养殖羊的人得羊杆菌怎么办

养羊人,能得羊病吗。传染病

布氏杆菌病即养羊人口中的羊病,是可以人畜共患,养殖户密切接触患畜可以被传染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又称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睾丸炎、肝脾肿大等,病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按生化和血清学反应分为马尔他布鲁菌(羊型)、流产布鲁菌(牛型),猪布鲁菌(猪型),另外还有森林鼠型、绵羊附睾型和犬型,感染人者主要为羊、牛和猪型。其致病力以羊型最强,次为猪型,牛型最弱。传染源是患病的羊,牛、猪,病原菌存在于病畜的组织,尿、乳、产道分泌物,羊水,胎盘及羊盖体内。接触受染,也可通过消化、呼吸道传染。

养羊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布氏杆菌病该如何防治

羔羊感染了巴氏杆菌后 有哪几种类型呢?

一种是很急的 可以达到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之内迅速死亡 它也没有什么症状 其实就是体温有点升高 这个很着急 然后就死亡了

第二个 就是它感染了以后 呈现一些出血 败血症装 然后有 肺炎这个症状 有个几天之内也死亡了

第三个 就呈现这个慢性的经过 这个时候呢 就是肺部感染 有纤维化的肺呈现 最后和胸腔粘连 有一些肝脏也病变 通过死亡以后 能看到它有出血点 包括粘膜也是发红 等等这些症状 通过死亡以后 解剖 它这个消化道 像肺部等等 都有出血点

羊布氏杆菌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害动物的生殖系统,引起母羊流产、不育,公羊发生睾丸炎等。

养殖羊的人得羊杆菌怎么办 - 中国养殖网



一、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布氏杆菌。布氏杆菌是一种微小的近似球状的杆菌,形态不规则,不形成芽孢,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为需氧和兼性厌氧菌。布氏杆菌分牛、羊、猪3型,其中羊型对人致病作用最强。布氏杆菌对热抵抗力不强,60℃30分钟即可杀死,但对干燥抵抗力较强,在干燥土壤中,可生存两个月以上。在毛、皮中可生存3~4个月。对日光照射以及一般消毒剂的抵抗力不强,在数分钟内可杀死本菌。

二、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羊。一般母羊较公羊易感性高,随着性的成熟,易感性增强。在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羊阴道分泌物、乳汁以及公羊的精液内都含有大量病原体。主要经口感染,也可通过交配、皮肤或粘膜的接触而传染。发病无季节性,但春、夏季较高。本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先少数流产,以后流产增多,严重时半数以上孕羊发生流产或产出死胎、弱胎。多数羊流产一次便可获得终身免疫。

三、症状

母绵羊及母山羊除流产外,其他症状常不明显。流 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的3-4个月。严重时,山羊流产可达50%~ 90%,绵羊流产可达40%。流产前2-3天,病羊表现减食、口渴、精神沉郁,阴门流出黄色粘液。在流产后10-15天内有热 症,脉搏不整齐,呼吸急迫,常因关节炎而出现跛行症状。有时病 羊还发生支气管炎、滑液囊炎等。公羊常可见睾丸炎,母绵羊则 有乳房炎等。 剖检母羊的病变,可见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 有纤维蛋白和脓液,有的增厚,并有出血点。流产胎儿的第四胃 中有淡黄色或白色的粘液絮状物,胃肠或膀胱的浆膜下可见到 出血点和出血斑。本病的确诊除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外还需验室诊断。

四、防治诀窍

1、预防

(1)保护健康羊群,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羊只的抵抗力。

(2)一旦发生疫情,要用试管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对羊群进行检疫,发现阳性和可疑反应者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健康羊接触,对被污染的用具和场地用10%-20%石灰乳、2%氢氧化钠溶液、5%克辽林等进行消毒,流产胎

儿、胎衣、羊水和产道分泌物要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进行菌苗。

2、免疫接种

(1)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菌苗对山羊、绵羊臂部肌肉注射0.5毫升/只(含菌50亿);饮水免疫时,按每只羊内服200亿菌体计算,于两天内分2次饮服,注意3个月龄以内的羔羊和孕羊均不能注射接种,免疫期,山羊为1年,绵羊1.5年。

(2)将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冻干菌苗用适量灭菌蒸馏水稀释,对山羊、绵羊皮下或肌肉注射,羊每只剂量为10亿活菌;室内气雾免疫,羊每只剂量为25亿活菌;室外气雾免疫(露天避风处)羊每只剂量50亿活菌;饮服或灌服,羊每只剂量为250亿活菌。免疫期为1.5年。

(3)用布氏杆菌无凝集原(M-1)菌苗,对绵羊、山羊,无论羊只年龄大小(孕羊除外),每只羊皮下注射1毫升(含菌250亿)或每只羊口服2毫升(含菌500亿),免疫期为一年。

3、治疗

本病应以预防为主,无治疗价值。若一定要治疗,可用土霉素肌肉注射,按每千克体重5毫克,每日2次,首次加倍,连用2-3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