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瑞五我们这里的习俗有:起早,耳朵戴艾草,早上到河边洗手脸,拔车前草,缝香包,包粽子,炸油条等很多习俗。过去还有逮蛤蟆的习俗,认为用端五蛤蟆做墨汁最佳,现在作为陋俗以基本去除。过去有赖蛤蟆躲端五的的颜语。现在的年轻人基本都不知道了。

本来这个话题,我前不久已答过。感谢邀答,这次再答详细点、答好一点吧——

记忆中,我们这里除了吃棕子,还有肉、鸡蛋、大蒜头(煮全粒吃)、糖糕(一般自己做)……听外婆说,最好凑成“十子”:鸡蛋(po子)、糖糕(糕子)、煮蒜子、肉(丸子)、包子等大大小小食材,表示十全十美、过了正宗端午节。粽子里包的馅也五花八门:糯米为主,根椐个人喜好,当地特产,分别有:红枣、红豆、花生等红色吉利的东西,并兼放以下肉粖:腊肉、香肠、火褪等。

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 中国养殖网

各家各户的门上或窗子上一定会插几根艾条和菖蒲,据说“艾有爱的谐音,寓意爱意;菖有昌之意。艾叶、菖蒲,都有辟邪除害之意,全是端午吉祥之物”。雄黄酒现在一般不会喝了,但会房前屋角洒,防杀毒虫、病菌、妖魔。

在农村,也常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并在房前燃烧垃圾、熏出浓烟,旨在熏走蚊蝇或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等。

赛龙舟、划船等大型活动,只有居住在江河边的村民偶尔会搞,其他地方越来越少了。

大多宝妈或奶奶还会在端午这天,用海金沙、艾、菖蒲、鱼腥草、车前草等煮成药水给小宝宝洗浴(也可以喝),后发展到不论男女老少,全家都洗,据说(肯定能)是治皮肤病、去邪气、防瘙痒。

有时某些大单位或团县委也常会借此节,组织诸如“端午大型相亲会、爱在端午”之类的活动,并一般在大果园里开展,顺便摘杨梅、桃子或现场包棕子、歌舞等,旨在让男女青年多一个相知相识、相恋的机会。

说起来你们可能不信,但却是真的:我们这里少数地方有“上端午、下端午”之说——即过两个端午(农历初一、初五各一个);某些地方端午节第二天(农历初六),女婿会带是子女去岳父母家“陪节"一一哈哈😄有人调侃说,那估计都是找个理由多吃多喝,我觉得有道理。

(文中插图均来自网络)

我们呢里,最新每家每户门插艾叶,传说呢是跟门神戴花,说今后拿来治小孩肚子痛特灵的,还有就是嫁出去姑娘回家送包蛋,粽子,然后走的时候,娘家就回送伞,草帽,然后还要吃桃子,李子,以前风俗很多,现在时代了不同了,好多风俗都被打掉了

谢邀!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习俗?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从屈原投汨罗江开始,人们就有点端午节的习俗。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宰相。用赛龙舟的方法那纪念这个伟大人物屈原。意思是龙舟越快抢救的越及时。这是人们的美好愿望。用包粽子的方法。投入到水中。让鱼虾吃粽子,不要吃屈原。煮鸡蛋的方法也是这个道理。另外,家家门上都挂上树枝葫芦等。葫芦的寓意是福禄,葫芦可以聚财避邪。大人小孩儿手上都要带上五色线。可以去掉各种毒的侵蚀。马上进入了三伏天,正是各种瘟疫的蔓延的季节。五颜六色的线就是针对各种毒素的。总的来说,五月初五,既有纪念屈原的意义。也有劳动人民多年以来积累的风俗习惯的结晶,用民俗的方法来抗拒大自然的灾害。使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我们中国是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五月初五,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纪念意义。各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总之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端午节,农历五月五日,二千年来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节日,端午节的传传统风俗,各地也不一样,但吃粽子,大江南北基本上都差不多,赛龙舟,在江北大部分一般都在有水的地方举行,如大型水库或湖泊,在我们大同水面大的方很少,大型水库也屈指可数,所以宽赛龙舟的情况也很少,吃粽子、挂艾草,缠五色绳,泼黄酒,喝黄酒等活动。粽子一般用苇叶包裹,材料一般是江米、黄米、大枣等,在我们大同地区,肉质、海鲜一类的基本上没有人包。挂艾叶是家家户户普遍的做法,人们一般是端午节的早晨,趁太阳还没有出来的时候,亲割一些,放在大门侧,或挂在檐下门上,老人传说,就数在端午节早上太阳还没有出山的时候采收的质量最好,用端午节早上采的艾叶洗澡,肌肤会光洁如玉,一年不得癣廨之类的皮肤病。挂艾草还有避邪驱蚊蝇、温疫的作用和说法。手腕和卿腕缠五色绳,传说缠上五色绳有驱蛇蝎的作用。门前泼黄酒,有骓邪降灾的说法,喝黄酒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有牛鬼蛇神不敢附体的说法。总之,端午节是在封建社会诞生的,虽然它的迷信色彩很浓厚,但广大的劳动人民是认可的,并且是非常推崇的。不全面的方面和与节相背的地方,请广大联友批评互动,谢谢。

端午将至,你知道关于端午的一些习俗吗

任何风俗习惯的保留和演变,都包含有人们的认知观念和时代的印记。端午节我们豫西的习惯是:

1,吃粽子。以前用小米,现在用糯米。以包得多,现在够一天吃就行。以前给妈家送,现在免了。屈原,很多农村人已不知道是谁,粽子这个小吃还留恋。

2.割艾草

端午节这天起早采集一些艾草,车前子、金银花、淡竹叶,锭轱辘草等中药材。主要认为这时,药材质量好。采一些备一年用 。

3,戴香袋。主要是防病祛邪,保佑幼儿健康生长的意思。已前是用五彩布手工做的,里面装苍术,艾叶等中药材,气味很香,七岁以下儿童戴。现在是机器做,有12生肖形型态。体积也比原来的小一半,装有彩铃,两岁以下的佑儿戴。主要是保护幼儿健康生长的意思。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比较重要的一个节日,这一天南北方习俗众多,都靠一代一代人的言传身教传承下来。

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而设立的。其实在屈原之前就已经有这个节日了。据古代资料《大戴礼记》《论衡》《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记载,从先秦至汉代的人们都认为农历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这一天需要用兰汤沐浴,以达到除瘟、驱邪、求吉祥的目的。那时的人们还把端午节称为“沐兰节”。

我的家住在黑龙江省伊春市,我也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记得小时候端午节那天,我们都会早早地被父母叫醒,和兄弟姐妹们一起跟着父母迎着露水去踏青。我们从家里出来就可以看到人们陆陆续续地沿着砂石马路,向山脚下的河边走去,在河边的草丛里采艾蒿或者折一些树枝,拿在手里带回家。到家后,把艾蒿和树枝插到房门的上方边沿里,把纸葫芦拴在树枝上,红粉白绿五颜六色互相衬托交相辉映,非常好看和喜庆。据说这样可以辟邪,保佑全家人没有疾病,健健康康地活着。有的人家还会用多余的艾叶煮水擦身洗脚,也是为了消除各种疾病。

家中有小孩的,端午节这一天还要给孩子的手脖脚脖系上青红白黑黄的五彩线,说是可以让孩子不得瘟疫,健康成长,长命百岁。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头戏就是吃粽子和鸡蛋了。南北朝时代,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说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说人们为了不让汨罗江里的龙鱼等水族吃咬屈原的尸体,人们才在这一天包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来流传到全国成了人们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了。我家乡的粽子一般都是糯米豆沙馅、大枣馅,现在又有了咸蛋黄和腊肉馅的粽子。总之时代在发展进步,吃粽子的习俗没变,但粽子馅的样式却在人们的创新中越来越多。

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吃鸡蛋。我小的时候,平时很少能吃到鸡蛋,只有过端午节才有鸡蛋吃,所以我们都盼着过节。那时我们拿着煮熟的红皮鸡蛋,和小朋友们互相撞鸡蛋,比着看谁的鸡蛋皮更硬。胜利者会很骄傲,并把这个鸡蛋保存着舍不得吃。而失败者就会把撞破皮的鸡蛋吃到自己的肚子里。

这些端午节的活动,算起来都有几千年的传承了。现在城里的人们采艾叶,挂艾叶和树枝的几乎看不到了。只剩下吃粽子和鸡蛋的习俗了。给孩子系五彩线也只是为了装饰好看。那些驱邪除病、纪念屈原的文化意义在当代人的心里都已经很淡泊了。原来的踏青也演变成了端午旅游,成了人们初夏休闲的节日了。

2020年的端午节就要到了,疫情当前,你想怎么过呢?欢迎你在下方参与评论、留言和转发。

我是“森林解说东北文化”,请您“关注”我的文章。

我们国家人们过“端午节”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传统了。

端午节主要习俗有,女儿回娘家,躲五,挂艾草挂菖蒲,挂钟馗像,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吃无毒饼,荡秋千,游百病,吃粽子等等

其中,最普遍的活动就是插艾草、吃粽子、赛龙舟、佩香囊等习俗。

插艾草

我国民间就一直流传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谚语,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五月是“毒五月”的说法。

艾草的叶、枝条含有挥发性芳香物质,产生的奇特芳香,能够驱蚊蝇、祛虫蚁,净化空气,有益健康。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主要习俗,主要活跃在我国南方地区,相传起源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1980年,我国把划龙舟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相传也是跟纪念屈原有关,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了。

佩香囊

端午节妇女儿童佩香囊,传说跟挂艾草一样,有驱邪避瘟的作用,也能用来点缀装饰美丽。

香囊内一般有朱砂,雄黄,香料等,外面用五彩丝布包裹,结成各种样式、花样好看的佩绳,美观大方,香气扑鼻,五彩缤纷,深受妇女、小孩子喜爱。

端午节文化的这些习俗,2006年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