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生态猪养殖老兵招聘

  1. 三国演义主题曲作者及出处
  2. 洛阳北郊机场增多洛阳往返昆明航班,市民每天都能“打飞的”去昆明, 你怎么看
  3. 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三国演义主题曲作者及出处

这是一首宋词。

【作者】

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充

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

保山),卒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

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注释】

①此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名。《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

言水仙,亦其一也。”始见《花间集》所作词。此调体格甚多,常见一体为变

调,六十字,平韵。又名“庭院深深”、“采莲回”、“画屏春”、“雁后归”、

“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谢新恩”。 ②《廿一史弹词》:

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

一回。此词系第三段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③江渚:江湾。

三国演义主题曲作者是:杨慎,出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杨慎(1488年12月8日[1]—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2]、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洛阳北郊机场增多洛阳往返昆明航班,市民每天都能“打飞的”去昆明, 你怎么看

现在,洛阳北郊机场每天都有飞机飞昆明,好呀。今年六月初,我与老伴同行,到云南保山参加原步兵95团老兵故地游活动,游览了松山战役遗址、龙江大桥、大理古城、崇圣寺、丽江、昆明民族村、拜访了我的老股长。洛阳到昆明乘的是大连至昆明,路过洛阳的夜班机,该航班晚点,到昆明长水机场,再入住酒店已是凌晨四点多。返回洛阳,当日没昆明到洛阳的航班,不得不由昆明飞郑州,再换汽车到洛阳。乘车、等车,至少耽误四个小时。心想,为啥不每天都有往返洛阳至昆明的航班呢?现在有了,真好!洛阳、昆明都是旅游城市,河南、云南都是旅游大省。航班多了,出行方便、快捷了。这说明洛阳市加快北郊机场建设不是在喊口号,是有行动、有效果的。见识过昆明长水、郑州机场,咱洛阳的机场确实小气了。期望洛阳机场变大些,通航地和班次再多些,为洛阳迎来更多的宾朋。洛阳的亲友也可出去看看不一样的美景。云南的景点真好,石林、昆明、大理、丽江值得一游。


保山生态猪养殖老兵招聘 - 中国养殖网

做为土生土长的洛阳人,航空公司的从业人员。

仅这家公司就在2018年开通了银川=洛阳=南通的航线,洛阳=海口,2019年开通了洛阳=三亚航线。

洛阳人出行多了很多选择。

现如今各大机场已经饱和,洛阳机场在一线城市机场饱和的情况下,迎来了大发展(这里不谈洛阳政府对各航空公司的补贴)。市民出行的选择性多了,不需要到郑州、西安转机了。

实实在在的便民。

也希望洛阳的工资水平能早日上来,能让更多的洛阳人“打飞的”出行!

杨慎作《临江仙》时的心境如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沙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后来小说家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将此首《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使这首词的流传度更加广泛。

杨慎(1488-1559),嘉靖三年(1524年),在正任翰林院修撰时,因为“大礼议”案被割官去爵,发配云南,时年36岁,正当壮年。从此,他就在云南东游西走,作诗论道,访贫问苦,悠闲生活,在滇南居住长达30余年。

这首词正是他在云南期间的名作。正是由于以上背景,作者经历了仕途,又被贬边远,大起大落间使作者看透人生,看破了红尘,不再一味地靠近朝廷,而是更接近于凡间人世,对自然、人文、历史、地理有了过去不曾有的新感悟,才能做出如此洒脱、豪放、富有哲理的名作。其后少有哲理性诗词能步其后尘者。

要说他写这首词时的心境,恐怕是介于好与不好中间吧,被贬作为官员,毕竟是不光彩的,心里肯定是很复杂的;但能看透一切,把那段历史仅作为人生过往,又开始新的生活,心绪肯定又是平常、平静的,心境应该是很好的。

至于这首词,是我最喜欢的一首,年少时即能背诵,其词义又通俗易懂,不用我花费心思翻译介绍。当然见仁见智,至少说,没有经历过风浪的人肯定写不出如此优秀的诗词。

实际上,只要了解杨慎的生平和填词背景,就能完美解决题主的疑惑了。这里只做简单说明,因为我懒。

杨慎生平

杨慎这个人真的非常了不起,杨慎23岁就状元及第,出道就是六品官,还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和解缙、徐渭合称明代三大才子,而以杨慎居首,他还是东阁大学士杨廷和的儿子。

36岁的时候,杨慎因“大礼议”被打了板子,还发配云南。这“大礼议”其实就是皇帝家里那点事儿,明世宗嘉靖这个人本来就是个奇葩,他一个藩王登基做了皇帝,非要给自己的爹妈博个名分,于情咱们可以理解,但是于礼,这就说不过去了,毕竟你爹没有当过皇帝,你怎么给名分嘛!

还是熟悉的剧情,朝中大臣分了两派,杨慎就是反派,所以遭罪了。

创作背景

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在被贬云南之后所作。在这期间,杨慎跟其他被贬的人不一样,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倒把贬谪当做一次旅游,他四处体察民情,然后以诗文记录,并抒怀。

三十多年时间,他每到一地就与当地人聊天,与读书人谈诗,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就包括《廿一史弹词》——以史为鉴,自三代至元朝,填作弹词,《临江仙》便是其中之一,原是《说秦汉》的开场词,后被毛宗岗父子用于《三国演义》开场词。

创作心境

前面说了,杨慎被贬之后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就是杨慎的伟大之处,我们再看看这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是一首咏史词,起首一句就让人有熟悉感,因为这正是化用了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同时,这个起句也为全词奠定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以长江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在历史长河中,无论你立下了怎样的丰功伟绩,都终会被带走,所以“是非成败转头空”,这是悲壮,也有失落。

“青山依旧在”,历史周而复始,车轮滚滚向前,是不变的;“几度夕阳红”,英雄人物你来我往,是变的。变与不变,这就看你能不能从是非成败中转过头来,如果能转过来,一切都可以抛开,如果转不过来,就是执念。

杨慎自然是看开了,看透了,所以他被贬后才不会意志消沉,所以他才能寄情山水,做一个白发渔翁或砍柴的老头,与春风秋月为伴。他不会再像世俗的人那样,追求功名利禄,为了达到目的不惜阿谀奉承,而是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当然,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他也会想起过去在朝堂中,自己的风云事迹,但那些都不重要啊,只需要举起酒杯,笑对人生,一杯敬过往,一杯敬未来。

终于,在开篇的慷慨悲歌之后,杨慎回归于平淡。他接下来的理想,将会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成败得失之间,探索生命永恒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