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1. 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秦地原为甘肃天水一带,周平王时扩下至西周王畿和豳地,今天的陕西地区及甘肃东一带。秦风多写尚武精神,留诗十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釆釆,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深涘。
译文:细长的荻苇青苍苍,白露凝成冰霜,我思念的人啊,在水的那一边。逆着河道追寻她,道路崎岖而漫长。……!

秦地原为甘肃天水一带,周平王时扩下至西周王畿和豳地,今天的陕西地区及甘肃东一带。秦风多写尚武精神,留诗十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釆釆,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深涘。
译文:细长的荻苇青苍苍,白露凝成冰霜,我思念的人啊,在水的那一边。逆着河道追寻她,道路崎岖而漫长。……!

野狐试答

题主好,你这不是难为人吗?我就勉为其难选一句“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吧。

这是晚唐诗人牛希济《生查子》一词最后两句。(词是诗之余,词人、诗人是分而说之,统而言之都可称诗人。)前些日子在微头条发过一篇小文章“一条绿萝裙,两首伤感词”,但意犹未尽,借此答问之机继续聊聊“绿萝裙”

你觉得最美的一句古诗是什么 - 中国养殖网

“绿萝裙”是唐诗宋词中的一个重要意象,把这一意象在诗词中用得最好的还是牛希济,也是因为牛希济的功劳,“绿萝裙”的销量和价钱在后世诗词中更好了,尤其在宋代。“苏小当年秀骨,萦蔓草,空想罗裙。”宋代周邦彦见碧草,想到苏小小的绿萝裙,一“空”字道尽了对苏小小哀婉之情,仰慕之心。宋代孔夷有词句“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萝裙。”宋代壮词大家贺铸对绿萝裙更是偏爱“南浦东风拂水文,汀州芳草绿萝裙”,这是写快哉亭鼻酸肠断的送别,又有“伤心南浦波,回首青门道。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直接用牛希济的句子抒发自己的情感。清代陈维崧有词句“可怜黄土苔封,绿萝裙坏,只一缕春魂抛与。”这是访祝英台故居的悼怀伤感之作。绿萝裙大都与送别相关,与悼亡有关,多是悲情。野狐发现,古代的情诗大都是写给情人的,很少有些给老婆的,老婆是严肃庄重的,情人是浪漫活泼的,情人就是为情诗准备的,绿萝裙是情人必备的。

在牛希济以前,绿萝裙就很畅销,杜甫《琴台》中有“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两句,老杜眼前不过是废弃的琴台上杂花野草丛生,可他看到的是:美人如花草如裙,这无非是对王昭君的怜惜哀婉,借古人杯酒消自己愁苦。“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因为是村姑唱着《采莲曲》在劳动,所以例外的没有伤感。此前南朝江总《赋庭草》中有“雨过草芊芊,连云锁南陌。门前君试看,是妾罗裙色。”后世多疑牛希济的绿萝裙源于此处。

绿萝裙何以有如此魅力,令古人对之情有独钟,让今人对此耿耿于怀?野狐探究再三,得出以下几点原因,请方家点评。

首先,绿萝裙是人类第一件衣服,是人类文明的起始,人类对之保持着永恒的记忆和爱恋。无论是东方的伏羲编草裙,还是西方的亚当夏娃用树叶遮挡身体,显然人类最早的衣服不是用来御寒保暖的,是用来遮羞的。最初的衣服只能是裙子,而最容易取用的材质是树叶草茎,这样人类第一件衣服就是“绿萝裙”了,这是人类文明的开始,也成为了人类永恒的记忆。诗人通神,对此情有独钟,应该是古老记忆的不断复苏。

其次,古代印染用植物染料,染绿萝裙的染料属于中高档染料。茜草就是用来提取红色染料的,原料相对少,或提取难度大,所以红、紫的衣物都是地位很高的贵族才能穿。白色是本色不用说,黑色应该很普遍,“被褐怀玉”,褐属于黑色色系,这种染料提取制造应该比较容易,这类服饰自然是最底层的百姓所用。青色属于绿色系列,“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青色染料是从靛蓝中提取的,有着再加工在里面,这种颜色的衣服应该算是中高档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春秋时代,能读书的自然是贵族子弟。

这一时期的贵族女子也应该常穿青色的罗裙,也就是绿萝裙,绿萝裙和贵族、读书有关,慢慢也就附加了高贵和典雅的意蕴。

再次,就是与春天送别有关,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原因。在唐代,古典诗歌中的绝大多数意象已经基本定型,绿萝裙在唐代肯定要比石榴裙销量大,石榴裙非一般常人可穿,传说石榴裙始于杨贵妃,琵琶女自言“血色罗裙翻酒污”,说的就是石榴裙,可见能穿石榴裙的是红遍京城的歌妓。

春天送别是唐人生活中经常的事情,不是为了浪漫、更不是为了写诗,只是为了生活。春天,穿着绿萝裙的情人,沿着长满青草的河畔送你远行,依依不舍,反复叮嘱,绿萝裙和青草相互衬托着。此刻,“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 ,“离情恰似春草,渐行渐远还生”一定会一起涌向心头。已经分别,还未走远,那穿着绿萝裙的女子,又回首一句“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你人已走,可魂留了下来。

一句“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生查子》在后世就有了《绿萝裙》的别名,可见留下了魂的,不只是牛希济。我觉得“记得绿萝裙,处处怜芳草”,是古典诗词中最美的句子,是因为这句充满温情的道别背后有着生活的苦乐、有着文化的厚重、还有着历史的神秘。

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经典可谓灿若繁星,美句堪比万千花海,今天只说一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要问这么优美的诗句是哪位大神写出的?

是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

他可能不出名,但是他老爸可是名人名官。

他老爸叫晏殊,是北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晏几道小时便十分聪颖,特别是在父亲晏殊的培养熏陶下,十几岁便有了一些名气、被人们称为小晏。

有一次,因为开封府和大理寺在同一天里,把各自监狱中所有的因犯都处理完了,使两处的监狱中破天荒地出现了没有一名囚犯的情况,这表现当朝的圣上无比“圣明”,全国的百姓安居乐业。

宋仁宗皇帝听到这一喜讯,龙颜大悦,决定要大大地庆贺一番。于是,仁宗皇帝传下圣旨,在官中摆下筵宴,大宴文臣武将。

这时的晏几道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孩子,他悄悄地跟着父亲进宫赴宴。仁宗皇帝也知道晏几道是位小才子,见了他十分喜欢,便命他写首词呈上来

晏几道遵命,略微沉思片刻,挥笔狂书,写下一首《鹧鸪天》:

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上转红阳。

升平歌管随天仗,祥瑞封章满御床。

金掌露,玉炉香,岁华方共圣思长。

皇州又奏圆扉静,十样官眉捧寿觞。

仁宗皇帝看罢这首《鹧鸪天》词,对晏几道大加赞赏,为了表彰他少年才高,当即赏给他许多宝物。

晏几道一生创作了许多词,而他的得意之作,不是这首《鹧鸪天》,而是那首《临江仙》。因为《鹧鸪天》是逢场作戏,为皇帝歌功颂德之作,而《临江仙》却是他真实感情的流露。

晏几道虽年少才高,又有一位地位显赫的父亲,但他却一生不得志,无奈只得沉湎于酒色。这正如《临江仙》词中写的,他初会歌妓小苹时,两人便一见倾心,为什么?因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可是,词人又不能水远得到小苹的陪伴,只能“琵琶弦上说相思”,最后是“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

两人相见后,歌罢、饮罢、舞罢,小苹只好踏着月色快快离去。全词情真意切,让人深切感到既闲婉,又沉重。

在这首《临江仙》词中,最令后人称赞的是“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句。人们都称它是“名句千古,不能有二”的佳句。

可是,有人却说,这两句并非晏几道所作,是他由别处“点化”来的。请看五代诗人翁宏的《春残》诗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推?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日魂将断,经手梦也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婵辉。

但是翁宏的诗写的不高明,那两句诗一到了晏几道的手中,竟光烁烁,耀古今,可见他确是一位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