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开牛养殖公司电话

  1. 捻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后结局怎样

捻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最后结局怎样

有清一代,民间的各种起义一直不断,像贯穿始终的白莲教,尤其是中后期的太平天国,影响巨大。而捻军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他的存在甚至比太平天国还要久。

定远开牛养殖公司电话 - 中国养殖网

开始时间更早的捻党

其实捻要比太平天国还要早。大约在嘉庆时期,他们就在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省活跃,当时还只是秘密组织,称为“捻党”。

咸丰二年(1852年)十月,安徽毫州的捻子首领张乐行(字洛行),占据雉河集(今涡阳县)起事,这一天标志着捻军正式成立,此时的天平天国已经进入湖南。也就是说,捻虽然成形较早,但真正的起义是晚于太平军的。

在之后的三年内,各路捻军开始起义。包括刘老疙瘩、李月等捻军首领。咸丰五年(1885年)六月,各地的捻子首领开大会于雉河集,祭告天地,公推张乐行为盟主,一致反清,并与太平军合作。咸丰七年(1857年)二月,张乐行接受太平天国的封号,称为“沃王”,但只是“听封不听调”。

南征北战的捻军

对于捻军,清廷是不能听之任之的。自捻军起义起,便不断的镇压。捻军的势力比较有限,北上受到挫折,所以一直在淮河南北地区作战。

同治二年(1863 年),雉河集被曾格林沁攻破,捻军首领张乐行被俘牺牲。捻军遭到重大打击,张宗禹、任化邦等部突围,转战于河南、山东一带。第二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天国余部与捻军合作继续反抗清廷。同治四年(1865年),联军大破僧格林沁,并击杀之。

之后,两江总督曾国藩开始接过镇压义军的大旗,结果也是不甚理想。直到李鸿章领军后,捻军的形势不佳,于是河南许州(今许昌)分军两支。这就是东西捻军。

捻军的失败

西捻军由张宗禹、张禹领导,东捻军由赖文光和任化邦率领。

其中东捻军欲图入运河东部富裕地区,因数次抢渡运河不成又折入湖北,连克云梦、应城,但遭遇湘军的强力围剿,于是转入山东。同治六年(1867年)十一月,寿光遭刘铭传、郭松林、潘鼎新等部淮军围击,伤亡近2万人,被俘近万人,主力损失殆尽。十二月,赖文光被俘就义,东捻军失败。而西捻军 6 万余人自分兵后进入陕西,开始时取得一定成果。后左宗棠领楚军2万人由鄂入陕,捻军形势急转直下,并在同治七年(1868年)正月进入直隶。西捻军进入直隶南部既调动了大量清军赴援京畿,同时也使自己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困境。

同年二月,清廷以恭亲王奕为大将军,左宗棠、李鸿章为参赞大臣,督率集结在直隶中南部的18余万清军围剿西捻军,捻军被迫南下河南,并于六月底被清军所灭。

至此,历时十六年的捻军战争失败了。

虽然捻军的影响远不如太平天国运动,但也在反清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清军,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军的革命斗争,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又成为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主力,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虽然捻军的影响远不如太平天国运动,但也在反清战争中牵制了大量清军,有力地支援了太平军的革命斗争,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又成为反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主力,沉重的打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

晚清时期,因为列强入侵与清朝内部的各种天灾人祸,引起了很多的农民起义,而捻军就是其中比较强悍的一支,与太平军的性质是差不多的。

“捻”来源于皖北的方言,意思是“一股一伙”。

皖北一带的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将纸张捻起来用油脂点燃,然后用来做法表演,据说能够消灾避难祛除疫病,人们把专门从事这种工作的人称作是捻子。

刚开始的捻子向村民们募捐香油钱,可后来就开始勒索,与盗贼没啥区别。

晚清时期灾荒频繁,所以捻子当然也就越来越多,当地“居者为民,出者为捻”,清朝将这些人称作是捻匪,在河南、皖北、苏北、鲁西南等地,非常普遍。

清咸丰二年,皖北发生大规模的旱灾,当地的捻子越来越多,亳州人张洛行与龚得树等人趁机聚集大量的捻子,攻破河南永城。

也就是在这一年,捻军以反抗清朝为名,举行了大规模的起义活动。

捻军在北方势如破竹的同时,南方的太平军也进军非常顺利,先后攻克江南诸多重镇,眼看着太平军兴起,捻军纷纷响应,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

尽管是说起义反抗清朝,但捻军的主要活动长期停留在抢劫粮食的状态。

1855年的时候各路捻军在如今的安徽涡阳会盟,组建正式的捻军,建立五旗军制,总旗之下还有大旗小旗,而这些旗都以宗族亲戚等关系为联合,互不统属,也不离开本土。

次年的时候,捻军攻取河南的商业重镇三河尖,获得了大量的物资,并且接受太平天王洪秀全的册封,只不过捻军仅仅是在名义上听命,实际上并不受太平军的约束。

在南下与太平军会和之后,捻军不肯听从太平军的主导,配合作战,而且也不接受改编,不久之后捻军内部就出现了撕裂,捻军一下子变成了一盘散沙。

而各路捻军,不少都与太平军协同作战,屡屡攻破清军的进攻。

此后的捻军越来越活跃,在各个地方都建立了不小的战功,而清朝对付太平军的同时,也想到了捻军的巨大威胁,剿灭太平军的同时,也派兵剿捻子。

公元1862年的时候,僧格林沁带兵大规模进攻皖北地区,之后捻军开始迅速衰败。

而与此同时,曾经占据清朝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日薄西山,1864年的时候太平天国的天京城被清军攻陷,依附于太平军的捻军也受到重创。

太平天国被平定之后,曾经的捻军残部仍旧在各地与清军作战,先后进入陕西、四川、山东河甘肃等地,而清朝为了剿捻子也是费尽力气。

张宗禹进入陕西联络回民起义军,组成了西捻军,而赖文光在中原坚守,也就是东捻军。

赖文光的东捻军原本想着从湖广进入四川,结果失败,又因为清朝阻击无法入陕,结果在山东与江苏境内,被李鸿章的大军所剿灭,中原地区的捻军玩儿完。

而西北的西捻军,起初先后击溃左宗棠与曾国藩的部署,取得不小的胜利,但后期想着救东捻军而冒险出兵中原,结果东捻军被灭,西捻军进退维谷,遭到清军围剿。

1868年,西捻军在山东被清军消灭,至此,捻军起义基本结束。

捻军起义持续十六年,遍及全国十多个省,影响力非同一般。

说起来捻军跟南方的太平军都是差不多的,但比起太平军,捻军更像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没有集中统一的制度与指挥,还实行流寇风格,很难长久。

捻军与太平军一样最终都被清朝所平定,而两者也都是农民起义,但捻军的起义更有一些偶然与投机的性质,其组成人员当中原本就有许多与盗匪无异的人,但还是沉重打击了清朝。

与太平天国同时期,在北方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人数众多,有20多万人。他们来无影去无踪,打得清军丢盔弃甲,不可一世的清朝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也被他们伏击全歼。那么,他们到底是谁,是一个怎样的组织,最后的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这个神秘的组织。

他们就是清末大名鼎鼎的捻军,只是在同时期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的光芒掩盖下,很多人并了解捻军这个特殊的组织。在我国古代的农民起义的时候,那一次不都要搞一点封建迷信,捻军也不例外。太平天国是拜上帝教,而捻军则是一群乡间的神棍组成出来的。平时,他们出门在乡间利用封建迷信骗点钱,而在灾荒年,他们唯恐天下不乱,进行迷信宣传,揭竿而起。

捻军最初是在安徽、河南一带有游民捏纸,将油脂点燃,烧油捻纸用来作法,骗点香火钱。而到了1851年,又是一个饥荒年,捻军在豫西南的南阳、南召、唐县(今唐河)等地揭竿而起,攻城略地。1855年,黄河决口,大批灾民流离失所,纷纷加入捻军。捻军到达了顶峰,淮河南北,遍地都是捻军。

1855年秋,各路捻军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涡阳)会盟,捻军推张乐行为盟主,并且建立了五旗军,人数巅峰达到20余万人。1856年,捻军与太平天国合作,接受天王洪秀全封号,但实际上是“听封不听调”。但是不久之后,捻军内部因意见不合,走向分裂,张乐行南下配合太平天国,而大部分捻军返回淮北。1863年3月,清朝的僧格林沁亲王攻下亳州雉河集,张乐行被叛徒俘送至清营遇害。

当时分裂后,北上的捻军曾深入河南、山东,推动了当地人民以各种形式起义反清,给予了清军沉重的打击。1864年6月1号,太平天国失败后,捻军和太平天国余部合并为联军。1865年5月18日,捻军在山东曹州埋伏,全歼穷追不舍的僧格林沁所部。清朝震怒,倾全力对付捻军,清军利用地形,“画河圈地”,后分为东、西二捻,西捻被左宗棠所平定,东捻被李鸿章所灭。

1868年,历时18年,波及皖、鲁、豫、苏、陕等10个省区,歼灭清军及地方团练十万余人的捻军起义以失败告终。捻军起义说白了还是一个老式的农民起义,由于局限性,没有形成集中统一的领导和指挥,军事上实行流寇主义,忽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后期又分兵作战,作战指导盲动,导致被清军逐个击破,最终落得了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