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养殖技术讲解

  1. 海参如何养殖
  2. 海参养殖技术讲解

海参如何养殖

海参养殖技术包括建造水池,放人工海参礁,投放参苗和饲养几个方面。其中建造水池时用岩礁最好,水池的深度要在一米五左右。人工海参礁可以给其提供更适宜的生活场所,利于野生繁殖。投放时10-30平米的地方放300-500头左右。喂养时一般早上晚上各一次,注意投放前要先配合饲料用水泡15分钟。

海参养殖技术讲解 - 中国养殖网

一、养殖方法

常用的海参养殖方法包括海洋和陆地两种模式,而显然这两种植模式的具体操作方面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陆地的样子就是在海边的浅水区域建造池塘来进行养殖,同时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来减少建造成本,如礁石比较多的浅滩。

而海洋养殖则需要多发挥自然优势,主要注意的点就是海水的更换比例,每天至少需要更换百分之三十的海水,这样才能保证海水的清洁,海水的深度控制在一米六左右就足够了。

二、生长环境

大多数农民基本上会选择在陆地的虾池进行养殖,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为海参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如投放瓦片、石头、旧轮胎等人工参礁,并为海参提供休息的地方,投放的密度为每亩3000-5000头,水深度保持在1.5-2米。此外,冬夏两季水位要加高,因为海参要夏眠和越冬,同时还要注意及时执行一些高温和严寒的预防措施。

三、饲料喂养

海参主要以参礁上附着的底栖硅藻、有机碎屑这些东西为饵料,同时人工的饲料可以用:鼠尾藻、裙带菜、海带等一些藻类。根据海参的食用情况来决定投放饲料的时间,通常3天左右投放一次。

海参养殖技术讲解

一、池塘选址

养殖池塘的好坏对养殖是否成功有很大影响。海参对水质要求很高,养参池应该远离养参密集区,尽量选离海近的区域,潮流畅通,能纳自然潮水,无淡水注入、无污染源的有较好水源水质的区域。

二、定期消毒

海参是底栖水生动物,长期生活在水层底部,因此池底的环境,影响着海参生长发育。水层底部易积累海参粪便、淤泥、饵料、藻类,时间一长,池底的杂物开始腐烂变质,败坏水质,滋生细菌、霉菌等多种病菌,这样海参极易发病。为了保证海参的健康生长,要定期清理底泥,定期对池塘消毒。

三、海参苗选择

1、 选择确保选择的海参苗品质是经过有关检疫部门合格的。在看选择的参苗表面无损伤,干净,精力充沛,对外界刺激反应灵敏,管足有强大附着力,用手来回颠参苗,参苗快速伸缩、管足附着力强,肉刺坚挺的为健康苗。

2、 投放密度投放密度影响海参产量和质量。所以要根据养参池的水质等情况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大致可以参考海参大小为200~1000头•kg-1的话,密度控制在60000~120000头•hm-2。

3、 投放时间放养要注意时机,最好在春秋两季,主要是看水温,在春季水温在7-10℃时就要放养了,便于提高存活率。注:雨天,浪大不宜放养。

四、病害预防

1、在投放参苗前要用药液进行消毒,减少海参病害的发生。

2、投放用水应经过紫外线消毒处理,确保水中杂物微生物能有效处理,保证海参处于洁净

3、的生活环境,减少细菌滋生。

4、对已经发病的参池,应积极改善水质,增大换水量,在根据病参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

5、对健康的成参,可以定期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提高成参的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