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为什么圈养

猪为什么圈养?

猪肉是大多数人喜食的肉类,猪从野猪训化而来,人们为了防止它逃掉就采用了圈养或拴养,可能是后来人们发现圈养,限制了活动,反而增重更快了,这样圈养才延续了下来,

虽着人们的生活提高,对食品的选才也出现了新的要求。喜欢绿色的,原生态的又出现了散养放养的猪产品,可是由于生长慢成本高产量也少,适合不了大众消费。放养又占用着太大的资源,猪又是一个比较污染的养殖业,放养解决环保也是个大问题。圈养占地少,增重快,好管理,产品成本低,也能够被大众接受消费。

大家好,我是生态蔬果种植达人理解。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今天分开的主题是初为什么要圈养。说到这个话题,我相信大家都知道进化论人可能是猿猴进化而来的。猪呢,也可能是其他动物驯化来的。所以说每一个物种都有它自己生长和进化的过程。那猪为什么一定要圈养呢?其实也是因为驯化过程中一些事情而产生的。

第一,主要的原因是猪是同杂食性动物,如果拿出去放养他只知草,只吃草,如何长肉。所以说猪是要圈养的,要这样的话我们就有更好的办法让他长彪长肉,并且还要给它提供更好的生活和生存条件。

猪为什么圈养 - 中国养殖网


第二,圈养的好处就是可以限制他的活动范围尽可能让他多吃饲料多睡,多长肉少活动,这样一来,长膘快。除了有利于提高家庭的收入,也有利于我们能尽早的吃到猪肉。

第三,现在也有些养殖野猪的就是散养放在大片林子里让它尽情的跑,虽然长出来的肌肉结实,吃起来有一番味道,但是呢,这样就会导致猪肉长膘很慢不利于他的长重。

归根结底会出,就是要让它长肉?怎么长肉长得快就怎么养,所以说我们很多的时候就是采用的是圈养,而非放养。

保育猪正确的饲养办法是什么?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有哪些?

养殖致富细微见真章。360行行行利不同,保育猪养殖更不能随心所欲、三心二意。日常养殖中的保育猪,顾名思义指断奶以后的,一般28-70日龄的仔猪。这时大多饲喂保育颗粒料、12%强化乳猪保育料或4:6乳猪浓缩保育料。大多经过合理分群、适时去势、适时防疫保健、精细喂养等基础工作配合。

1.合理分群、去势(自繁自养)

👍规模猪场仔猪考核指标:21日龄转群重6.5公斤,56日龄转群重20公斤。

👍尽量全进全出,合理分群。坚持原窝不动、昼并夜不并、3窝并2窝、空腹并圈、留弱不留强及并窝时圈舍喷洒无毒异味剂等方法。

👍为方便日后更好管理,促进育肥。应对转群1周左右、稳定后的仔猪群有效去势。


2.优化栏舍环境卫生,保持合理的温湿度

👍强化饲养管理,适时有效通风(降低氨气浓度)。引导吃、拉、睡三点定位。

👍脏烂差环境是猪只不喜欢的。有条件的栏舍地铺设塑料垫板,定期对栏舍进行卫生清理并合理消毒(来苏儿)。防止打破猪群免疫平衡。

👍猪舍潮湿及环境应激是百病之源。猪只栏舍应保持合理温湿度,夏季防暑降温,预防热应激及热源性疾病;冬季防寒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疾病。一般温度为18-25℃,湿度为70-80%为宜。

3.营养全面精细喂养

👍这时仔猪突然断奶又适逢全新的环境,急需优质的饲喂营养配合。

👍一般多选用适口性好、易消化吸收的、营养全面的颗粒保育料、12%强化乳猪保育料或4:6乳猪浓缩保育料。

👍建议打顿饲喂,供应充足清洁的适宜饮水,饮水中可加入Vc、多维素、葡萄糖等。饲料饲喂一般少喂勤添,不宜饲喂过饱,以6-7成饱为宜。日常养殖中大多自由采食,合理的添加量。

👍养殖中为节省成本,建议饲喂配合乳猪浓缩保育料。饲料中可以适量加入微生态护养肠道健康,可以加入荆防败毒散、黄芪多糖等季节性保健药物。

4适时的防疫保健

仔猪转群后,严格按自身场防疫程序,对仔猪群合理防疫保健,防重于治。一般有驱虫健胃(伊维菌素空腹拌料饲喂),免疫猪瘟、圆环、链球菌、伪狂犬、口蹄疫等。

小结:仔猪保育阶段饲喂管理成绩如何,事关后续育肥长势快慢及收益成效。不容懈怠!为了仔猪保育健康,更为了我们心爱的养猪事业,每天努力进步着……
2019-8-11

生猪养殖过程中是通风重要还是光照更重要?为什么?

养猪过程中,有很多重要影响的因素,因此通风和光照不是二选一,都有重要作用。只不过通风的利弊表现得直观、迅速,属于动态管理,光照有固定的单位参考值,所以感觉上通风显得更重要些。

养猪过程中通风和光照哪个重要?我们拨开现象看本质,从通风和光照对养猪生产有哪些具体作用来说说

一、猪舍通风

通风和猪舍温湿度、空气质量密切相关,而猪舍温适度和空气质量又和猪只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利弊共存。所以猪舍通风需要根据这些因素来考虑具体的措施,才能保证猪只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性能。

1.通风和温度

生猪养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猪只对温度要求有差异,小猪和大猪要求差距很大。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因此要根据猪只所需要的最佳适宜温度来考虑通风时间和具体措施,半开放猪舍和密闭饲养猪舍又有不同。

猪属于恒温动物,对温度的调节能力差,需要猪舍保持相应的适宜温度单位,我们先来了解各阶段猪只对温度的要求参考指标。

哺乳仔猪:1-7日龄,温度为28-35°C;8-14日龄为25-28°C;15-21日龄23-25°C;22-28日龄为20-25°C;保育猪为20-25°C;生长猪为17-26.7°C;育肥猪和怀孕母猪为15-26.7°C;哺乳母猪为18-23.9°C、公猪为15-23.9°C。资料来自于百度

根据以上猪只对最佳温度的要求,那猪舍通风就要根据这些参考数据来调节。有些地区夏季和冬季温差大,单靠通风还不能达到猪只对温度的要求,因此还要考虑夏季的降温措施或设备、冬季的保温措施或设备共同协调达到猪舍温度要求

比如在夏季时气温好的地区,猪场通常采用换气扇,降温水帘。换气扇数量、规格和降温水帘的面积根据猪舍面积、两种设施设备相互关联,请专业人员来设计制定。云南这里的气候四季不是很鲜明,猪场很少考虑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设备投入。

最为特殊的是哺乳舍,哺乳母猪和乳猪同在一个猪舍。先考虑母猪的最佳适宜温度,太冷太热都不利于母猪饲养,尤其是热应激给母猪带来的危害最大,此外还要照顾到乳猪对高温的需求,单独给予乳猪保温箱、保温灯、保温板的设备。

2.通风和湿度

猪舍最佳湿度大致为60-85%,猪舍湿度和温度可以形成高温高湿、高温低湿、低温高湿、低温低湿四种状态

猪舍湿度大,会增加热度传导,所以在湿度大的情况下,猪只最适温度会随着变化。高温高湿是养猪最为恶劣的条件因素,在此情况下,猪只皮肤无法散热,发生热应激,同时病原微生物滋生迅速,猪只发病较多。

3.通风和空气质量

猪舍空气质量取决于猪只每天排除粪尿中的臭味和有害气体,主要有硫化氢和氨气,呼吸出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粉尘

猪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会增加猪只呼吸道、皮肤疾病发生的概率,最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来影响猪只健康,造成猪只生产小溪降低,严重时还能导致猪只死亡。

因此猪舍通风量的大小决定着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粉尘的浓度,猪舍通风量不足时,空气质量对猪只的危害就增加。在依靠通风还不能完全满足要求时,需要在猪饲料里加入类似益生素的发酵物,同时加强猪舍消毒,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

小结

了解猪舍通风的重要性的同时,需要考虑通风量、时间和猪舍温湿度、空气质量之间的协调关系。三者之间有着矛盾、互相影响的关联

二、猪舍光照

光照根据密闭猪舍、开放或半开放猪舍分为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同样是影响猪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普通角度来感受,光照对于猪只是有影响的。如果光线太暗,影响猪只采食,如果太强又影响猪只安稳休息。根据国外相关于光照时间、光照强度的实验数据表明,实际的影响还不止于此

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光照时间,增强光照强度,能够提高公猪性欲、精液品质;能加快后备母猪性成熟天数;增加哺乳母猪泌乳量和仔猪初生重;增加育肥猪采食量、日增重和饲料报酬。

自然光线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光照时间短冬季时间稍长。空怀母猪的受孕率随着光照时间长而降低,时间短而增加。人工光照也有一定的数据作为参考。

总之,猪舍通风和光照都是影响猪只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通风因为和猪舍内多种因素强相关而执行难度较大,而光照的变动较小而不被日常所重视。

草木七舍欢迎大家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