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哪个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话

河南哪个地方的方言最能代表河南话?

几个网友所言,基本上都主张开封方言能代表河南话,这种说法原则上是对的。不过说准确一点,从年代上说,应分为两种情况:从现在说,应是开封话与郑州话代表河南话。一是这两个地方语言没有太大区别。二是语言的代表性,往往跟政治、经济、文化相一致,但是要只选一个地方,还应是开封话。这是因为:

一、开封是七朝古都,是多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的话是国家的官方语言,更是河南的方言。特别是,河南省省会在1954年以前还在开封。

二是洛阳虽然是十几朝古都,但随着北魏政权的迁徙,洛阳话与鲜卑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杂糅了,致使今天的洛阳话,好多字的发音,如:把:馍叫mu,把弯叫wo,与正宗河南方言格格不入,连河南人都听不懂。

三是将开封话作为正宗河南话,河南的其他十几个地市都会同意,就连郑州人也不会不服气。若将其他地市作河南正宗语言,都会多多少少提出不同意见。

四、其实,除过焦作、温县、济源等地方言,与开封话区别很大外,区别明显的还有信阳话,这里的语言偏向于湖北方言。而其他地市都与开封话区别不大,只是音色与个别字词,有细微差别。

此文阅读量已超12万人,点赞189人。

河南方言最典型的代表唯有开封,自宋朝以后近千年,元、明、清,开封均是河南地方首府,直至民国省会仍是开封。至于影响力 ,年轻人不太清楚,65岁以上的老人都知道,开封一直都是河南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新中国广建立时,省会开封36万人,洛阳8万人,郑州市刚由郑县升至县级市20余年,全市仅5万人。1955年省会迁至郑州,随省迁至郑州的开封人比郑州的原居民都要多。至于焦作地区的方言,外地人一听卽知是怀川。没有人认为是河南话,河南省郑、汴、洛三甲情况尚且如此,其余地方方言是否有河南方言代表性?自知吧!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是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大寒不寒,人马不安。是农耕时期我国农民预测天气和来年收成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是有一定道理。

一,大寒不寒,人马不安。说明今年是暖冬年份,暖冬年份会有来年的倒春寒。今年也是暖冬年,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我估计要与常年高到好几度,三九四九基本没有冷天,常年三九四九中零下五度左右的天气总有十天左右,但今年从未有过零下5度的天气,今年的暖冬从历史气候规律看开春后的倒春寒是多数的定律,特别是冬天我们这个地区没有下雪,说不定春天会下雪。春雪一下倒春寒跑不掉,冬暖过冬作物早发,春冷越是早发作物越受冻害伤得深,过份的倒春寒来年的作物收成会受影响的。从古人观天气看这句话很有道理。

二,大寒不寒,人马不安。由于暖冬,会出现春冷倒春寒。暖冬在我们温带地区会带来病虫害的问题,由于气温高越冬的虫卵很难冻伤冻死,对来年作物虫子的基数会增多,因此来年庄稼虫害的机率会增多。还有病毒病菌在冬季暖冬的情况下容易被激活,病毒病菌的激活,不但对庄稼容易发病,而且对人畜也容易致病。因此暖冬的形成,来年庄稼的防病治虫要密切注视,多听农技部门的病虫测报。作为人,要加强锻炼,注意身体保养,密切关注卫生防役部门的疫情报告。过去讲大寒不寒人畜不安,是因为科技不发达,病虫害会造成粮食减产,病毒病菌激活对人畜有害,容易产生病疫,从过去社会来讲是有一定道理,现在虽然科技发展了,但防重于治也是极为重要。当然自然界的变化永远是存在的,作为人类的今天既不能不重视,但也不能产生畏惧心理,相信自然界的变化人类会千方百计适应其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