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怎么保护过坝的鱼

三峡大坝怎么保护过坝的鱼?

在建坝之前,设计师们特地在大坝两边修建了供鱼儿洄游的通道—“鱼梯”,还在较高处设计了人工“鱼池”,可供鱼儿“休息”,以及缓冲高处下来的水流。

三峡大坝怎么保护过坝的鱼 - 中国养殖网

这样一些鱼儿就可以通过“鱼梯”一步步洄游到上游,但还是有许多鱼不可能进入如此复杂的人工洄游通道。

所以,只能进行一些人工的保护措施来维护长江流域鱼类种群多样性,比如通过鱼类驯养救护中心,修建鱼类自然保护区,人工养殖放流,人工制造洪峰等等。

三峡大坝如何解决鱼类洄游

为了更好的保护鱼类,三峡大坝主要的措施是建立珍惜特有鱼类驯养救护中心和保护区,将珍惜的鱼类保护起来,避免灭绝。对于其他无法洄游的鱼类,三峡大坝也有相应的措施帮助它们。比如说,在大坝的两端修建可供鱼类“歇脚“的鱼池,这样一来鱼类就可以通过鱼梯翻越大坝开启正常的洄游之旅。还有一个方法是人工繁殖,进行放流。

三峡大坝采用多种方式对于过坝的鱼类进行保护和管理。

1. 鱼类迁移保护措施:三峡大坝建有多个鱼类迁移通道,这些通道的建设能有效地将过坝的鱼类引向水库上、下游生态环境适宜的位置。

2. 鸟类控制措施:三峡大坝在生态人工岛、江滩等设施周围绿地和生态廊道设置鸟类控制器,保证飞鸟不会向设施飞来。

3. 河道、水库水质控制措施:三峡大坝在河道、水库、蓄洪区等对各级水源保护地进行水质控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过坝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都有帮助。

三峡工程是我国重要基建工程之一,为保护过坝鱼类,三峡大坝实行了多项有效措施,取得了鱼类资源恢复与保护的显著成果。

这些经验和方法可以为其他水利枢纽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也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

老头鱼养殖致富案例?

今年64岁的潘家文住在旧州镇万亩大坝,该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水质优良。附近有氵舞 阳湖水库的水穿过,便利的水利设施贯穿田坝中央,非常适合搞种养殖业。

早些年,潘家文只瞅着地里刨食,没有产业增收项目,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不甘贫穷的潘家文,曾与乡亲们一起到外打过工,与人合伙当过小老板(包工头),钱没挣着,还险些把整个家当全部赔了进去。最后,潘家文不得不返回故土,重新打量家乡肥沃的土地、丰富的水源,谋划起靠水吃水(养鱼)的发展路子。

从2010年起,潘家文在自家4亩田里,对田埂进行简单的加固,率先在4亩田里按比例放养鲤鱼、草鱼,发展当地传统的稻田养鱼。为让稻田鱼有一个“安乐窝”,他在每块稻田中央或靠田壁处,均挖了一个1米深、面积不超过10平方米的壕沟或水凼,满足鱼儿畅游需求。

在养殖过程中,潘家文发现:如遇高温天气,要及时加注新水,防止高温死鱼;在大雨天要及时检查进出水口安全,防止鱼逃。由于放养科学、管理精细,潘家文的稻田鱼获得丰收,平均亩产量在60公斤以上,当年他的稻田养鱼亩收入达500元。

每年就靠这小打小闹过日子,远远还不清潘家文当年欠下的债,更支撑不起家中多病的老母亲医疗费和两个上学孩子的生活费。无奈之下,2014年,潘家文只好向村委会申请,被评定为贫困户。

在与上门来的“1帮10”扶贫干部梳理脱贫计划时,干部指点他应该扩大养鱼规模,这给潘家文点亮了前路。他立即乘车前往黄平县城、凯里市区的菜市场考察河鱼的销售市场,还与些餐馆老板攀谈,更加坚定了养鱼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