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养殖多少牛有补助的

有哪些城市明明应该在这个省,却被划到另一个省?为什么会这样

永城就是这么一个城市,她位于河南省最东部,河南,安徽,江苏,山东的结合部,北靠安徽砀山,东临安徽淮北,南依安徽亳州,仅西边与河南夏邑接壤。

永城在五代宋金元时期,境内的永城与邞县属亳州管辖,升为永州时,脱离亳州,后复降为县,归商丘归德府管辖,也曾属过开封府,商丘,开封都属于河南省,亳州属安徽,一九四九年三月,隶属于安徽皖北行政区宿县专区。永城总体上属河南的时间较长,现仍属河南省商丘市,不过,须要说明的是,永城一九九六年设市,有国家文件,属商丘代管,二O一四年由河南省直管,二O一八年,又恢复由商丘市管辖,据说人事上归它管,弄得大家心里都有些别扭。不过,不管归谁管,都是上级的政策,不存谁想脱离谁,谁想拉谁的问题,都是老一代人用鲜血换来的红色土地,那些吃的太撑有劲没地方使的不良之人,也不要挑拨是非,不利于大家的团结,除非你给老外有亲戚。

永城有国家驰名商标3个,有5A级旅游景区1个,是国家级文明城市,有国家级5oo强企业2家,是全国面粉城和食品工业城市。

永城就是这么一个三边被安徽省包围的城市,是河南省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是豫东明珠城市,我爱永城,也爱商丘,对淮北,徐州,亳州,宿州也很亲切,因为这一片同属淮海经济区,汉兴之地,口音,风俗差不多,亲戚连亲戚。

按说应该属于A省,结果却被划归邻近的B省,这就是传说中的“错位之城”。这样的城市并不少见,这里举三个例子:襄阳、汉中、婺源。

襄阳:一个似乎不怎么受待见的城市。

夏邑养殖多少牛有补助的 - 中国养殖网

襄阳其实很牛B,湖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总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05万人。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64.9亿元,居湖北第二。

但是,襄阳又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城市。襄阳人在外面,只要一开口,主动贴上来的肯定是河南人。原因无他,身在湖北省的襄阳人说的是一口纯正地道的河南话。

有个襄阳的朋友为此十分郁闷。到省城武汉开会,其他城市说的都是浓郁的荆楚特色方言,抑扬顿挫,细声慢语,好听得像唱歌一样(朋友的话,不是我说的)。襄阳人一开口,正宗的河南方言。

单从说话这件事来说,襄阳人真的不怎么受待见。在外面,几乎没有人把襄阳人当成湖北人,而是百分百的河南人。

并且,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划分。在元朝的时候,襄阳就是属于河南管辖(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汉中:一个对四川最有亲近感的陕西地级市。

汉中因汉水而得名,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人口344.93万人,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水的源头,是西安到成都的必经之地,也是两汉三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素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之称。

汉中是陕南地区最大的城市,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1333.3亿元人民币,人均生产总值7033美元。汉中地区沃野千里,南可控巴蜀,北可控秦川,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汉中地区被誉为四川的命根子,诸葛亮曾经表示丢了汉中,就相当于丢了四川。

同襄阳一样,属于陕西省管辖的汉中人,满口都是四川话。并且,不少汉中的朋友,私底下都对四川表现出较强的认同感,认为自己是四川人而不是陕西人,风士人情和生活习惯都和四川颇为相似。

婺源:一个做梦都想回到安徽的江西县城

婺源总面积2947.51平方公里,人口36.2万人,是江西省上饶市下辖县,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有着“中国最美乡村”之称。

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婺源的风俗习惯、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安徽其他地方都大体相同,其代表文化也是徽文化,有着书乡、茶乡之称。

就拿婺源的一个特产“龙尾砚”来说,和歙砚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安徽歙县的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其原料就产在婺源的龙尾山,和龙尾砚同出一辙。由此可以看到婺源与安徽的血肉联系。

婺源面积不大、人口不多、经济不强,但在历史上却对徽州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婺源是朱熹的故乡,也被看着是徽州的“耶路撒冷”。

婺源脱离安徽,始作俑者是蒋介石。1934年9月,国民政府打内战,把婺源划属江西,引发众怒,婺源人搞起了轰轰烈烈的“返皖运动”。1947年,婺源又划回安徽,恢复徽州一府六县的政区。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二野”挺进婺源,而以屯溪为中心的徽州则被“三野”占据。由此,婺源于1949年5月再次脱离徽州政区至今。

小结:“错位之城”存在的原因

其实,除了襄阳、汉中,类似的“错位之城”还有很多,比如江苏的徐州等。这些“错位之城”,虽然分布各地,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军事要塞、兵家必争之地。

我们国家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国家,也是拥有独一无二数千年统一传统的大国。这其中,除了我们自身的文化传统和人口优势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统治地方的制衡之道。

从唐代开始,我国确定行政区划边界是以天然山川为依据的,这在当时是世界文明古国划分行政边界的通行原则。因为高山大川是文化传播的天然屏障,容易促进同一个区域的认同感,也便于管理。

但凡事有利有弊。这种划分虽然能够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但对中央集权而言有非常大的风险。完全以山川划分的区域,极易出现凭险割据的情况,所以中央政府刻意打乱这种天然秩序,实行分省而治。

比如,襄阳、南阳同属南阳盆地,位居中华腹地,地位非常重要。把襄阳划给湖北、南阳划给河南,这两个省不管哪个省不听话,都无法掌控住整个南阳盆地,更不能关上所有的大门。

同样,把汉中划给陕西,也等于是中央政府留了一个进攻的前哨站。四川在封建时代战乱频发,汉中又是四川的命根子。拥有了汉中,就等于拥有制衡四川的资本。

由此可见,“错位之城”实质上是中华智慧的一种体现。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封建社会的那种割据制衡不复存在。但是,“错位之城”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有利于每个中国人形成国家意识高于区域意识的思想认同。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认为自己是中国人,然后才是湖北人、湖南人、陕西人、四川人……

这样,咱们的祖国大家庭才能够更加团结、更加和谐、更加强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指日可待!

中国现行的省制,或行省制,作为地一级的行政区划,与唐宋时期的道、路完全不同。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

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区划,是根据山川的自然形势,将全国分为若干的“道”或“路”。

元代以蒙古入主,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汉人,不敢把政权分散。某一地有事,就由中央宰相府(中书省),派遣官员前去处理,称为“行动的中书省”,简称“行省”。

这就是明清,以至于现代行省制的起源。

所以,元代并无地方行政机构,而由流动的中央政府“行中书省”来管理。

当时共有十个宰相府的分张所。在具体的区域划分上,与唐宋也大不相同。

比如,徐州是一个军事重镇,一面是山东,一面是河南和安徽。徐州属江苏,但它的外围,江苏却管不着;

再比如南京,也是一个军事重镇,但如果广德不守,或芜湖放弃了,南京也不能保,而广德、芜湖都不在江苏的管辖内。

任何一省,都是给你这一半,割去另一半。形成犬牙交错之势。其内在精神,就是使全国支离破碎,既不能统一反抗,而任何一区域也很难单独反抗。

这种行省设施,实际上并不是为了行政方便,而是为了军事控制。

更多历史品评、讨论,请关注头条号 - 探微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