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根鱼能长多大

柳根鱼能长多大

最大有0.5斤左右,常见为0.1一0.2斤重。

柳根鱼是一种北方特有的小鱼,刺少肉多,肉质细嫩。可是柳根是小型溪流鱼种,一般最大能长到十几厘米,半斤重左右都是大的了。

酱炖柳根可是一到名菜,鲜嫩爽滑,很有风味。

柳根鱼为拉氏鱥、湖鱥和真鱥的统称,为江河野生的小型经济鱼类,价值很高。也有专家称之为最原始的鱼类之一。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鲤形目、鲤科、鱥属。

柳根鱼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黑龙江流域、鸭绿江、图们江和辽河上游等地,华北地区的北京、河北北部白河上游、滦河上游以及西北地区的新疆额尔齐斯河及其支流,流经甘肃和陕西秦岭的渭河支流,浙江等地也有分布。

柳根鱼,它的体型不大,如果不看身上的花纹,看起来和麦穗鱼还挺相似的。柳根鱼能长到10厘米左右就算是体型比较大的了,一般长度在15厘米以内,6、7厘米这种长度的也比较多见。

柳根鱼主要分布在北方,水质偏冷的水流中。如果是第一次在北方钓柳根鱼,可能把它误认为是小杂鱼,实际上柳根鱼在北方很出名,算得上是很名贵的鱼了,在市场上的售价较高,野生的柳根鱼可以卖到50元1斤,很受市场欢迎。

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水通系,几年后会有鱼吗

2005年新建设单位填平院子挖了一个大坑,院子十几亩大,坑大概是横竖各一百米左右,深大概两米,后来经过夏天下雨就灌满了水,过了两三年还是三四年就有三五只白鹭时不时来吃鱼了,冬天水坑干了,挖了半桶泥鳅有上百条,捡了两条黑鱼,大的那个黑鱼半尺多长。

先说一个事实的例子;

我们这里是平原,很多地方有一种植物叫“红金条”,学名叫 《红柳 》就是下图中的那种植物,在1976年,我这里开挖了一条人工河,有60米宽,9米深,挖出来的土就翻出来,在河的两岸变成了70多米宽1-1.5米高的土场,我们叫弃土。1-2年后,这些土层上长出了茂密的红金条,最高处达2米多高,

柳根鱼能长多大 - 中国养殖网

人们就奇怪,这里原本是一望无际的良田,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大面积的来源,只有偶尔在一些低洼的盐碱地才有几颗,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成如此上千亩的一望无际的红柳林,短短2年就全覆盖了弃土,后来人们才说这是地下深土层中千百万年前的种子,翻出来后,经过2年的复苏,全都发育复活了。后来人们就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彻底的清除,慢慢改变成了良田。

回到题目,空地上挖水塘,不放任何鱼苗,也不串水通系,几年后会有鱼吗?

答案是肯定会有,同样道理,只要水塘位置合适,或者深土层中有这种鱼卵潜力,一旦翻出来,一样会孵化成活,尽管概率很低,这取决于位置和土层深度。

另外也会有其他外界因素条件把鱼卵带入,慢慢繁殖壮大,尽管我们人类不曾发现这个过程,但一定是存在的,比如飞鸟的觅食粪便,各种水螅累动物等等。当然洪水串流那是另一回事,不管是哪一种方式的代入或者古代复原,只要时间足够满足鱼类繁衍的的机会和条件,任何水塘都会有鱼。

几年前,我小叔在村子北面建了一个蔬菜大棚,但是这里离村子最近的水井还很远,为了方便浇灌,它在蔬菜大棚不远处的一个下坡空场上挖了一个水塘,目的是下雨时可以存水,方便浇灌蔬菜。

结果小叔的运气比较好,由于当时选择的空场是在低洼处,所以在挖水塘时竟然挖到了一个泉眼,这使得小叔有了源源不断的水源。就这样几年过去了,前几天我回老家去小叔家的大棚里摘黄瓜吃,结果发现小叔竟然在水塘那钓鱼,通过交谈我知道了,这里面确实有鱼,但不是小叔自己放生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天生”的。

那么,为何在一个空地上挖个水塘,在不放鱼的情况下,几年后会有鱼呢?我们一起来聊一下这个有意思的问题。

新水塘出现鱼的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下,在空地挖一个水塘,只要水塘不连续的干涸,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后都会有鱼。而这些鱼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冲来的鱼”,如果该水塘离其他水体很近,那么其他水体中的鱼就有可能会被冲过去,因为当一场大雨或者暴雨来袭,往往一些有鱼的池塘或者河的水就会泛滥,从而把里面的鱼冲出来。记得小时候,离我们村子很远的一个大水库发大水,公路两旁的沟里都能捡到鱼。

所以,这些鱼很有可能是从其他水体冲过去的,不过,小叔家的水塘不存在这个情况,因为我们这里近几年没有发过大水,而且这个水塘离最近的有鱼的河也有至少2公里以上。

第二是地下水的互通性。在一些野外水体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泉眼,泉眼其实就是地下水喷涌而出形成的。当然大多数的泉眼流速是很慢的,所以它无法突破上层的土壤,但是一旦被挖开或者是上面积水将土壤浸透,泉眼就会喷出水来,这样形成的水塘是很难干涸的。

泉眼其实是潜水层的水互通形成的,假如新挖的水塘的泉眼与有鱼的水体互通,那么鱼类就可能从原水体的泉眼进入到潜水层,进而从新水塘的泉眼出来,这样也就有了鱼。

新水塘与其他水体不互通,鱼哪里来的?

如果新水塘与其他水体相隔甚远,而且不互通,那么鱼就很难从上面两种情况进入水塘,遇到这种情况,许多人会说“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意思就是说鱼籽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当一个水体干涸后,鱼籽会在土壤中一直等到这里再次注满了水,才孵化。

其实这个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在一些潮湿的土壤中,鱼卵最多只能活1-2年,而在相对干燥的土壤中,鱼卵只能存活数个小时,最多几天,之后就会死亡。

既然这样,新水塘里的鱼是哪里来的呢?其实,这个问题也困扰了科学家们很久,因为许多人工挖的水塘,在没有放鱼的情况下很快就会出现鱼。起初,科学家们认为是两栖动物迁徙时带入的,当一些蛙类离开一些有鱼的水体时,可能会携带一些产在水草附近的鱼卵,这样鱼卵就能跟随蛙类进入到新的水塘中从而孵化生存了。

但是,这并不能解释离其他水体较远的情况,因为蛙类的迁徙是有距离的,而且距离相对较短。之后,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鸟类带入

到了2019年,美国的科学家率先印证了这个想法,因为他们在天鹅的粪便中找到了未被消化的鱂鱼卵,通过将这些鱼卵分离并重新的放回水中,科学家们发现竟然有些卵可以正常的孵化。

但是,鱂鱼卵经过鸟类的消化道后能存活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因为鱂鱼卵比较的坚硬,保护层也比其他鱼卵要更加的坚固,所以,其他鱼类是否是通过这种方式进入新水体的还没有被证实。

之后,匈牙利利多瑙河研究所(DRI)的研究团队对我们最常见的两种鱼-鲤鱼和鲫鱼进行了研究,研究团队收集了4000枚鲤鱼和鲫鱼的卵,然后准备了8只绿头鸭,每一只绿头鸭喂下500枚卵后收集它们的粪便。

结果研究人员在6只绿头鸭的粪便中都找到了未被消化的鱼卵,平均每只粪便中有18个鱼卵,放入水中后有12个能正常的发育,最终有3个卵正常的孵化。

得到实验结果后,研究人员又调查了大量的水鸟的习性发现许多水鸟在鱼类的繁殖期都有食用鱼卵的习性,毕竟鱼卵也是一种高营养的物质,而且对于水鸟来说获取更加的容易,因为鱼卵通常是产在水面上的植物附近,而且像鲤鱼等鱼类一次可以产下数十万,甚至数百万枚卵。

所以,鱼卵虽小,但一团团的鱼卵也能满足水鸟对食物的需求,而且水鸟的活动范围非常的广,飞行速度又比较快,因此,它们能够快速且轻松的从远处有鱼的水体将卵带到新的水体中,这样就产生了鱼。

写在最后

我们常说的“千年草籽、万年鱼籽”其实并不是说草籽和鱼籽的生命力强,而是说这些籽的传播比较的容易,其中草籽主要是通过风力、鸟(吃完之后排出的未消化的草籽)来传播的,所以即使你将一块地里的草完全清理干净(包括草籽),来年这块地依然会有草。

鱼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新挖的水塘只要不干涸,它始终会吸引一些水鸟在此驻足或者从上面飞过,一旦水鸟吃过了鱼卵就会在排便时将未消化的卵排入水中从而产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