涟水青年鸭养殖技术

淮扬菜发源地为淮安,为何又有人说是扬州

淮扬菜的发源地为扬州,原因很简单,扬州一直是唐,宋,明,清的经济,文化发达地区,商贸的聚集也带来的南北风味的交溶,形成了刀工精细,口味咸鲜,注重火候,百菜百味的独特风味,所以扬州才是发源地

涟水青年鸭养殖技术 - 中国养殖网

淮扬菜起源于淮安?就因为淮字在前?是不是有点低俗了?这是专业的话题,不是网友们争论就能确定的,我认为,菜品的兴起都有因果和必要,扬州曾是世界通商大都市,自然环境好,风调雨顺无灾害,很多高官告老都迁来扬州买地建园,富商也集居扬州,这些人需要有美食,曲艺,服装等的享受,逐年的推进提高,各行业在扬州自成体系派别,连语音腔调都变甜美柔和,所以扬州历史上一直是消费城市,因为有高的需求,所以才有好的服务,扬州菜在历史积累中形成了菜系,建国后一直代表着国宴菜,历史上很少叫淮扬菜,都称之为扬州菜。现在网友们争发源地,觉得没有必要,更没有意义,如同争哪里代表中国人一样。淮阴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五五年随父支援到的淮阴,当时刚成立淮阴行政公署,全省抽调各行业去支援,因为那里条件差没人肯去,多年后支援的人和家属大多迁回到原籍,我在淮阴读书至六五年,回扬州一年多就文革了,所以我对淮阴有感情,我在那里启蒙在那成长,去年孩子们陪我去寻根,找到了地方,没有了当初的模样,淮阴的变化非常的大,与我童年的记忆有着天壤之别。

自古扬州三把刀,第一把就是厨刀,这个和过去的大盐商、私家园林、家厨分不开,真正实现了孔夫子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淮扬菜可以说是以扬州为中心,向北淮阴(清江浦),向南镇江(京口),这三地对淮扬菜的发展都是有大的贡献,淮阴的淮扬菜重油(如软兜长鱼),名菜如云,镇江的偏甜一些(如拆绘鲢鱼头),扬州的汤水多点(如大煮干丝),也是名菜多不胜数,这三地应该都是淮扬菜的代表,发源地在哪里真的是仁者见仁的事情

淮扬菜解放前最早叫维扬菜、在上海叫扬帮菜,扬州是维扬菜(淮)发源地,开国宴在菜系选择上周总理说了话,用维扬菜,因为周总理是淮安(山阳)人外面也叫成淮扬菜。

淮安古称山阳,山阳先秦时期,为淮夷之地。秦代,境内属东阳县,东晋时期先后属山阳县,隋代属安宜县。唐代直到民国,东境属宝应县,西境属山阳县。民国29年(1940年)4月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境域属淮宝县。新中国成立后,东境属宝应县,西境属淮宝县延续。1950年5月淮宝县撤销,山阳区划归宝应县管辖至今。山阳镇地处宝应县城古运河西。镇域地处扬州市西北缘,位于北纬33°09′33″~33°17′25″、东经119°07′43″~119°16′15″之间,说到底,老淮安的根在山阳,也就是在现在的宝应境内。

淮安前面曾叫清江浦、淮阴,淮阴和真正的淮安(山阳)靠的很近,但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相差很大,旧淮安(山阳)各种习惯接近扬州生活习惯,所谓的菜品烹饪方法也没有多少差别。而淮阴只是标准的北方生活习俗,没有一点江淮风俗习惯,所谓两淮就是说的淮安和淮阴,菜系老淮安和扬州接近。

真正的维扬菜是盐商菜,叫文人菜,是扬州盐商生活奢侈之极而创立出来的菜系,最近在整理以前扬州盐商菜谱发现,菜谱里面菜品达到几万之数。扬州的红楼宴、满汉全席都是烹饪里面的最高境界,而不是一两个什么狮子头、大煮干丝、炒软兜菜品就能代替得了,世界上认可淮扬菜的发源地还是扬州为主,一个扬州炒饭就把名声打出去了,最早世界烹饪协会就给予扬州为美食之都,去年更是在世界评选给予扬州美食之都。

也因为真正的淮安和扬州其实就是一处,不存在菜系之争,不能归于北方菜系,而是江淮之间的菜系,叫淮扬菜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