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鸭公母配比

麻鸭养殖栏怎样建

麻鸭的饲养需要有一个适宜的环境。

一般来说,养麻鸭的鸭舍应该选择在地势较高、通风良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的地方。

鸭舍的搭建可以采用多层架养的方式,每层之间的距离为 60 厘米左右,每平方米养 15 只左右为最佳。

鸭舍的底部可以使用钢丝网,下面安装承粪层(一般用旧饲料纤维袋缝制),最后装上塑料食槽和饮水器。

麻鸭公母配比

麻鸭孵化公母雏鸭的比例,大概是2比3。

麻鸭,一般指麻雀羽鸭,为家鸭的主要品种,而白、黑两种羽色皆为其变种。

适当的公母比例是保证鸭蛋正常受精的重要保障。以公鸭数量满足需要即可,过多的种公鸭数量反而会增加成本,降低效益。我国麻鸭类型的蛋鸭品种,在早春和冬季,公母配偶比例为1:20,夏、秋季公母配偶比例可提高到1:30,这样的公母配偶比例受精率可达90%以上。

麻鸭的饲养技术有哪些知识分享吗

麻鸭在冷天旱养,可以保持较高的环境温度,可以免去鸭子因水浴而致的能量损耗,可以避免体内寄生虫危害,从而获得较高的饲料报酬。现在我们了解一下麻鸭养殖技术。

旱养麻鸭育雏管理技术

育雏期间可以多层架养。层与层之间相距60~70厘米,每层宽约60厘米,长根据饲养规模而定,每平方米养雏鸭15~20只。用钢丝网作网底材料,下装承重竹条,竹条下安装承粪层(一般用旧饲料纤维袋缝制)。钢丝网上放置塑料料槽及饮水器。

冷天育雏要加温,以红外线灯或沼气、烧煤炉供热,但后二者要用管道将烟和废气导引到室外。育雏期应保持舍内温度为:1日龄30℃,以后每2日下降1℃,至21日龄或气温平均达25℃时脱温。另外,麻鸭入舍第1周,雏鸭喜欢聚堆,应每隔2小时将其扒开,防止压死。

麻鸭饲养技术

相对于白色肉鸭而言,麻鸭好动,要“以饱压动”,即保证24小时内饲料槽、饮水器内均有饲料和饮水,让鸭可以任意采食和饮水。夜间要有朦胧光照。

麻鸭育雏期的饲料营养可比白羽肉鸭稍低,粗蛋白质含量为18%,赖氨酸含量为0.9%,蛋氨酸加胱氨酸含量为0.65%即可。如果市场上只有白羽肉鸭前期料,粗蛋白质含量为19%~20%的那一种,可以购买10%的碎米或碎玉米混入饲喂。架养的雏鸭饲料槽中一定要加入少量(饲料量的0.3%左右)米粒大小的砂粒,以便肌胃磨碎食物。

麻鸭育肥技术

麻鸭育肥阶段,饲料要求粗蛋白质含量在14%~15%,赖氨酸含量为0.7%,蛋氨酸加胱氨酸含量为0.6%。如果市场上只有白羽肉鸭后期料,即粗蛋白质含量为16%的那种,可以购买加入10%的玉米或稻谷和少量打米糠(含少量碎米和米糠,粗蛋白质含量约占3%,不是统糠),整日供食供水。

麻鸭病害防治技术

麻鸭的主要传染性疫病有病毒性肝炎和传染性浆膜炎,应于雏鸭1~2日龄时在颈部皮下注射预防这两种病的二联弱毒苗。

鸭苗应选用抗逆性强,既适于圈养,又可在低山丘陵区放养,食性广的适宜养殖。刚出生的雏鸭绒毛还未发育全,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所以采用人工保温的方法来保温。消化系统也没有发育健全,所以雏鸭饲喂比较容易消化的饲料;刚出生雏鸭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饲喂雏鸭的饲料一定要营养丰富。雏鸭对外界环境的变化适应力差,因此,在育雏期间要特别加强饲养管理。鸭分为以放养为主时期和以圈养为主时期。最适放养时期,一般在4月中旬至10月底。此时牧草生长丰茂,鸭子可采食各种青草、野菜和落地花、叶、果等植物性食料以及各种虫卵蛹、爬行昆虫和近地表飞虫等动物性食料。成年鸭全年都可以放养。圈养同样需有棚舍,以备晚上补饲、饮水、产蛋时使用。可因地制宜,在不远离放养园的情况下采用旧建筑物改造等方法建造塑料大棚鸭舍。应以6-7只/平方米计算棚舍建筑面积,棚前要围圈出一定的活动场地,并在场地内放置料槽和饮水器槽。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麻鸭公母配比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