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泥鳅鱼养殖

曾红极一时的“包山头”养殖,现在却销声匿迹,怎么回事

“包山头”搞养殖确实曾红极一时,尤其在2013年前后,有钱的老板(不管会不会种地),都往农村里冲,瞄准了农业创业是个大“蛋糕”,争先恐后包山头,搞养殖,准备农村掘金。

我认识和了解的就有不少人这波冲进去的,后来有的资金链断裂一夜返贫,有的泥足深陷还在继续咬牙往里砸钱,有的果断解约含泪退场,还有的不死不活坚守着,当然也有做得好赚钱的,可凤毛麟角。

新乡泥鳅鱼养殖 - 中国养殖网

案例一,朱老板,当时三十而立年纪,家族子弟多,属于做农资起身,又齐心,在父亲带领下,承包了500亩地10年期,每亩500元。当时跟我说,我不看好,给他分析说,承包费太贵,承包期太短,无法布局。比如一些经济作物,果树啥的,就算第一年栽种,到盛果期就得五年以上,前期都是投入砸钱,后期要收获了,承包期又要到了,得不偿失。

可当时想承包发财的人太多,不容他多考虑,就签了承包合同。为了不耽误土地产出,拿到后正赶上种植冬小麦季节,就抢了一季,种植了有200多亩的小麦。到收获时发现,承包所在地民风不好,成熟的小麦遭到村民各种的偷,那么多地,又看不过来,收了的还没有仓库存放,只好收割脱粒机直接下来的小麦,便宜卖了。全家人累死累活,还赔上近10万。一看不妙,果断赔了违约金出局了。

案例二,孙老板,做地产赚了钱,一腔热血想回去建设美好乡村,承包了1000亩地,要种出原-生-态的粮食和果蔬(不打农药不施用化肥不用除草剂)。当时跟我谈他的设想时,我委婉提醒他不靠谱,不用农药化肥除草剂种地,想虫口夺粮,可不容易,人工费就能砸个坑。

结果当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数年过去了,前些日子听人说起,他从房地产上赚到的钱,怕是都填了农业情怀了,已砸进2000多万!

我个人根据遇到过的案例分析,“包山头”之所以现在销声匿迹,主要有这几方面因素:

一是为拿政策补贴冲进来的那波,该套的套走了,地种不种的,对他们没那么重要。还有些是当初想着这片山头会是要政策补贴的聚宝盆,后来发现没那么容易,趁着自己没怎么投入,该歇就歇了。偏偏此类都是土地流转大户,几千亩上万亩承包山地的都有,撂荒的基地也是不少。

二是为了情怀冲动投资,根本不懂农业,不会经营。别以为种地简单,农业创业不同于其他行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助力,还得你有发展思路和全方位布局、打通上下游壁垒的能力。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若是理念错了,等于还没起步,已经栽了。

农产品不比其它,到时候你卖不出真烂给你看,管你几百亩几千亩果子丰收在望,没收进仓库的,都是老天管理的范围,一场冰雹就能让你希望变泡影。我知道的一个老板就这样,成片的葡萄园,已经预定了客户,第二天就要采摘的套袋葡萄,一场冰雹零落成泥碾作尘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做农业体会更深。

三是投资农业不留余地。做农业,你得有随时清零的勇气,可不敢把所有身价一次性投进去。也就是说,你不能跟那个故事里的穷人一样,捡到个鸡蛋就幻想到鸡生蛋蛋生鸡,发了大财可以娶小老婆了。你不能把还未到手的农产品或者鸡猪羊等当成必然的利润去安排。农村老话说得好:“家有千贯,带毛的不算。”尤其养殖业,被农民称为“血”财。非洲猪瘟,让多少养猪户从富人变成“负”人,负债累累?若是运气不好,一个山体滑坡泥石流,一切泡汤。

曾经我熟悉的一个小弟,就是当初承包山头时太全力以赴,把全家甚至亲戚朋友的钱都凑起来,结果没想到一个荒山到手后,想变成花果山,需要砸太多银子了。撑了没有一年,资金链断裂,满山辛苦栽下的果树苗,都不能快速变成钱,就这么扔那儿了。现在他重新出去打工赚钱还债了。

四是承包时没考虑交通等因素。不论你想搞乡村休闲游,乡村采摘,或是其他项目,光有信得过的产品还不够,还要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让人有来的理由。有些承包山头的,山上连路都没有,山上种植的果蔬,林下养殖的土货,运下山都困难重重,发个快递也不方便,人工费用占比太大,又谈什么赚钱?

五是疫情影响。这属不可抗力,谁也没办法。

总的来说,时间是把杀猪刀,不会留情面。承包山头当地主,想起来挺美好的,不会游泳的别跳,水太深。投资农业可不是谁都能干的事,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真要想好了才做。那些退休了手里有俩钱,想重回农村享受田园生活的人,弄几亩地玩玩可以,千万别把养老钱都折腾进去了。

说一下我们汉中西乡两户村民的“包山头”养殖经历,记得当时是2011年前后的事,那时候鼓励包山头养殖,养殖政策也好,有补贴和无息贷款,所以很多人纷纷投入包山头养殖,养山羊的,养牛的,养猪的,养土鸡的全都有,我们汉中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山头了。

而且汉中的山上最不缺的就是山泉,所以养殖鸡鸭这类消耗水量较大的动物时,没有水源问题的烦恼,养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汉中的山头四季常青,不缺少养殖家畜的食物,最需要担心的就是其他野生动物偷吃你养的家畜,多个心眼,一般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1)第一户养殖野山鸡,第一年做到保本,第二年趁着“包山头”养殖热度赚了不少钱,第三年之后持续下坡路……

第一户养殖户野山鸡的,确实是有养殖技术,对野山鸡也了解,他们家男人以前就是城里大饭店的大厨,所以对野山鸡的销路也有一定的门路,但即便如此,第三年开始也养不去了。

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国家鼓励包山头养殖,既综合利用了山林土地,又为农民谋取创收,好处多多。当时这户人家向银行申请了20多万的无息贷款,一次买了几千只野山鸡小鸡仔,然后还买了大量牲畜围栏,在山脚或者山腰处围起来,防止山鸡跑下山,跑下山的山鸡特别难抓。

因为是山头半散养的,山鸡长得很慢,第一年的时候是下半年养的,整整养了一年,第二年夏天才达到出栏标准,养殖周期相对还是比较长的,错过了野山鸡销售的最佳时间,所以第一年养殖下来能够保本。

第二年养殖技术更熟练了,出栏时间把握的也比较好,再加上自己在县城的人脉,很多大饭店的熟客捧场,进了不少他家的山鸡货,可以说是大赚了一笔。

可是第三年开始,来村里拉山鸡的车辆明显减少了许多,因为路途太难走了,那时候县城到我们村的路还不像现在全是柏油路,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山路十八弯的特别难走,有时候单程来一趟村子都要七八个小时,很多司机不愿意来,饭店觉得山鸡做的菜价格贵,吃的人毕竟是少数,运输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也就不打算费劲去山里拉货了。

第四年之后,包山头养殖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最主要的是运输和销路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养殖技术再好,也没办法,所以在第五年这户人家就放弃了养殖山鸡,家里男人在镇上开了个小餐馆,踏踏实实做菜过生活了。

(2)第二户人家申报的是养殖黄牛,但对方申请了贷款之后,一直都没有落实养殖任务。

这户人家说起来比较奇葩,是兄弟两个人一起做的,两兄弟平时也没个正经工作,不过好在人缘好,很多消息知道的比别人早。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开始进行了“包山头”养殖的申请,也成功从银行申请到了几十万元无息贷款。期间上面有人来调查,他们就把山头周围用铁丝网围起来,还有专门的门卫,山上也放养着十几头牛。

那时候政策刚出来,审查也不像现在这么严格,所以他们兄弟两人顺利拿下项目,拿着无息贷款的钱干了其他的事,山头倒是一直空着。后来上面的人知道了这种情况,但也没有更好地办法,只能在以后对类似项目加大审查力度。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的“骗子”多了,骗补贴,骗贷款的人多了,才使得后来审查越来越严格,很多人不能达标,自己资金又不足,就没办法搞了。

(3)其他情况。

还有些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很多人盲目跟风包山头养殖,看到先入局的人赚了钱,觉得自己也可以,就跟风搞养殖,结果不是自己技术不成熟,就是没搞好因地制宜,不适合养鸡的山头养鸡,不适合养牛的山头养牛等等。更多人是因为自己资金跟不上,包山头养殖的投入大,产出周期长,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也就“死”在了半路上。

总之在我们汉中,除了需要解决运输问题和销路问题外,其他情况下还是非常适合包山头养殖的,即便如此,这几年也几乎销声匿迹了。其实养的好的,销路比较固定,现在也还在养,只不过报道的失败者太多,很多人归于理性,考虑的多了也就没办法搞了。

所以,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没有成熟的养殖技术,没有办法解决运输问题,或者完全没有销路的人是不适合搞包山头养殖的。你们那里包山头养殖的人还有没有?

(文/李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