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养殖番鸭

许多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没富,该怎么办

是的,许许多多的农民辛辛苦苦种了一辈子地,还是沒富起来。这几乎是个普遍问题,能够靠种地富起来的,数量是很少的。这是为什么呢?咱们简单算一下账,如果你只是种粮食,每亩地大约赚500元。你家5口人,要想赚到三四线城市人均2万元的收入,总共10万元。赚10万元需要多少亩地呢?200亩!而大部分农民人均只有一亩地,所以靠现在模式种地是富不起来的。只有象北大荒一家几百亩地日子好过一些。或者在当地流转土地做种粮大户,靠规模效益加国家补贴,日子也会好过一些。如果你种蔬菜大棚户或种植果树,会比种地强很多。但只靠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很难富起来。

怎么办呢?鉴于现实人多地少的现实情况,农民也必须投入市场这个大潮中。根据自己的特長,根据自己的条件,宜农则农,宜工则干,宜商则商。有的农民可能一无特長,二无条件。象有些人一无资金,二无技术,三无文化,只会种地。这样的情况不妨从最简单做起,只要你用心,只要你肯干,耳濡目染,熟能生巧,一定会找到机会的。不用说木匠石匠当老板,机修工成了全国劳模,就是你在所在岗位成为骨干,收入也一定会大幅度提高的。

谢邀答。

关于友提出的这个问题,恐怕是几千年来的历史问题了。从古至今,都是无工不富、无商不活、无农不稳。农业,是任何一个国家,保持稳定的物质基础。不仅投资大,收入低,并且资金周转周期长。同时,还受自然气候的制约。我国本身就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耕地1.5亩,粮食的产量、价格,与生产投资不成正比比,能够满足正常的家庭开支,就已经不错了,更谈不上能富。

至于如何能走出农业的困境,我从2000年开始做了尝试,开始流转土地,进行农业种植,虽然每年赚些钱,但农机的保养和维护,依然被扯平了。目前,政府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要想真正走出农业的瓶颈,还是要发动我们农民的思想,政府的政策支持,二者缺一不可。

土地革命,革了地主富农的命,贫下中农翻身做了主人。耕者有其田,人人平等,当然沒有富的,但也没有穷的。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人们走出农田,去打工,搞经商,行动快的,抓住商机的,都富起来了。改革开放到现在,四十多年,土地规模化了才有个别种地大户。种地的和上班的工人是决大多数的人群,农民不富,工人也不富。但这个富字分怎么去讲,总体来讲,我国的吃饭问题全部解决,而且生活水平比起改革开放前也提高了多少倍。

怎么叫富呢?开发商,企业家,明星?那不叫富,那叫大款。都成了大款可能吗?

农民辛辛苦苦不错,我也是农民。体贴关心农民是对的。那么叫农民全富,是都成爆发户吗?答案是不可能的。到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形式都不可能都一个样子的富。都一样富就没了富人穷人可分。就像赛跑,总是有快慢一样。冠军就一个,跑到最后的也是一个,中间的是大多数。怎么可能都成第一呢。

民以食为天,能吃饱了,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就表志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

种地不交税,也不交粮,国家还给农民种地补贴。五千年的历史,那朝那代这么做了?现在做到了。

农民这个群体,人很多,不可能都成为种田大户,也不可能都去当开发商,更不可能都成朱之文式的农民。生活在这个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本身就是一种骄傲和自豪,赶上了社会主义新时代更是我们的幸运,没有理由抱怨。我们只有只争朝夕,努力拼搏,为家庭生活的提高尽最大努力,让我们的家人过的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