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县羊牛养殖场

  1. 这几年农民一窝蜂栽植经济作物,结果都不挣钱。我想种草,不知道怎么样。坐标陕西澄城

这几年农民一窝蜂栽植经济作物,结果都不挣钱。我想种草,不知道怎么样。坐标陕西澄城

首先你这个想法不错,但是我认为你从以下方面入手,如果供应绿化草皮也是可以的,应多出去走走看看,跑一跑销路,西咸新区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开发,需要量还是很大的,再就是进行种籽釆收进行销售,具体要卖到什么地方呢,批发给销售草籽的单位及销售企业,这样来增加自己的收入,一件事反复做总会赢,希望你能认真做好每件事情,生活愉快。

我们农民靠种地总是养活不了人的。不管是种什么没销路,东西一多相互挤压,根本卖不上钱。题主想出了一个偏门行道,要在自己的地里种草,我看是可以的。因为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人太多,咱种个草喂牛羊。这几年养殖牛羊都赚钱,咱种一种新型牧草,一年能割几茬,有了充足的牧草资源,咱多繁殖几头牛或者几只羊,喂的肥肥的,卖给收购商就能多赚几个钱。这年头就得转变思想观念,灵活掌握精准信息,不要跟在别人屁股后头转,无论做什么能赚了钱就是本事,相信你会成功的!

众所周知,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

西安关中是我国最典型的“马尔萨斯陷阱”存在地区。

纵观历史:

1、明末天下大乱,首先是从陕西(时属延安府)开始,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陕西的受灾之早,受灾之重。民不聊生无以延命,只得起身反抗,所谓“天降奇荒,所以资(李)自成也。”

万历在位48年间(1573-1620年)有灾荒记载的就占25年,崇祯年间几乎连年灾荒。

天启七年(1627年),陕西发生大旱,次年即崇祯元年继续大旱,其中陕北受灾程度最重。

崇祯三年,灾区扩大到全陕。到崇祯六年,旱蝗霜三灾并至,全省大饥。

2、果然,民国18年,陕西西安关中地区再次发生大饥荒。

民国十八年发生在陕西关中的大饥荒,又名“民国十八年年馑”。

陕西人把一年中一料未收称为饥年,两料未收称为荒年,连续三料未收称为年馑。

实际上民国十八年年馑从民国十七年就开始了,据近代大量史志和报刊资料记载,民国17年(1928年)陕西始露旱情,夏季二麦歉收,秋未下种,冬麦亦无透雨下播。民国18年(1929年)全省旱象更加严重,春至秋滴雨未沾,井泉涸竭,泾、渭、汉、褒诸水断流,多年老树大半枯萎,春种愆期,夏季收成不过二成,秋季颗粒未登,饥荒大作,草根、树皮皆不可得 ,死者日众、殍满道旁、尸腐通衢、流离逃亡,难以数计。

长安、武功、凤翔、扶风、乾县、岐山、眉县、兴平、咸阳、临潼、渭南、周至、蒲城、合阳、宝鸡、陇县、澄城、淳化、长武、褒城、礼泉等县为重灾区。全省940余万人口,饿死者达250万人,逃亡者约40万人,有20多万妇女被卖往河南、山西、北平、天津、山东等地。

谢谢邀请!

的确如此,这几年农村种粮食不挣钱,便纷纷种植经济作物,如西瓜和其他蔬菜等等,但由于没做市场调研,普遍是跟风,什么价高种什么,往往是种什么赔什么,有的甚至连种植成本也没有收回来。就像我们汉中这有的地方,因为秋季种油菜和中药材麻烦,成本高,一些人选择了种植地膜洋芋,洋芋收获刚好赶在三夏大忙前,洋芋价高还好销售,这些人美美的小赚一笔。于是第二年秋季许多人也纷纷种起了地膜洋芋,一个村几乎是家家户户洋芋当家,等到收获时产量过高,外销困难,许多农户连本钱都没卖回来。这两年市场不景气,农民种植普遍感到收入偏低。

你住在渭南澄城,你想种草按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完全可以的,也很适合种草。但不知道你种草是自己办养殖场自用还是出售?如果是自己养殖场自产自销那实在是再好不过了。但如果是出售,那就要提前做好市场调研,与养殖大户和购销企业签订好供销合同,以销定产。这样做可以防范于未然。

我的回答可能不完全正确,仅供参考。


周至县羊牛养殖场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