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牛驴养殖基地

  1. 赵匡胤统一南方不是实力大增吗?为什么不去攻打燕云十六州

赵匡胤统一南方不是实力大增吗?为什么不去攻打燕云十六州

引言

燕云十六州是所有宋人都梦寐以求的一块土地。燕云十六州的缺失也让宋朝与辽国的作战一直处于被动状态。而作为开国之君的赵匡胤,以他的远见卓识他自然会知道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但统一天下是需要一步一步来的,统一南方后的赵匡胤的确实力大增。可那个时候的宋朝还缺乏攻打燕云十六州的条件。

汾阳牛驴养殖基地 - 中国养殖网

分析

  • 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的步骤

基于王朴《平边策》的基础上,赵匡胤与赵普制订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

1、公元962年到公元963年,赵匡胤以“假道灭虢”的方略,出师湖南、假道荆渚,俘虏武平军节度使周保权,解决了荆、湖。

2、公元964,赵匡胤派王全斌和刘廷让两路出兵,进攻后蜀。最终于公元965年兵临成都,后蜀国主孟昶投降。

3、后蜀灭亡后,吴越、南唐纷纷表示投降。只有南汉政权的刘鋹依旧顽抗。赵匡胤于公元970年派潘美出兵南汉。公元971年,攻陷兴王府,刘鋹投降,南汉灭亡。

4、公元974年赵匡胤派大将曹彬、潘美兵法南唐,于公元975年攻破江宁,南唐后主李煜投降,南唐灭亡。

5、公元968年,公元969年,赵匡胤发动了两次对北汉的进攻,结果都因为有辽国的干预导致无功而返。公元976年赵匡胤在南方完全平定之后,发动了对北汉的第三次进攻,可两个月之后赵匡胤暴毙,这次针对北汉的进攻也草草收场。

  • 宋太祖不去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原因

已经平定了南方的赵匡胤,此时的实力已经达到了顶峰,可他为什么不去攻打燕云十六州呢

1、从地理方位上来讲,北汉是攻打燕云十六州的必经之路。如果不拿下北汉而贸然进攻燕云十六州,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局面。所以,赵匡胤才接连对北汉发动进攻,其目的也是为了能在有生之年拿下燕云十六州,但每次攻打北汉都无功而返。

2、从军事实力来看,当时的北宋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拿下燕云十六州。要知道,平定南方主要依靠的是水军和步兵作战,可如果想攻打燕云十六州就必然面对辽国的骑兵。客观的来讲,赵匡胤时代的骑兵实力的确不弱,但如果主动进攻,与辽国进行骑兵的全方位对决还是略显不足的。

3、从政权稳定上看,北宋当时平定南方的时间不长。南方偶尔还会有一些小的动乱,而百姓在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之后,需要一个休养生息的过程。如果贸然攻打燕云十六州,很容易引发国内的政局变动。赵匡胤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搞内部发展。

  • 赵匡胤与辽国的成功碰撞

终赵匡胤一生,他多次与辽国交锋,有他直接冲锋陷阵的,也有他在幕后指挥的

1、早在柴荣时代,赵匡胤就与辽国有过交锋。柴荣登基之初,北汉政权与辽国组成战略联盟向后周发动进攻。柴荣御驾亲征,当时掌管禁军的赵匡胤身先士卒,解除了后周的危机:

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

2、在北宋出兵征讨北汉的时候,多次面对过北汉与契丹的联军。这些战役中自然是有输有赢,但有一场作战我觉得是必然要提及的,那是北宋最为提气的一场战役。北宋勇将田钦祚率领三千骑兵,击溃六万辽军,还斩首千余人。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的胜利,才有了宋太祖的一番感叹:

契丹数侵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首,其精兵不过十万,止不过费我二百万匹绢,则契丹尽矣。

结语

赵匡胤统一南方之后,宋朝的实力的确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回到那个历史背景下,我们就会发现,宋朝虽然已经趋于统一,但经过了多难的战乱,百姓是需要休养生息的。如果贸然开战,很有可能会让刚刚统一的宋朝又刀兵四起,再一次陷入混乱。而从整体实力上来看,宋朝尚不具备彻底拿下燕云十六州的国力。纵然一两场小规模的战斗能战胜辽国,可如果要拿下燕云十六州需要的是大规模的军团作战。以宋太祖多年的领兵经验,要是能解决燕云十六州的话,他肯定是不会放弃的。如果假以时日,给他足够时间,他定然能把燕云十六州变为大宋的领土。可这是一个长久的计划,并非一朝一夕,一两次战斗就能够解决的。只可惜,宋太祖暴毙之后,继承人的军事统兵能力不足,没有解决了燕云十六州的问题,让他成为困扰北宋的最大麻烦。

赵匡胤为什么没有统一北方,我认为有以下原因:1、经历了五代十国,北方的政治、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军事方便,南方没有绝对的优势;2、将领出身的宋太祖始终对武将有着极强的戒心,不可能给武将军队绝对的控制权,从而消耗量军队的战斗力;3、燕云十六州的失去,使南方在地利上失去了优势。


其实赵匡胤打了,但是因为猝死导致功败垂成。

976年,宋军灭亡南唐。南方统一任务基本完成,于是宋太祖又将目光转向北汉。虽然辽国取得燕云诸州后占得地理,但与燕京之南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不同,在河东方向,在辽占云州(今山西大同)以南,尚有雁门关等关隘,相当于今内长城一线,还算是有险可守。

出身行伍的宋太祖十分清楚夺得雁门关一线以堵上契丹骑兵南下通道的意义。这大概就是宋太祖屡次中断“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回头进攻北汉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然北汉与契丹结盟,为免同时与辽、北汉交战,宋太祖还是不断遣使北上与辽朝通好。

976年(宋开宝九年、辽保宁八年)初,宋、辽双方互遣使臣庆贺新春是年,双方又创例互派使臣祝贺天子诞辰。宋太祖的生日称长春节,而辽景宗生日称天清节。

辽国的辽景宗即位以后,顺应“人人望治”的愿望,常向汉人大臣室防淘同“古今治乱得失”打算借鉴汉族统治者的历史经验教训,以革新政治。辽景宗的变革收到了一定成效,其中以政治改革收效较显著。

当然,因内争尚存,国力未复,辽景宗、萧皇后也不愿此时与宋朝摊牌。因此,宋朝是一面遣使与辽约和,一面遣军攻击北汉;而辽朝同样在遣使开封还礼的同时,又派出兵马增援太原抵抗宋军。

976年8月,宋太祖任命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为河东道行营马步军督部署,宣徽北院使潘美为都监,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杨光义为都虞候,统领禁军北征北汉;命骁将镇州西山巡检郭进为河东忻、代等州行营马步军都监,统军自河北进抵太原城以北的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帯,阻击南援的辽军。

数日后,宋太祖下诏命令与北汉接壤的诸州兵马分道杀入北汉境内:西上閤门使郝崇信、解州刺史王政忠率一部出汾州(今山西汾阳),内衣库副使阎彦进、泽州刺史齐超率一军出沁州(今山西沁县),内衣库副使孙晏宣、濮州刺史安守忠率一部出辽州(今山西左权),引进副使齐延琛、汝州刺史穆彦璋率一部出石州(今山西离石),会攻太原。

九月,各路宋军进展顺利,党进率领宋军主力抵达太原城下,大败北汉军数千人。十月初,夏州(今陕西横山西)定难节度使李光叡也率本部兵马黄河西岸,准备到天寒黄河冰封时,渡河杀入河东。

北汉数战连败,赶忙遣使到契丹求救,辽景宗即命南府宰相耶律沙冀王敌烈率兵南授。但辽军尚未出境,就传来了宋太祖猝死、宋军退兵的消息,这一次宋军北伐草草结束。

可以说如果赵匡胤不是突然死去这一次战争还胜负难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