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鄱阳县养殖羊

  1. 古代说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古代说的“五子登科”是哪五子

你好,谢谢邀请。

五子登科出自何处?

五子登科出自《宋史·窦仪传》。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一带有一个叫窦禹钧的人,家里靠做生意,家庭条件优越,正处于"中年"时期。

有一次窦禹钧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去世的父亲,父亲高诉他说:“平时要多做好事,多帮助天下的贫苦人民,不要只贪图自己享乐,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如果不这样的话,在你之后可能我们家就无后了"。

后来窦禹钧从梦里醒来,记住父亲的话。一心做好事,帮助他人,把自己做生意挣的钱,大部分都拿去了救济贫苦之人,后来上天被他的诚信感动,可谓是好人有好报,他家一共有五个儿子,各各都很争气。

江西省鄱阳县养殖羊 - 中国养殖网


五个儿子分别是谁?

长子窦仪,后晋进士,曾任宋翰林学士,成为一代功臣。

次子窦俨,后晋进士,任礼部侍郎。

三子窦侃,后汉进士,曾任宋起居郎。

四子窦偁,后汉进士,曾任宋左谏议大夫。

五子窦僖,后周进士,曾任宋左补阙。

当时的人们对于宋禹钧一家五子的成就很是认可,喜称:“五子登科”。后来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也这样写到:“昔孟母 择邻处,子不学 断机柕,窦燕山 有义方"来教育后人。

后来随着民俗的演变逐渐成为了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有道是:“”一帆风顺"、“二龙戏珠"、"三阳开泰"、“四平八稳"、”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星报喜"、”八面威风"、”九九回一”、"十全十美” 的没好祝愿!

我是喜欢历史的文史金蝉,欢迎你和我一到走进历史去探索未知!

登科,是古代科举考试术语,指的是举子通过会试,考中进士。

五子登科,顾名思义是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五子登科的故事源自五代时期,一个叫窦禹钧的人。

窦禹钧生活在五代时期,官至右谏议大夫,此人一生没有多少成就,最大的成就是培养了五个成功的儿子,他的五个儿子全都考中进士,一时传为美谈,当朝太师冯道为此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长子窦仪、次子窦俨、三子窦侃,哥仨在五代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同一年考中进士。

四子窦偁,后汉乾祜二年(949年)考中进士。

五子窦僖,后周广顺初年(951年)考中进士。

五子之中,成就最大的是长子窦仪、五子窦僖。

窦仪才华横溢,学问渊博,廉洁清简,后周时官至翰林学士、兵部侍郎。北宋建立后,赵匡胤十分赞赏窦仪的才华,让他再任翰林学士,一生两入翰林,为时人推崇。

窦僖曾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任参知政事。

五个儿子全部考中进士,三个儿子同一年登科,如此成就算放眼整个古代历史,也极为罕见,窦禹钧老先生到底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才能取得这等成绩呢?

按照史料记载,这是窦禹钧行善积德,得到福报的结果。

说起奇怪,窦禹钧身体健康,到了三十岁却连一个儿子都没有。古代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窦禹钧很着急,但没有一点办法。有一天,他做梦梦见有自己的爷爷说他前世罪孽深重,三十岁无子是对他的惩罚,而且他阳寿很短,必须行善积德,才有机会改命。

窦禹钧梦醒以后深以为然,此后不断行善积德,后来又梦见爷爷对他说你行善积德做得很好,老天爷给你延了三十六年的寿命,并且赐给你五个儿子,五个儿子将来都能显贵。

窦禹钧受到鼓舞,更加行善积德,果然相继添了五个儿子,为了儿子将来事业有成,他对儿子约束管教很严,并建书房四十间,藏书数千卷,聘请文行兼优之士为师授业。在窦禹钧的悉心培养下,五个儿子个个聪颖智慧,文行并优,时人赞为“窦氏五龙”。由此可见,“窦氏五龙”之所以能实现“五子登科”的传奇故事,跟窦禹钧的教育培养是分不开的。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多用做结婚的祝福词吉祥语,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联袂获取功名、拥有大富大贵锦绣前程的理想 。


五子登科的典故,主人翁叫做窦燕山,他原本是五代后周时期的一个土财主,为人尖酸刻薄,小肚鸡肠,不愁女人不愁钱,虽然妻妾成群,但是没有儿女,相传某天夜里,窦燕山突然梦见了死去多年的父亲,老爷子对他说:你心术不正,品行不端,恶名已经被天帝知道,以后你命中无子,并且短寿。你要赶快悔过从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于劳苦大众,才能挽回天意、改过呈祥。窦燕山醒来,历历在目,于是决定重新做人。

有一天,窦燕山去拜佛,在寺庙的拜殿旁边,捡到了一个袋子,里面装着二百两银子,三十两金子。这一笔横财,要在以前窦燕山早就占为己有了,但是现在他要从善,所以他便在寺庙旁苦等失主。好在不久,失主终于赶来,一边嚎哭,一边四处张望,窦燕山就问那人为何哭泣,那人说道:“我父亲给绑匪掳去,将被处死,我好不容易向亲友们东借西凑,得到白银二百两,黄金三十两,预备把这笔金银赎回父亲。哪知我一摸钱袋,黄金白银都没有了,这样我的父亲就难免一死,刚才我到这里来进香拜佛,不知是否遗失在寺中”。窦燕山这才确认是失主无疑,于是把钱还给了失主,还另外附赠了一笔路费,失主感激涕下,道谢而去。  

窦燕山还在他家乡做了不少善事,替穷人娶媳妇,替没有嫁妆的穷苦人嫁女儿,对穷苦百姓更是慷慨解囊。亲戚当中有不能办丧事的,他就出钱帮忙包办。一年的收入除了日常开支,全部用来救济别人。

同时,窦燕山还设立学堂,收集上千卷书,请有学问的老师来教课,把附近因贫穷而不能上学的孩子招来免费上学。自己家里则节俭朴素,没有金玉饰品,也没有华丽衣服。窦燕山如此周济贫寒,克己礼人,因此积了大阴德。

又有一次,窦燕山又做梦了,自己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善行感动了天帝,不久你将有五个儿子,而且都能金榜题名。” 醒来发现是梦,于是更加修身养性,从善积德,从不怠慢。 后来,窦燕山果然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不仅有五个儿子,还有六个女儿。

窦燕山注重礼仪,重道义德行,并且教子有方,家庭和睦,窦家不断的发达,后来他的长子窦仪,在后晋时期考中进士,入官至礼部尚书,翰林学士,是宋初一代名臣;老二窦俨,也是进士,历任汉、周、宋初期礼部侍郎;老三窦侃,为后汉进士,官至起居郎;老四窦偁,入宋左谏议大夫;老五窦僖,后周进士,官任宋左补阙。当时人们以“窦氏五龙”称呼他们,而窦燕山本人,则享寿八十二岁,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