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怎么回事

  1. 赣南特产是什么
  2. 历史上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怎么回事

赣南特产是什么

我是壹玖柒零,欢迎关注!

我的老家就是在江西赣州上犹。所以,很高兴可以为大家介绍我们赣州的特产有哪些!

介绍特产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家乡赣州。

历史上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怎么回事 - 中国养殖网



赣州,是江西的南大门,是江西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原红色政权苏维埃所在地。

赣州,有千里赣江第一城、江南宋城、红色故都、客家摇篮、世界橙乡、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等美誉。

好,简单介绍完我的家乡,那就看看我的家乡有哪些特产吧!

第一、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是我们赣南比较出名的特产之一。

南安板鸭,外形美观,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可嚼,味香可口,诱人食欲。

第二、齐云山南酸枣糕

齐云山南酸枣糕,原料采自原始森林的百年南酸枣树所结野生南酸枣果,入口由酸而甜,纯滑柔韧,风味独特,野趣盎然。

第三、石城白莲

赣州石城县,素有莲乡之称,其白莲以:色白、粒大、味美、清香。因营养丰富、药用广泛而驰名中外,成为非常畅销的特色产品。

第四、会昌米粉

有句话是这样形容的:中国的米粉在江西,江西的米粉在会昌。

会昌,是中国米粉之乡,有悠久的历史。会昌米粉采用专利工艺技术生产,全部为纯大米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产品外观晶莹洁白,粉条粗细均匀,垂直性好,酸度低,不伤胃,煮后不糊汤、不断条、不破裂,口感爽滑柔韧,富有弹性。

第五、信丰脐橙

信丰脐橙,被美誉“橙中之王”,其果皮橙色,大而无核,色泽鲜雅,肉质脆嫩,甜酸适中,风味清香。

赣州,可以说有非常多的特产,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

除了,以上介绍的五个特产之外,还有:

1、兴国的米粉鱼、红薯干、灰鹅;

2、宁都的小布岩茶、三黄鸡

3、瑞金的黄元米果、红都香芋

4、南康的甜柚、白猪

5、寻乌的蜜桔

6、安远的蜜柚、松香

7、 赣县的板鸭、米果、杨梅干

8、 会昌的豆干、蜂蜜、笋干

9、定南的竹笋、香菇

10、上犹的红皮蔗、冬笋尖、苦菜干、石伏鱼、包米果。

赣州,不仅有丰富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特色小吃;更重要的是,赣州人民都热情好客。

五湖四海的朋友,有机会一定要来我们赣州玩!

赣州人民欢迎你们!

赣州有很多特产奥。信丰萝卜,赣南脐橙!崇义齐云山枣糕,南安板鸭!会昌米粉!寻乌蜜橘!瑞金黄元米果!宁都肉丸,三黄鸡!南康沙田柚!龙南大蒜!沙石无籽西瓜!还有一个沙地板鸭也很有名!总之太多了。太多了

赣州各县市都可以用吃的叫出来

会昌豆干、大余板鸭、安远三鲜粉、崇义饺子,宁都肉丸、于都青草奶、

兴国米粉鱼,上犹绿茶,瑞金牛肉汤等等(*>◡❛)

不回答了,大半夜饿了。。。

首先来说:最近几年最流行的一句话赣南脐橙,(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酒糟鱼,红薯干,红瓜子,萝卜干,荡皮丝,粉丝,香姑,草姑。麦饭石,稀土,钨钼铀矿。莲子,烟叶等等。赣南一市十八县(以前的称呼)特产很多。

特产有很多,名气大的主要有:1、南安板鸭 2、赣南脐橙 3、信丰萝卜 4、兴国灰鹅 5、江西会昌米粉 6、信丰红瓜子 7、大余金边瑞香 8、石城白莲 9、会昌酱干 10 、信丰脐橙

历史上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怎么回事

答:历史上的天门沉湖地区宗族械斗,是指在1926年的中秋期间,因“割蒿草”事件,在彭、刘两大家族之间,爆发的惨烈宗族械斗。这场惨烈的宗族械斗,长达三年之久,造成了双方死、伤近百人的后果。

宗族械斗——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明朝洪武初年,德安府(府治位于现湖北省安陆市)的彭、刘、郭、张等,几大姓氏家族,因为相互争夺相邻的数千亩湖田而发生矛盾,继而文争武斗。在其后几百年的时间里,彭、刘、郭、张等几大姓氏家族之间,即相互联姻但又彼此争斗的状态,历经明、清两朝延续至民国,持续了500年多年的时间。

延续了几百年的宗族械斗恶习——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26年的中秋期间,因“割蒿草”事件,彭、刘两大家族之间,爆发了一场长达三年之久的惨烈械斗。几年械斗造成彭姓死亡十几人,伤数十人;刘姓死亡两人,伤数十人的结果。1929年,国军独立十四旅二团三营九连连长张灵甫((1903年8月20日—1947年5月16日),男,汉族,陕西省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1947年5月16日在孟良崮战役中战死 ,时年44岁。)率部进驻天门。是年下旬,鉴于彭、刘两大家族的大规模械斗,已造成死伤近百人,并且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县府忌惮于大姓人多势众,深恐难以驾驭局势,不得不请当地驻军出面,协助县府平息几大家族的纷争、械斗,维持地方治安。上峰令进驻天门的张连长,协助县府调解彭、刘宗族械斗。

张灵甫——图片来源于网络

张灵甫带着全副武装的一连人马,去民风彪悍的沉湖地区,协助县府调解几大家族的矛盾、纷争。最后,在张灵甫强硬、高压的“调解”下,彭、刘双方当事人,在调解书上签了字,承诺“罢兵修好”。另外八大家族的当事人,作为见证人也签字画了押。至此,历时三年之久的沉湖地区彭、刘宗族大械斗被平息。

所幸的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社会日趋安定,百姓生活也日益富裕,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不断改善健全,根除了沉湖地区的水患和旧封建宗族势力。彭、刘两姓也早已和谐共处,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化干戈为玉帛。宗族械斗,这一延续了几百年的恶习,在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被彻底根除,再也没有在沉湖地区出现过。

这倒让我想起老家临近的三个村的朴姓,金姓,李姓家族的土地之争,我也是听老一辈人说起来的。那是解放后建立新中国以前,我们老家鱼庄村南边的三个村:东南角:朴庄村,朴姓为主,少量鱼姓。正南方向:金庄村,金姓为主,少量鱼姓。金庄村和朴庄村的正南方向是李庄村(这三个村之间搭界)李姓为主,并有少量的金,朴,鱼姓。三村之间的地界是一个小小的池塘,池塘上有个三叉小木桥通往不同的村。就这个池塘,三个村一直宣称对其的控制所有权,从民国时期就因为此地打得不可开交。为了缓解矛盾这三个村的村长让我们当时鱼庄村的村长鱼哲诚来出面协调。经过多方协商会谈,逐步达成共识:池塘三村共管,不计入本村土地范围。

宗族械斗在南方一般是争田争水争山林争坟地,大姓欺负小姓,大户欺负小户,还有土客之争,先来的占据好田好土好码头市场,后来的想尽办法谋取,甚至趁乱夺取,还发生了大平之乱,天地会叛乱,民国第二次革命时也有反映。直到解放后,田土山岗收归集体公有,才歇了这把火,除了因祖坟在别村有点争执外,姓与姓发生冲突已很少了,同宗的联系也没那么紧密了,因为不用助战了。现在争吵的多是本屋场内因地基问题引起,也会搞得几代人无上下,互相记仇,没完没了,这时已不是利益之争,而为意气之争了。嗨,我这二年就与前边和边上的干上了,想占你地基,找各种借口,你不同意就故意惹你,和你吵架,有嫡亲的叔和房份的婶,他们的后辈也支持他们吵闹,虽不敢和你动手,但却给你上眼药,背后搞点小动作,十分气人。本想算了,但他们不依不饶,只有奉陪到底,现在已断亲,一了百了,所以宗族械斗也一样,不是你不想争斗就能避免的,就象国与国一样,身处其中只有强大自己,让他不敢轻举妄动,作非份之想,自己也才能免遭战火的摧残。做到毛主席说的那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惹犯我,我必犯之。讲道理是没用的,只有打痛了他才会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