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一亩投多少磷

  1. 养殖水体可以用鱼粉肥水吗
  2. 鱼塘一亩投多少磷
  3.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怎样高效使用肥水

养殖水体可以用鱼粉肥水吗

可以,养殖水体的时候鱼粉投入量不能太大。鱼粉是水产动物的重要动物蛋白质来源之一.鱼粉不仅蛋白质含量高,且有效营养成分丰富。鱼粉中的含磷量较多,且很多鱼种对磷的利用率比较低,因此,大量使用鱼粉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造成水污染。

鱼塘一亩投多少磷

在鱼塘水质过瘦时,每亩鱼塘(水深1m)可以撒碳铵2.5-3kg,而在将磷肥作为基肥时,一般每亩水面可以使用过磷酸钙7.5-10kg,用作追肥时一般每亩水面可以使用过磷酸钙1.5-2.5kg。需注意,要控制肥料的施用量,不宜超量使用,同时还要保证池塘中没有大量的青苔,因为过量的青苔会造成肥水困难。

1、水产池塘施肥要根据水体肥瘦情况来决定使用量,水偏瘦一般以尿素为主,一亩大约5斤左右,添加部分磷肥,一亩2斤左右。水质肥力适中,追肥一般以磷肥为主,一般一亩1~2斤。

2、磷肥以磷为主要养分的肥料。全称磷素肥料。磷肥肥效的大小(显著程度)和快慢决定于磷肥中有效的五氧化二磷的含量、土壤性质、施肥方法、作物种类等。

3、合理施用磷肥,可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怎样高效使用肥水

可以通过直接通过施用肥料和投放微生物制剂。这两种方法的操作对象有所不同,直接施用肥料的只能是新开的水塘,同时必须遵循的晴天多施肥,阴雨天气不施或少施;透明度高于35厘米时则施肥,反之少施或不施,无病害异情况可多施,反少停施;春秋两季施肥次数少量多,夏季施肥次数多量少的六个原则。而针对于3年以上的老池塘,因为底下淤泥较厚,自有养份足,所以只需投放微生物制剂即可。

水产养殖肥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

肥料兑水充分稀释后于晴天上午全池泼洒;

中等肥度的池塘最为适合养蟹;

以养殖鲢、鳙鱼和异育银鲫为主的池塘,必须进行肥水操作;

最好不要水温低于6℃以下肥水;

春季低温时,选择在6℃以上的晴天使用浓缩氨基酸或膏肥,正常施肥标准每12~15天使用一次;

海水养殖苗种,是不需要肥水的,只能用专门培养活的饵料生物投喂。

在淡水养殖中,“肥活嫩爽”是评判水色优良的标准,其中“肥水”排在第一位,在养殖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肥水”是指有益藻类的生物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并且保持一定的活性和稳定性。

肥水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

增加水体中的浮游生物量,为水产动物苗种提供天然开口饵料;

丰富水体藻相,增加水体溶解氧;

有效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减少对养殖动物的损害;

有效抑制青苔的爆发,促进水草生长,为水产动物提供天然的庇护所;

增加水体的缓冲能力,维护水体微生态平衡,降低水产动物应激反应。

肥水的标准

1. 宏观:

水体有活力、有亮度,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

水体稳定性好,即一段时间水色稳定,透明度变化不大。

2. 微观:

有机物少,藻类种类丰富,以绿藻和硅藻为主,且有少量浮游动物;

检测水质各项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pH值等正常,且全天变化值在合理范围内。

肥料的选择

常见的肥料种类:粪肥、无机肥、有机肥等,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天气、水温、水位及肥料特点来调整施肥的时间、用量和频次,不可盲目用肥。

1. 粪肥(农家肥)

价格低廉,来源广泛,持续长久。但肥效较慢,用量较大,容易滋生各种潜在病原,易培出有害藻类。肥水后水浓且脏,镜检水中有机物较多,易似水色发红,形成裸藻水。

2. 无机肥(化肥、磷肥、尿素、复合肥等)

价格低廉,肥力强,肥效快,营养元素配比可控。但容易产生有害物质,肥效不持久,藻相单一不稳定。水肥后水色多为翠绿色,水体不稳定,一般3~5天“掉肥”。

3.有机肥(绿肥、混合肥等)

肥效慢,持久;营养丰富,适合水瘦、低温肥水。

肥水注意事项:

施肥时间以连续晴天的上午为佳,连续阴雨天气不可肥水

肥水时水位要深,肥水前先解毒,结合微生物菌剂,保持水质稳定

适当引入部分河水,引进藻种,更易肥水

养殖前期足量多次施肥,保证下苗时有充足的天然生物饵料

养殖期内,根据水质变化情况做好追肥,保持一定的透明度,稳定水色,绿色水比褐色水相对稳定

水体中浮游动物含量过高时,生物方法杀虫后再施肥

高温季节水体有机物含量多,应少施肥,若有需要可选择膏状肥或液体肥,且要配合使用微生态制剂将死藻、残饵、粪便等及时分解

养殖中后期少量多次施肥,保持水体持续稳定

几种肥料配合或替换使用效果更好,能保证所肥水体及肥料中营养素(氮、磷、钾及其它微量元素)全面且相互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