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过春节有哪些食俗

  1. 古代过春节有哪些食俗

古代过春节有哪些食俗

那就多了,不同的朝代过年吃的习俗自然不同,就比如说宋朝人的过年,他们羊肉是必不可缺的,因为宋朝人素来爱吃羊肉不爱吃猪肉,尤其是贵族,所以这也造就了宋朝羊肉天价的状况,很多穷人家根本吃不起羊肉!就只好吃猪肉。这其中较为出名的故事很多,就比如说就像我们的所熟悉的大词人苏东坡就因为吃不起羊肉,才发明了众多猪肉的做法包括东坡肉在类。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春节作为一年到头至关重要的节日,在古代的食俗自然妙趣横生,下面壹周君就为大家讲解一些我国古代春节的食俗。

古代过春节有哪些食俗 - 中国养殖网

主食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一直都是中国人过春节的重头戏。现如今米饭面条馒头成为人们吃的主食是经过了长期的演变的。在先秦时代基本吃的是“麦饭”,谷物制粉的技术差不多在两汉时期才流行起来,所以孔子孟子老先生年夜饭吃的主食也只有“粗粮”了。

在现代猪牛羊肉是家家户户春节必不可少的,但在古代有一阶段鹿肉才是人们的大众肉食。据记载鹿舌、鹿尾都是当时有名的下酒菜。除去鹿肉,当时野生动物数量足够庞大,所以也成了人们的纯天然肉食库,年夜饭上野味变得极为丰富,狐狸肉、老虎肉等统统都是人们的盘中餐。

饺子和汤圆在古代也是人们春节期间必吃的美食。饺子在唐朝时期已经初具雏形,在宋朝的叫法为“角子”,在元朝则成为扁食。饺子形如元宝,人们就将饺子赋予招财进宝的含义,而且饺子便于人们将糖果、铜钱等包进里面,所以自然而然能轻松赋予它吉利的意义。

汤圆作为南方过年的标配起源则略晚,北宋上元节吃的“圆子鼓豉”与现在的汤圆略微相似,再之后到了南宋就已经有乳糖圆子、山药圆子等做法了。在明朝时期,北方吃的元宵的制作方法就是用糯米制成面团,夹心用核桃、白糖等作为食材,这种做法就与现如今的汤圆基本一致了。

爱吃辣的朋友如果穿越会古代可能稍有些难过,因为辣椒是明末才从美洲传入中国,而且起初还是作为观赏植物来栽培,之后才有了辣这种味道,所以在清朝之前,春节期间的美食是与辣椒无缘的。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宋人王安石关于春节的诗歌。那么,屠苏是什么,古人过春节吃什么呢?

下面是小编收集了传统的过年食俗——

东汉时期,椒酒出现。据崔提《四民月令》称:“正月之朔,是为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家室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曾孙,各上椒酒于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椒酒,也叫椒柏酒,或者椒花酒。魏晋人认为,椒为玉衡星之精,吃了能使人年轻;柏则是一种仙药,吃了能除百病。

魏晋时期,人们会新年杀鸡禳恶气。根据学者的观点,按照五行的观点,正月土气萌动,草木生长,而鸡则以五谷为食,羊则喜啮百草,杀鸡宰羊是有利于作物生长的。

南朝时期,椒柏酒、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吃生鸡蛋,习俗大盛。据《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正月初一之时,“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芽饧,下五辛盘,进敷淤散,服却鬼丸,各进一鸡子。

屠苏酒

中国过年时喝得最多的一种酒。什么是屠苏酒呢?南朝梁人沈约《俗说》中称,“屠苏,草庵之名,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遣闾里药一剂,令井中浸之,至元旦取水置于酒尊,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有得其方者,亦不知其人姓名,但名屠苏而已。”正月初一喝屠苏酒风俗,就是在魏晋时期形成的。

”五辛盘”

就是将大蒜、小蒜、韭菜、芸薹、胡荽等五种香辛蔬菜,装在一个盘里子食用。“

春盘

进入唐代中期,“春盘”流行,至今未歇。“春盘”也就是春饼,《关中记》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

流行至今的当然是吃饺子喽!

饺子,出现历史较早,最初叫“饼饵”,也叫做扁食、“水饺子”、“蒸面饺”。传说,饺子是东汉名医张仲景发明的。他将药包进面皮子里,煮熟后连汤带水,让病人一起服用。

明人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岁时元旦拜年:晨起当家者,率妻孥,罗拜天地,拜祖祢,作扁食,奉长上为寿。”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是日,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富贵之家,暗以金银小锞及宝石等藏之饽饽中,以卜顺利。家人食得者,则终岁大吉。”

这里的饺子,自然是象征团聚合欢,大吉大利啦!

此外,“杂拌儿”,是老北京过年守岁时必吃的小食品。

它由多种干鲜果品掺在一起拌和而成,宋代时已有内装细果的“果子盒”。明人刘若愚的《酌中志》书中说:北京正月新年有内盛“柿饼、荔枝、桂圆、栗子、熟枣”的“百事大吉盒儿”。这是北京特色啦!

厨男平时没事最喜欢的翻的书除了地理方面的就是历史方面的,所以对古代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也有些了解。

要说春节的起源,那要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末期,那时候叫“腊祭”。其实过年吃的就是祭祀用完剩下的东西,当时祭祀用品是三牲,主要是猪牛羊肉。后来用粮食酿出酒来了,酒就成了春节必备品。饺子绝对是传承是中华历史的美食,唐朝就出现了早期的饺子,在宋朝把饺子称为“角子”,元朝又改名叫“扁食”,到了明朝时期,吃饺子成为北方人过年的主要食俗。

明朝时,北方就开始吃“元宵”,用糯米和细面,内用核桃、白糖、玫瑰为馅做成如核桃大小,传到南方就叫成了汤圆。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家家必备的春节美食。年糕的式样很多,有黄、白年糕,分别代表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还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这个不是用来吃的。

这些古时候过年的食俗,大多都流传了下来。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