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战争后的马岛近况如何

  1. 马岛缟狸可以人工养殖吗
  2. 马岛战争后的马岛近况如何

马岛缟狸可以人工养殖吗

可以。马岛缟狸是一种神秘的猫科动物,绰号“马达加斯加粉豹”,马岛缟狸浑身长着浓密的短毛,背部颜色褐黄,有四道黑色纵纹,重2公斤左右。

马岛缟狸吃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也吃昆虫、螃蟹和蠕虫。马岛缟狸在人工饲养下能活11年,但是现在野生的马岛缟狸受到了严重威胁,主要原因是森林被破坏。

马岛战争后的马岛近况如何

世事难料,一场战争让马岛或福岛名扬天下,那场英阿战争,对岛上的居民实际影响不大。说起来人家日子一直过的不错,作为英国海外自治领,不到四千人口,占着万把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子不要太好过啊?!那么点人,养着近百万头羊,出产高品质的羊毛,但岛上的主业却是海洋捕捞!这两项都是稳的不得了的第一产业,近三百万公斤的羊毛产出,三千多人人均一下都是妥妥的小康收入,加上更高的海产收入,那就是富裕阶层了。

马岛战争后的马岛近况如何 - 中国养殖网


岛上因为近南极海域,以前还有捕鲸站,这也是个油水丰厚的产业,一般来说有个捕鲸站的海港,仅此一项就能养活近万人,就是不知现在马岛的捕鲸站还有没有运作了?因为现在似乎只有日本人还干这脏活。马岛战争后这个海岛名气很大,当然要搞旅游业,这岛光看地图,奇异的就像海贼王里面的地图,可惜就是气候湿冷,每年不下雨的日子不足三分之一,实在不是个好去处,没有战争的话,籍籍无名恐怕很难有游客到访。

现在那么有名,跑去看企鹅的人多到要预约,要限制客流,这一点同样也证明岛上人真不差钱,不像别的地方一搞旅游,就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来,马岛的观鸟旅游一直限制人类活动不能影响到鸟类的栖息环境。要不是天气太过于湿冷,到真想移民到这个岛上去生活呢。

著名的马岛战争以后,虽然阿根廷与英国之间仍旧龃龉不断,但南大西洋的马尔维纳斯群岛周围的海洋已经趋于平静。孤悬大洋中的马岛,如同海外的世外桃源。

马尔维纳斯群岛,也称作“福克兰群岛”,面积超过1.2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4000多人。战争已经过去多年,这里也是整个美洲乃至世界上最富有的地区之一

整个马尔维纳斯群岛,有超过70万头的绵羊以及其他牲畜,畜牧业存栏量比当地人口多出数十倍不止,每年仅仅依靠向英国出口羊毛、羊肉、乳制品与海产品,当地人的生活就相当富足

上世纪末,马岛周围海域发现了储量巨大的轻质原油,英国随之进行了开发,但总体规模至今都不算太大,毕竟还是在阿根廷的家门口,也有很多技术上的原因,更何况英国本土本身就是世界级的石油生产大国。但仅石油带来的利润,马岛每年也是收益颇丰

当地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高度丰富,加上英国的庇佑,马岛的人均生产总值早就超过了7万美元,整个美洲几乎无可匹敌。当地施行免费的医疗、教育,每年选定学生前往英国学习,重病直接送往乌拉圭、巴西等附近救治。可以说,除了因为人口太少加上气候原因,当地生活或许非常冷清,但是生活条件是相当优越的。

马岛战争是二战以后西半球最著名的战役之一,虽然大英帝国辉煌不在,却仍旧击溃了阿根廷挽回了颜面,当年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国际上也是声名鹊起

阿根廷仍旧声索,英国实际拥有,马岛上的居民多以英裔为主,且因为害怕阿根廷的声索影响当地的发展,所以心之所向也更加明显。

英阿两国马岛战争至今已过去近40年,但围绕着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却依然是两国关系的焦点。双方近年来动作不断,口水战日趋升级,争端从未停止,马岛问题的解决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那么,马岛主权争议是如何产生的?战后的马岛现状又是怎样的呢?

(马岛区位图)

马岛全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叫做福克兰群岛),位于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南部海岸以东500公里的大西洋上,距阿根廷本土最近480公里,距英国约13000公里,由两个主岛和700多座小岛组成,面积1.2万平方公里,人口大约3000人。岛上居民中,几乎全部都是英裔,说着一口流利的英语,自认为都是天经地义的英国人。

现在的马岛被英国实际控制,岛上驻扎着1300名英国士兵,到处都是迎风飘扬的米字旗,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土。

但是,这片领土的归属权历来存在争议,这种争议不仅仅发生在英阿两国,即便是在国际上也予以承认。

据现有文字记载,早在16世纪,麦哲伦在进行环球航海时首先发现了该群岛。1690年,英国“幸福”号船长约翰•斯特朗登陆该群岛,并以英国海军大臣福克兰子爵的名字为其命名。

1764年,法国首先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在东岛上建立了路易斯港,1年后,英国人在西岛上建立艾格蒙特港,马岛进入英法共治时期。之后,法国人将东岛以2.4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击败英国,夺取了西岛,4年后,英国人放弃了马岛。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独立出来后,宣布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并在马岛上设置行政区和驻扎军队。

1829年,英国致函阿根廷,声称对马岛拥有主权,并在1833年出兵占领了该岛,至此,英国人一直占据着马岛,并在岛上开发和经营。不过,阿根廷也从未放弃马岛的主权。

进入上世纪60年代,联合国曾出台决议,敦促英阿两国举行谈判,以政治的方式和平解决马岛主权纷争,避免局势恶化而引发战争。

(油画中的马岛战争)

冷战后期,阿根廷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陷入低谷,国内民怨沸腾,矛盾尖锐,甚至还爆发了全国性的游行示威。阿根廷政府为转移国内矛盾,凝聚民族共识,在马岛主权归属问题上日趋强硬。

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向驻扎在马岛的英军发起进攻,马岛战争由此爆发。战事持续了两个多月,最终导致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国士兵和3名马岛居民死亡,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并实际控制了马岛。

马岛战争失利后,阿根廷军政府彻底崩溃,再也无力撼动英国对马岛的控制权,而英国海军的实力虽然也大不如前,但仍然能在世界海军中名列前茅。英国人守住马岛后,便开始在岛上实行“自治”,拥有了自己的宪法、货币、旗帜和国徽,设立了总督,代表英国女王行使行政权。

马岛战争,也让英阿两国彻底断交并处于敌对状态。1989年,阿根廷政府主动向英国伸出了橄榄枝,在多轮磋商后,两国在1990年恢复了外交关系。

不过进入21世纪后,马岛又起波澜。2010年,英国人单方面在马岛上开采石油,阿根廷人大为光火,宣布封闭马岛航道。英国人也不甘示弱,随即派出军舰护航,双方剑拔弩张,似乎要重演1982年的战事。在2012年马岛战争30周年之际,双方再次围绕马岛主权唇枪舌战,各种敏感事件频发。

(军舰护航)

现在的马岛,尽管火药味异常浓厚,但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鉴于两国当前的状况以及国际形势,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两国会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争夺。

一是争夺丰富资源。

马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可观的渔业资源,拥有大约2亿吨磷虾,每年还可捕捞数百万吨鱼。最重要的是,马岛有着巨量的油气资源,石油储量高达60亿桶。

英阿两国势必会为这些资源持续开展争斗。2011年,英国宣称在马岛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马岛的实际控制,而阿根廷则在2012年警告英国金融机构,在马岛投资非法勘探石油项目会招来巨大的风险。

二是争取国际支持。

阿根廷加大了外交宣传力度,在送给外国使节的碟片、官员出访国外时,都一再强调马岛属于阿根廷,还频频向联合国施压,希望把英国拉回谈判桌,就马岛争端举行会谈。同时,阿根廷还努力发动拉美地区国家和组织的力量,在各种峰会、联合会和首脑会上支持阿根廷对马岛的主权。

英国当然也动作不断,在2013年举行了马岛归属公投,结果98.8%的马岛人愿意留在英国,做英国的属地。同时,英国人还强硬地表示,政府会在适当时机在马岛居民的护照上,加上“福克兰群岛”字样,以凸显马岛居民的自治权。

英国一直坚持“马岛主权无争议”“就是英国领土”的立场,既然无争议,自然谈不上“谈判解决主权争端”。总之,英国的态度就是“根本没必要和阿根廷谈判”,即便谈也只谈一条:阿根廷必须“尊重马岛人民的选择”。

对于马岛上的居民来说,他们十分享受现今的生活,珍惜马岛的美景,并不希望因岛屿的主权归属再次引发战争。因此,无论对于英阿两国,还是国际社会,或者是岛上居民本身,要解决马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恐怕是遥遥无期了。

(参考资料:《世界史》《马岛战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