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淡水鱼”灭绝,这是什么鱼?还有哪些鱼濒临灭绝

  1. 中华鲟的保护措施
  2. “中国最大淡水鱼”灭绝,这是什么鱼?还有哪些鱼濒临灭绝

中华鲟的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  (1)实行全江禁捕和限制科研用鱼,将中华鲟的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国家先后投资支持湖北省、四川省在长江沿岸建立渔政站,并帮助渔民转产转业;1983年全面禁止对中华鲟的捕捞,并严格限制科研用鱼;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出台,中华鲟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名录。严格执行了全江禁捕,从而保护了亲鲟和幼鲟洄游,最大限度的保存了产卵种群。  (2)开展中华鲟科研,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活动。1983年,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省水产局、宜昌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中华鲟人工繁殖协作组取得了葛洲坝下中华鲟人工孵化的成功,此后不久便开始向长江增殖放流中华鲟苗和幼苗。据统计,1983~1998年,共增殖放流各种规格中华鲟苗近600万尾。1999年12月投放10万尾10cm以上大规格中华鲟苗,超过15年来同种规格鲟苗的总量。  (3)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集中全社会力量来保护中华鲟。在沿江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保护中华鲟的意识日益提高,沿江渔民误捕中华鲟后均能自觉放生,发现不法分子偷捕能举报,市场上经营利用中华鲟的行为已绝迹。  研究表明,由于对中华鲟采取了全面保护的对策,从而延缓了中华鲟资源衰退的进程,基本保全了溯河产卵亲体,为中华鲟自然繁殖、研究和增殖放流打下了基础,中华鲟物种数量已开始回升。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1983年突破了中华鲟人工繁殖,330工程局成立了宜昌中华鲟研究所1984年也取得突破,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从1983年开始,长江水产研究所每年向长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鲟,但由于培育技术和养殖规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长度为8~10厘米、重3~5克的达到设计规格的幼鲟不到1万尾,多数年份几乎为零。因此,中华鲟种群的补充,主要依靠在宜昌产卵场自然繁殖的幼鲟。

建立保护稀有动物基地

而那些数量开始逐渐减少的生物,我们就要尽快建立保护其的基地,做好保护措施,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这种生物,不让其走向灭绝的道路,建立更多的保护稀有动物的基地才是保护它们最好的方法,提供一个更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进行人工干涉,提供食物和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够让本就数量很少的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生存的环境和食物得到保障,所以建立保护稀有动物的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中国最大淡水鱼”灭绝,这是什么鱼?还有哪些鱼濒临灭绝

岷江与金沙江在宜宾会合,始称长江。长江第一条支流叫南广河,南广河边即我家乡高县。小时常听大人说,大河(即长江)里头有大鱼,千斤腊子万斤象。千斤腊子就是中华鲟,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亲眼看到一条中华鲟有三米多长,解放牌翻斗车装着,鱼尾巴还吊出了车外,那时候野生动物保护法规还不健全,也沒有人过问。万斤象即象鱼,就是长江白鲟了。长江白鲟是长江最大的淡水鱼,可长到四米多长,它长着一根长长的鼻子,恐怕就是象鱼得名的由来了。儿时还能听见同学当水运领江的父亲说,哪里哪里捕到了一条象鱼,有好大好大。到现在一个甲子过去了(老夫巳六十有七),印象中腊子鱼还时有所闻,象鱼早已无声无息。近段时间媒体在播发长江白鲟疑似种群灭绝的消息,令人不胜叹息……。借用头条所发照片,缅怀夕日长江霸主。


“中国最大淡水鱼”灭绝,这是什么鱼?还有哪些鱼濒临灭绝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