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架的历史

  1. 神农架的历史

神农架的历史

神农架是中国湖北省的的一个山区,位于湖北省西部,是一个自然生态保护区。神农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据传说,神农架的命名与炎帝的神话故事有关。

据传说,炎帝是一位伟大的古代帝王,他致力于发展农业和造福人民。为了找到更多的草药和探索更广阔的领土,他发明了农业和医药,并骑着白马周游四方。在这个过程中,炎帝经过神农架,发现这里是一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于是他决定在这里建立一个新的王国。

在神农架,炎帝发现了很多珍贵的草药和天然资源,他在这里种植了大量的草药和植物,并建立了许多医疗中心,为人们提供医疗服务。在这个过程中,炎帝还发明了许多农业技术和工具,如犁、耕种、养殖等。

为了纪念炎帝的贡献,人们将这个地方命名为“神农架”,并建造了一座炎帝庙来纪念他的功绩。

除了炎帝的神话故事外,神农架还有许多其他的传说和故事。例如,神农架被称为“野人”的故乡,据传说这里曾经是野人的栖息地。此外,神农架还有许多奇妙的自然景观和动植物资源,如大峡谷、瀑布、原始森林、金丝猴等。

神农架在保护和发展自然生态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里是中国政府指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保护和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基地。神农架的保护和开发也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一。

神农架林区因神农架山峰而得名,是个带有神话色彩的地方。《兴山志》云:“老君山其最高处曰神龙架,悬崖削立,林木蒙茸,人迹罕至”。相传上古时代神农氏在这里遍尝百草,为民除病。《淮南子》记述;他“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一日而迂七十毒”。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神农氏出,始尝草别谷,以教民耕蓺,又尝草别药,以救民疾夭”。这里有百草冲、百草坪、百草坝、百草垭等古地名。由于山高路险,有珍贵药草生在高峰绝壁之上,他就伐木搭架而上,采得药草,救活百姓,相传神龙氏即神农氏,这就是神农架得名的由来。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炎帝)曾经在一座山上搭架上山采药,遍尝百草。后人便取此山名为“神农架”。神农架位于湖北西部,面积约3200平方千米。这里山高谷深,云海茫茫,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超过3000米的高山就有6座。在古树参天、人迹罕至的林海中,生长着2000多种野生植物,其中药用植物达1200多种

  神农架据传是华夏始祖、神农炎帝在此搭架采药、疗民疾矢的地方。他在此“架木为梯,以助攀援”,“架木为屋,以避风雨”,最后“架木为坛,跨鹤升天”。神农炎帝是华夏文明开创者之一,后人将其丰功伟绩列陈有八:训牛以耕,焦尾五弦,积麻衣革,陶石木具,首创农耕,搭架采药,日中为市,穿井灌溉。为缅怀祖先,颂其伟业,林区人民政府于1997年开始在神农架主峰南麓小当阳兴建神农祭坛一座,塑其雕像于群山之中,但见牛首人身的神农氏双目微闭,似思似眠,神农塑像与千年古朴相拥而立,景致浑宏,气宇不凡,蔚为壮观。  神农架人文历史久远,早在20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秦汉以来,神农架地区分属历朝历代邻近州郡县管辖(仅三国至隋初设绥阳县),清代隶属湖北省郧阳府房县及宜昌府兴山县。由于这里谷深林密,交通不便,历来为兵家屯守之地。唐中宗被贬为庐陵王后,命神农架山脉为“皇界”。清顺治、康熙及嘉庆年间,义军刘体纯部及白莲教军先后在此屯守11年之久。革命战争时期,贺龙红三军在此建立苏维埃政府。新中国成立后的上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初,国家以采伐木材为主要目的着手对神农架进行开发,并于1966年修通贯穿南北的公路。1970年国务院以〔1970〕国发47号文件,批准神农架林区建置,由湖北省直辖,行政地域由房县、兴山、和巴东三县毗邻区域划出,国土面积3253平方公里。此后行政隶属几经变更,终于于1987年确定直属省辖至今。  神农架文化遗存众似繁星,民俗乡风淳厚质朴。阳日古刹净莲寺、九冲佛影天观庙传承佛教衣钵,川鄂古盐道依稀再现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残存的木雕、石刻及民间刺绣显示炎帝后裔五千年的智慧。在此发现并已整理出版的《黑暗传》被称为汉民族的创世史诗,从而打破西方关于中国没有自己史诗的百年神话。反映秦巴平民喜怒哀乐的百代民风土家婚俗、打丧鼓、山锣鼓、打火炮堪称中原文化的活化石。神农架不仅是东西南北野生动植物种类的交汇地,而且是华夏民族四大文化种类的交汇地。以神农架为原点,西有秦汉文化,东有楚文化,北有商文化,南有巴蜀文化。神农架是一处文化洼地,各种文化溪流在这里交融。神农架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共同构成了神农架绚丽多彩的画卷,隽秀如屏的群峰,茫茫苍苍的林海,完好的原始生态系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宜人的气候,独特的内陆高山文化使神农架成为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净土和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