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1.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的下场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英宗时期,经过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的锤炼,明军的战斗力已达到一个非常恐怖的状态,尤其是三大营,其战斗力更是问鼎天下。

所谓“三大营”,即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1. 五军营。五军营为明军实力最为强悍的一支野战部队,由明廷从大明各行省选调出来的最为精锐的骑兵、步兵组成。自1399年至土木堡之变前,五军营历经明廷无数此战役,如靖难之役、安南之役、五征蒙古、麓川之役等等,是名副其实的百胜之师。
  2. 三千营。明军三大王牌军队之一,以三千蒙古骑兵为骨干,全部为骑兵,战斗力十分强悍。
  3. 神机营。明军三大王牌军队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装备有火枪、火铳、火绳枪、佛郎机、大将军炮等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这种独立枪炮部队建制在当时中国乃至世界都处于领先地位,比欧洲最早成为建制的西班牙火枪兵,还要早一个世纪。

彼时,朱棣凭借着这三大营,五征蒙古时,是杀得蒙古军溃不成军,狼狈逃窜,让大明称雄海内外。

但是,就是这么一支威武之师,百战之师,曾经杀得蒙古四处逃窜的雄兵,却毁在了英宗的手上。

土木堡之变后,杨善自掏腰包赎回明英宗,事后得到怎样的回报 - 中国养殖网



彼时,年少气盛的英宗,为了自证自己的能力,被别人刮目相看,他先是误信王振的谗言,执意亲征北伐,而后在亲征蒙古之时,又听信王振的“胡言乱语”,行军途中肆意改变路线,致使战机丢失,直至被瓦剌军大败。

土木堡之变,二十余万大军枉死在瓦剌手上,而身为一国之君的英宗也兵败被俘,做了阶下之囚。

可是,二十余万明军虽因英宗而死,大明甚至差点因他而亡,但就是这么一位当为千古罪人的英宗皇帝,却依然有臣子忠于他,为了救他,是心甘情愿的变卖家产。

这位臣子,就是时任右都御史的杨善

当时,土木堡之变后,英宗被瓦剌所俘,代宗即位后,为缓解与瓦剌紧张的关系,遂派右都御史杨善、工部侍郎赵荣率使团出使瓦剌。此时,代宗并未有御旨让使团去救英宗,只是让他们去缓和与瓦剌的关系。但是,杨善这人,不知是另有所图,还是就是愚忠,他居然擅自在没有代宗的旨意下,私自决定要救出英宗。

而最后,杨善居然硬是在没有圣旨的情况下迎回了明英宗。彼时,在出使瓦剌时,他利用自己变卖家产所得的奇珍异宝,靠着这些财宝,和他的巧舌如簧,最终说动了瓦剌的上层统治者,让他们答应放回英宗。

作为将英宗救出水火的第一功臣,英宗复辟后,杨善自然是被重赏的。天顺元年(1457年)正月,英宗封杨善为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封兴济伯,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

英宗对杨善的赏赐不可谓不丰厚。

就单单是“掌左军都督府事,兼礼部尚书”这等赏赐,就是至英宗前,从未有过的赏赐。要知道左军都督府事可是武职,而礼部尚书可是文职,自明初始,就没有让文官去兼任武官的事,且所兼之职,还是全国最高军事统帅。由此可见,英宗对杨善的赏赐是很丰厚,也不枉杨善此前为了救他,散尽家财。

如文学家李贽所言:“故论社稷功则于谦为首,论归太上皇功则杨善为最”,对于英宗而言,杨善当为首功。

不过说句题外话,杨善对英宗虽是首功,但于大明而言却是大大的罪人。因英宗的复辟,致使大忠臣于谦枉死,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奸臣上位,继而让曾经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明王朝再次跌落谷底,此后若不是宪宗、孝宗的努力,大明恐怕早已败亡。

只能说,杨善救英宗,对于大明,对于天下而言,实在是百害而无一利。

原本代宗朱祁钰只想走个过场戏,向天下宣誓他心系太上皇,却不料杨善竟然被假戏真做,靠一张嘴竟然真的把朱祁镇带回家了!朱祁钰得了面子却丢了里子,还有苦说不出。

景泰元年,“土木堡事变”已过去一年了,明英宗朱祁镇被蒙古人圈在大草原天天灌牛奶、吃风沙。苦不堪言的他眼巴巴地盼望着弟弟朱祁钰能大发善心,早日将他接回国。

“劫匪”也先急得抓狂,原本他以为逮住大明皇帝这么个超级大肉票,一口吞下大明易如反掌。不料汉人太狡猾,在于谦等人的主持下,大明帝国宣布拥立朱祁钰为新皇帝,将朱祁镇“升级”为太上皇。

瞬间超白金贬值成废铜烂铁!也先只好降低赎金:大明江山不要了,拿钱来赎肉票就行。

朱祁钰让他失望了:肉票您自己留着吧,白送都不要。也先没读过之乎者也,根本搞不懂中华文化的博大,是个中国人都懂朱祁钰的心思:太上皇要是回来我往哪儿搁?

面对汹汹舆情,朱祁钰对大臣们说:当初是你们硬逼我当皇帝,如今我才尝出滋味你们又要让太上皇回来,他回来你们把我置于何地?

于谦一拍胸脯:大位已定,太上皇回来也不能改变格局,您还是皇帝。

得到了大臣们的保证,朱祁钰这才派李实为使跟也先谈判。不过朱祁钰并不甘心,他既不给李实赎金,也绝口不提赎人的事,就给了李实四个字——随机应变。

李实虽然没能接回太上皇,但也先的一句话暴露了他的虚弱:“你们这次来只是相互通报,没有明确要人,请皇帝再派使者来,我一定送太上皇帝回家。”

也先已经有点想迫不及待地“甩货”了!

于是第二批使团出发,正使就是左副都御史杨善,依然是“敕书无奉迎语,自赍赐也先外,善等无他赐”。除了多了一笔赏赐给也先的钱财外,赎金没有,送不送太上皇回来你看着办。

就在这种情况下,杨善“乃出家财,悉市彼中所需者,携以往”,他自掏腰包,买了一批老少边穷地区急需的物资上路。

很显然,这点钱与也先的期望值差距太大,可让朱祁钰吃苍蝇的是,老杨先生居然靠一张嘴把太上皇“说回来”了。

按史书记载,杨善重点跟也先说了两点:其一,我大明朝实力牛逼得很,之前败给你们的只是养尊处优的保安部队,如今精锐尽集,各种先进战具、战法你们这辈子都没见过。其二,本来想给你们一笔赎金,可如此一来您不就成了土匪了吗?太伤您的形象。

于是也先妥协了。不过我觉得史书其实夸大了杨善的口才,也先之所以那么爽快,还要归功于朱祁钰的三心二意。他也看出来了,朱祁钰从内心深处巴不得他扣留朱祁镇不放,所以这块肉票其实分文不值,相反还是个累赘。

如果杀了他,不光没有实惠还给大明的报复制造了借口,如果养着他就是白耗口粮的废物。相反,如果将朱祁镇送回去不光收获人情,也给朱祁镇、朱祁钰的矛盾埋下伏笔,可谓一举两得。

我估计,如果大明再不接回朱祁镇,也先倒贴也要赶紧送走他!

当然,在迎回太上皇事件中杨善也是功不可没的,后世普遍认为,杨善对朱祁镇的忠心远比他的口才更值得大书特书。

理由很简单,杨善不是不清楚朱祁钰的心思,这种情况下他依然装糊涂将朱祁镇接回来,其实就是故意在朱祁钰的嘴里塞了一把黄莲。

杨善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何敢这么做?

杨善比较另类,他“无学术,滑稽,对客鲜庄语……以巧取功名,而憸忮为士论所弃”。不学无术,为人滑稽说话不正经,为人奸邪,以投机取巧进阶。

杨善是北京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只有15岁的他因为参加了北京保卫战,从此步入官场。

后来杨善因为犯罪坐了监牢。有个叫章朴的狱友曾向他透露:自己家中有方孝孺的书籍。杨善不善,他立刻出卖了章朴,靠狱友的血又官复原职。只是由于杨善不学无术,始终是个九品芝麻官。

朱祁镇即位后,杨善投靠王振,这才走上了仕途快车道(王振用事,善媚事之),短短六年时间他就爬到正三品的位置。

朱祁镇回到北京后,杨善由于石亨、曹吉祥密谋,发动了“夺门之变”,迎朱祁镇复位。

从杨善的人生经历不难看出,这是个为利益不择手段,且能豁得出去的家伙,他救朱祁镇本质上是因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杨善的努力还真的得到了巨额回报,夺门之变后,他被“封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兴济伯,岁禄千二百石,赐世券,掌左军都督府事”,又兼任礼部尚书

杨善的四个儿子也因为随父出使蒙古,而得到了朱祁镇的封赏。他依然不满足,“又为从子、养子乞恩,得官者复十数人。气势烜赫,招权纳贿。”

杨善的过度膨胀引起了石亨的反感,也因为他年事已高,很快又被排挤出权利核心,第二年,74岁的杨善病逝。

杨善的发达,其实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一朝的政治缩影,大明王朝的辉煌也从他开始急转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