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藏香猪养殖基地在哪里

  1. 旅游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吃到过的美食有哪些

旅游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吃到过的美食有哪些

其实吃过特别东西还挺多的,图片位置不够用啊!先介绍几样吧。

一、八月炸(图1-3)也叫死人手指,蓝香蕉。因为它成熟之后才会裂开,大概在农历八月前后,所以叫做“八月炸”、“八月瓜”,剥开外面那层皮就可以吃了。在湖北和贵州的山里都有,很甜又黏特别地好吃。它的形状既不是长的,也不是圆的,说起来最像的就是动物的肾脏,所以农民朋友也叫它牛腰子、狗腰子,还是挺形象的。八月炸的口感其实和香蕉有些类似,就是比香蕉的个头小很多,成熟后都是软绵绵的,不过八月炸的籽不能吃,比较苦涩,吃的时候要吐出来。

二、山老鼠(图4-7)在浙江龙泉的山里,很多菇民常年生活在山里,缺少肉食,就捕鼠为食,去采访的过程中吃过一次,不过图7着实没吃,看着像大仙,实在是不敢开口啊!

三、木鳖果(图8-9)广西东兴口岸吃到的特色水果,越南产量比较大,据说有明目的作用。

此外还有星苹果,鳄龟,竹米,牛肺包等等,就先说到这吧,有机会再连载。

运城藏香猪养殖基地在哪里 - 中国养殖网

先来说个黑暗料理。在泰国旅游时看到一个小商贩推着一辆小车,卖各种昆虫,看着那叫一个恶心,不买不让拍照。为了拍照我买了几样,为了不浪费我又把买的虫子吃了,那在嘴里爆浆的感觉,用毛毛姐的话说:哇,这个味道很上头哇.......

在甘肃旅游时,喝了一种特别能满足我味蕾的“汤”——浆水。也不知道我咋那么喜欢喝这种发酵汤水,反正每顿都要喝好几碗,不要钱,你想喝就让服务员给端,上面撒点韭菜沫,有点酸,夏天喝又解暑又开胃,回来我自己学着做了几次,都不成功,泡的菜叶都长毛了,问了西北的朋友,说跟温度湿度有关,总之在我们这江南很难做成功,后来我就在网上买了喝,总觉得没有当地的好喝,看来以后想喝正宗的浆水只能再去大西北了。

还有一样让我念念不忘的美食——陕西碗托,当地人叫碗秃子。第一次吃是在平遥古城,碗托被切成了长方形的方块,蘸着酱料吃,爽滑筋道,酱料酸辣可口,真好吃!桌上那一份碗托被我一个人吃了。后来这个美食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

其实美食是旅行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分享下前阵子去云南腾冲,见过的那些没有吃过的美食。

腾冲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西南部,西部与缅甸毗邻,从腾冲到克钦邦首府密支那217公里,是云南到缅甸、印度、泰国的必经地之一,是一个极边之城。

上面这一碗早饭的稀豆粉,相信去过腾冲的朋友不陌生。

尤其以董官村大树下木翠家的比较有名,因为上过《舌尖上的中国3》。乍一看以为是我们江南的豆腐花,实际不是。

稀豆粉是云南夏季消暑佳品,是用上好的白豌豆磨粉,经煮制成稀粥状而成。光调料就有那么多种。

“大救驾”是到腾冲必吃的当地小吃即是菜,也是主食。这菜名,还有个故事。

相传南明永历王朱由榔被清兵追击,逃往腾冲,到胡家湾时,饥饿难忍,疲惫不堪,急等进食。

主人家等不得将饵块卷切成丝状做成饵丝,急中生智,便三刀两剁,热锅快炒,给这位皇帝爷进膳。

永历王三扒两咽,觉得美味无比,连连称赞道:“此乃救了朕之大驾也”。从那以后,炒饵块又名大救驾,就这样叫了三百五十多年。

既然来了腾冲,饵丝是一定要吃一份的!这腾冲饵丝可是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呢!

腾冲饵丝是由洞山乡胡家湾村人发明,采用当地特产浆米加工制作而成,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了。

娃说,咦,这不是面条么?一碗牛肉饵丝,被她吃个精光。

这是我在腾冲吃到的天麻刺身。以前只听说过天麻药材,并不知道天麻还能这么新鲜的吃法。

看上去像白萝卜片,配以蜂蜜一起食用,口感脆脆的,据说可以活血降脂。

在腾冲旅行的日子,几乎每一天都能吃到腾冲土锅子。这是腾冲当地的火锅,是一道风味独特的菜肴。

里面有蛋卷、肉皮、青菜、芋头、淮山、红苕、黄笋等,味道有一点点奇怪。

这一道菜叫做马帮汉堡,吃法像极西方汉堡,是腾冲人“走夷方”、行远路的产物。

其做法是将米饭捏成团状,饭团中放有腊肉、猪鹅油、豆豉等食材烧制而成,便于携带,也是当地人上山砍柴种地的便餐。

这道食品以鹅肉、鹅油配制而成。饭团的糊香与鹅肉的醇香融合,吃来有香脆之感。很好吃!

包烧,是特殊的一种烹饪方法,它不用锅具,用天然的芭蕉叶为烹饪工具,把要烧的食物包在其中,在炭火塘中烤熟而来。

在腾冲云峰山的傈僳人家,吃了好几种包烧,外观看起来是一样的,但里面包的都不同。芭蕉叶的清香混合着食材的香,很奇特的味道。

据说,这原先是西双版纳傣族的传统做法。

我是@若有所思CS,江南小女子,咖啡馆掌柜,环球旅行家,到达南北极。关注我,一起带你走走看看这个美好世界。

谢谢邀请,爱生活爱旅游,“娘子走吧”更有趣更好玩,旅行中很多时候都是逛吃逛吃逛吃,我的“中国胃”依旧吃不惯西餐,我的“中国味”和我眼里的美食。

美食是一种记忆,是有感情的味道,很多时候即使在不同的地方,这种“情”依旧强烈的伴随着,大概这就是美食的灵魂所在。

西安的味道有很多种,独爱凉皮儿和肉夹馍……或许是从小经常吃的缘故,始终是家乡的味道,思乡愁,一群可爱的人。


广东的早点茶,即便是离开后,依旧会找一个地方,吃上一份肠粉,每次我都会告诉老板“麻烦多加一层皮”,谢谢。

青海的西宁老酸奶,那是一次特殊的旅行,辗转反则去到教堂,路过一个公园边的小店,一碗老酸奶,让我觉得我和西宁慢慢在靠近。

漳州东山岛的一碗豆浆,也让我觉得那一次的旅程特别甜,或许以后的日子喝起豆浆来会思念那一片大海。厦门的面线糊,也是让人欲罢不能满满的爱。

安徽淮南的牛肉粉丝汤配烧饼,我不怕你笑话我,一连吃了一个星期。饿了我就多点几个烧饼,配上酸萝卜等小菜,我喜欢这个汤。

见证我“中国胃”的经典美食,泡面,无论去旅行,还是宅在家……隔三差五的都会怀恋它的味道,美美的吃上一餐。

那年的大年三十,在北方的一个寺庙做义工,行程半个月,一碗清汤面,一顿白菜粉条饺子……清清静静,安安稳稳,这个年难忘。

“娘子走吧”是一个爱生活,爱旅行的宝宝,努力学习,做一个有故事的人。

已上我的美食系列,如果你也认同的话,记得点个赞哦,希望一次遇见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