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细节的描写

  1. 温氏玉香鸡是什么品种
  2.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细节的描写

温氏玉香鸡是什么品种

温氏玉香鸡属于三黄鸡,玉香鸡适合在山地级林地散养,在山区广受欢迎,玉香鸡属于杂交品种,长势快、体型好、 抗病力强。

成年玉香鸡体型健硕,肉质鲜嫩,全身羽毛通红亮丽,无杂色羽毛,公鸡更是冠大体健。一般可以长到6-9斤,最大能长到14斤左右。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细节的描写

我是桃叶渡络白,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刘姥姥进大观园为什么作者要写得这么详细?

第一个,作者想通过刘姥姥这样一个普通平民的眼睛,去见识贾府的奢华,让读者们更加感同身受地去体会护官符上写的“贾不贾,白玉为堂金做马”。



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精彩片段,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细节的描写 - 中国养殖网

作者也曾通过林黛玉的眼睛来描述过贾府的富贵,黛玉的眼中的富贵,是文人眼中的富贵,是从“雅”的角度来评价贾府的气派。

而且林黛玉是真正的千金大小姐,贾府虽然富贵,也未必能让她觉得有多了不起,读者们的感受也不会这么强烈。

贾府的富贵,在贾府各大千金小姐眼中都是平常,哪怕是林黛玉这样,出自清贵人家的大家闺秀虽然觉得奢华却也不会觉得“震撼”,薛宝钗是皇家商人出生,也是见过富贵的人,也不会有多惊奇。

通过刘姥姥这样平民的眼光去见识,是真正地用“算银子”的眼光来体现贾府的富贵,更接近常人的评判。

读者才会尽可能地用真金白银的想象,去遥望大观园“神仙殿堂”一样的富丽堂皇,体会“能够住上一日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的感慨;还有贾府吃穿用度的奢华,比如一个茄子要好几只鸡来配,吃一顿螃蟹宴能抵得上庄稼人一年的费用、大观园的“鸡蛋”比平常的蛋都要俊,一两银子一颗……这些用身在温柔乡的富家公子小姐自然是比不出来,只有平民才体会得更加深刻。

这种“算银子”的描写,对贾府是使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更加感同身受,更加体现贾府“烈火油烹、鲜花着锦之盛”的繁华。也为后来贾府的落败,进行强烈的对比。



第二个,刘姥姥游了一圈大观园,在贾宝玉和各个小姐所住的院落都走一遭,侧面体现各住所主人的性格。

贾宝玉爱在扎在脂粉堆里,他的住所也布置得跟闺阁小姐一样;林黛玉是喜爱诗书,屋子里很多书籍,体现她“花魂”、“诗魂”的不俗的品貌气派;薛宝钗克己,压抑自己的性情,内心冷漠,居住的地方冷清极简,如“雪洞”一般,暗示她内心的冷漠;探春的书法、惜春的画;李纨的寡居,一派“田园”的景致;还有妙玉的奢华和洁癖……

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爱好都在这里一一体现。

第三,也与前面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听到的曲子《留余庆》相呼应。

凤姐无意中救济了刘姥姥,也间接地为自己的女儿积了福,在贾府破败之际,巧姐也不得幸免,所幸刘姥姥知恩图报,将巧姐从烟花之地赎身,救巧姐出火坑。这也警示了人们因果报应不爽,劝诫人们要多存善心,多积德行善。


刘姥姥在大观园走这么一遭,透漏的信息太多了,是《红楼梦》里重要的一节,熟读这一章,对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读懂红楼梦都有重大意义。

这部分在原著里是一场重头戏,作用大约就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去看贾府的富丽堂皇和荣光满门。大概也是贾府由盛转衰的一个节点。所以当然要好好描写,以便展现一个生动的大观园全貌。对于这部分的场景,木头最深的印象还是87版《红楼梦》里的那个片段。刘姥姥带着板儿来到大观园,看到满府的荣光和各色佳人,真真是红楼里愉悦和经常的时光。

刘姥姥的上心,和贾府中以贾母为重的风气,促成了这一经典

刘姥姥第一回上贾府的时候,是作为穷亲戚打秋风去的,所以怯生生,战战兢兢,然后见识了贾府的壮丽,连个丫鬟都穿戴体面。虽然舔着脸,但也不得贾府“大掌柜”凤姐的欢喜,毕竟是来打秋风的。到了第二次,刘姥姥则是抱着感恩的心,带来些土特产上门致谢,这反而让凤姐礼待了,而且想到老人家见识多,可以讨贾母欢心,所以引荐给了贾母,也果然刘姥姥的故事让贾母开心,得以留一日观园。

这里的细节可以看出,贾母是整个贾府的重要人物,几乎小一辈的都想着如何讨好她,以贾母为重,所以贾母生前是能够庇护住黛玉的,当然也是对宝玉和黛玉的婚事犹豫的,不然凭贾母的地位,如果很中意,早就成了,不会有后面诸多波折。同时刘姥姥作为朴实的庄稼人,知恩图报,也是让贾府礼待,得以观园的原因之一。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被作弄,是庄稼人和文化人的一场联欢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浏览,有几个重要的桥段,一个是满头插花,引得贾母一众大笑不已。这如果放在心思敏感的人身上,就说不定是一桩略带侮辱的事情,但是刘姥姥有庄稼人的爽直,也明白自己留下来就是为了逗贾母开心,所以很愉悦的插上花,引大家作乐。

还有一个重要桥段,是吃饭的时候行酒令,本来作为庄稼人,这种文绉绉的东西是不会的,毕竟贾府里连丫鬟都能出口成章的,但是刘姥姥也不怕,说出来的酒令,好笑接地气也合得上,“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最主要的是逗得贾母很开心。

这里的桥段有种两种阶层人碰撞的有趣感,让人读起来看起来都倍觉有趣。

刘姥姥在大观园里的各种细节,后来细细究来都有讲究

之所以描绘的这么仔细,就是不仅要借刘姥姥来展现整个大观园的风貌,还要描绘出大观园里各色各样的人。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然后整篇完成后,看看各人的境遇,也是不禁唏嘘的。简单举一个例子,刘姥姥一行去妙玉处喝茶,妙玉就是个自视清高的人,所以刘姥姥用过的茶具是不要的,想想她最后的结果,对比当时在大观园里的讲究,也是让人唏嘘的。

木头说

《红楼梦》之所以经典就是因为很多细节描写,让整个场景生动丰满,而且有很多回味的地方,对于其中的重要情节——刘姥姥进大观园,当然笔墨上不能放松,也确实造就了经典的一幕。也为之后刘姥姥助凤姐打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