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苗族结婚习俗

  1. 贵州铜仁苗族结婚习俗
  2. 介绍贵州铜仁人的风俗450字

贵州铜仁苗族结婚习俗

● 鸡眼婚姻:双方父母和媒人一起商定结婚的良辰吉日,杀公鸡一只,煮熟后共同观看鸡眼。如果鸡的双眼睁闭一致,则为吉,双方就可以协商婚期。如一只睁一只闭,则认为不吉利。若双方孩子也相配,婚事也能成。

贵州铜仁苗族结婚习俗 - 中国养殖网

● 三道酒关:迎亲要过三道酒关,第一道是进寨关,由女方家族成员把守,喝完三碗酒才能通过;第二道是“还娘头钱”关,由姑娘的娘舅们把守,交完“娘头钱”后,再喝三碗;第三道是“主家”关,由姑娘父母把守,迎亲客需要饮完三碗牛角酒才能进门。

介绍贵州铜仁人的风俗450字

贵州省铜仁市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城市,其中生活着许多热情好客的铜仁人。这些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些吧。

1. 制作苞米酒:在铜仁地区,制作苞米酒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民间风俗。人们将新鲜的苞米放在竹篾器皿中,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作,制成美味的苞米酒。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都喜欢用这种酒来招待客人。

2. 重视祭祖:在铜仁,人们非常尊重祖先,对祭祖活动非常重视。每年的清明节和重阳节等节日前后,人们都会拜祭先亲和祖先,向他们祈求健康和平安。

3. 民间舞蹈:铜仁的舞蹈艺术非常丰富多彩,其中以“锦鲤跃龙门”、“花灯舞”最为著名。这些舞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节奏,每年的春节、元宵节等重大节日,人们都会在街头巷尾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4. 舌尖上的美食:铜仁有着独特的地域美食文化,其中以苗家菜和侗家菜最为出名。比如:苗家酸汤鱼、侗家糯米鸡、苗家腊肉、侗家芋艿、羊肚菌等。这些美食以口味独特、营养丰富、做法精细而受到大家的喜爱。

5. 庆祝传统节日:铜仁有着许多传统的民俗节日,比如:三月三、五月三、七月半及农历新年等。每到这些节日,人们都要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用鞭炮、民间乐器、舞蹈等方式欢庆节日。

以上就是贵州铜仁人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和民间文化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反映了贵州铜仁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贵州铜仁人的风俗以多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基础,包括土家族、苗族、侗族等民族的习俗。其中,以土家族的“三月三”、苗族“龙船节”等传统节庆最为著名,同时还有独特的口头文化、工艺美术等方面的表现。此外,铜仁人有着重视家庭和睦、注重礼仪、敬老爱幼等美好品德,这些都体现了铜仁人的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总的来说,贵州铜仁人的风俗独具特色,充满了浓郁的地方文化气息。

1、跳丧鼓

无论谁家老人去世,必请师傅到家里来打丧鼓。当夜,唢呐高奏,锣鼓喧天,鞭炮不停。丧鼓一响,相邻村寨的人们齐来奔丧。“跳丧鼓”是在灵柩前由击鼓师傅击鼓,歌师叫歌,跳者接歌而起的舞蹈。一般以两人以上的双数舞者在棺木前对舞,跳至高潮时少则可达百人,多则可达上千人前来或舞或观。舞者交替上场直至天明。

2、议榔制

议榔是不同宗的家族组成的地域性村寨组织,即农村公社组织。各地苗族的叫法不一。黔东南叫“构榔”或“勾夯”,也叫“构榔会议”;广西叫“栽岩会议”或“埋岩会议”;湘西大部分地区称“合款”;云南金平县叫“丛会”或“里社会议”。

3、理老制

理老(或称“寨老”、“乡老”)是苗族村寨中的自然领袖,他自然形成,不经选举产生,也不世袭。理老大致有三级:一个村寨的理老,称之为“寨老”或“勾往”,主要调解发生在本村寨内的纠纷;一个鼓社(氏族)的理老,称为“鼓公”或“娄方”,主要调解管理发生在本氏族内的纠纷。

4、芦笙节

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芦笙节,当地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欢聚一堂,开展芦笙比赛、燃放花炮、未婚年轻男女觅知音等民族民俗活动,庆祝丰收,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全寨苗族所有芦笙汇聚到芦笙堂一齐吹奏,响彻云霄;在清脆的爆竹附和下,冲天的花炮在天空中绽放朵朵绚丽的火花,场面热闹非凡蔚为壮观。

5、傩戏戏剧

仡佬族的戏剧有傩戏和地戏两种。傩戏是一种驱鬼的仪式,从中原传入,因其具有一定的戏剧情节而被称为“傩戏”。当傩戏于中原消失之后,傩的活动却尚保存于贵州民间。仡佬族的傩戏主要流行于黔北、黔东北。伴奏乐器有锣、鼓、牛角等,表演者须戴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