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地里养殖花螺好吗

  1. 非洲大蜗牛为什么不能摸

非洲大蜗牛为什么不能摸

非洲大蜗牛为什么不能摸?

大家在网络视频或者照片上,有时会看到有关大蜗牛的身影,它们以其超出普通种类许多倍的庞大身躯、缓慢移动似乎憨态十足的萌蠢模样,成为一些人士“把玩”的宠物。这种体型很大的蜗牛的名字是非洲大蜗牛,与我们常见的那种小小的蜗牛反差极大,不但能危害树木、草原,而且还会“糟蹋”各种类型的粮食作物,我们对它们的感受似乎都被外表所迷惑,是一种十足的有害生物。听一些人说非洲大蜗牛不能用手摸,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菜地里养殖花螺好吗 - 中国养殖网

虽然非洲大蜗牛的样子与常见的小蜗牛类似,看上去像是一个“放大版”,实际上它与小蜗牛的亲缘关系并不怎么近。从大的分类来看,非洲大蜗牛与常见的小蜗牛都隶属于腹足纲柄眼目,但再往下细分就出现了分异,其中小蜗牛为蜗牛科,而非洲大蜗牛为玛瑙螺科,可见,非洲大蜗牛与海洋中的螺类似乎亲缘关系更近一些。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欧洲一些地方,还会利用大蜗牛做一些菜品,这些大蜗牛实质上与非洲大蜗牛也不是系出一门,而是隶属于柄眼目下的大蜗牛科,所以欧洲大蜗牛本质上还是蜗牛。

非洲大蜗牛从形状上看,一般体长在7-8厘米,最大的可以长到20厘米左右,体重可以达到40-50克,背上有螺旋状的外壳,呈现7-9层的壳层螺旋,根据身型的大小,螺壳大小也不一,通常情况下静高度可以达到3厘米以上。非洲大蜗牛在行走时,和其它大部分的小蜗牛一样,其腹部也会分泌较多的黏液,在地面上留下光亮的印迹,从而保护着其柔软的身体不被地面尖锐的凸起所伤害。

从生活习性上看,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阴暗的环境,白天“睡大觉”,晚上出来活动,主要以各种绿色植物、植物的种子为食,这其中就包括农作物、花卉、瓜果等,因此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极大。同时,由于非洲大蜗牛的繁殖能力惊人,每3个月即可产卵一次,每次产卵近300粒,而且卵的孵化和幼体成熟的时间较短,不到半年即可性成熟,所以在人类活动的不自觉携带、或者当成宠物饲养等的影响下,非洲大蜗牛从非洲迅速向世界很多地区蔓延,成为让人们头疼的外来物种。

在我国南方地区,非洲大蜗牛于2013年首次发现,然后短时间内在农田菜园里蔓延开来,成为我国第一批16个外来物种之一,虽然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农民朋友使用了很多方法,但它们的数量仍然居高不下,甚至南方城市一些居民小区的草丛中也时常会发现它们的身影。专家们呼吁,尽量不要触摸这些非洲大蜗牛,更不要去吃它们,一旦发现它们,要及时与物业或者生物管理部门联系,使用专门的方法进行捕杀。不过,我们在一些关于纪录非洲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像资料中,可以看到非洲集市上经常有售卖这种大蜗牛的,这是为什么呢?

由于非洲大蜗牛栖息在潮湿阴暗的环境,而且有时候还会以动物的腐尸为食,因此它们的身上会携带有多种有害的细菌病毒,是某些人畜寄生虫和病原体的中间宿主,比如假单胞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沙雷氏菌、芽孢杆菌、圆管线虫、血吸虫等等,可以传播结核病、脑膜炎、肠炎、呼吸道感染等诸多疾病,即使高温环境下,有些病原体和病菌也不会全部死亡,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威胁非常大。

之所以非洲有些地区的人们经常食用非洲大蜗牛,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地的卫生条件不佳、人们的卫生观念不强,再加上有时会出现食物短缺的问题,使得非洲大蜗牛成为了当地的“网红”食品,不过一些人在食用、把玩这些蜗牛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有时还会威胁生命。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它们的样子所迷惑,不要像有些照片那样把它们放到手掌上或者身体上把玩,更不要贪图一时口舌之欲一吃了之,皮肤出现过敏事小,一旦被病毒细菌和病毒体影响到身体健康,出现相应的疾病就得不偿失了。

之所以非洲有些地区的人们经常食用非洲大蜗牛,我想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当地的卫生条件不佳、人们的卫生观念不强,再加上有时会出现食物短缺的问题,使得非洲大蜗牛成为了当地的“网红”食品,不过一些人在食用、把玩这些蜗牛之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有时还会威胁生命。所以我们千万不要被它们的样子所迷惑,不要像有些照片那样把它们放到手掌上或者身体上把玩,更不要贪图一时口舌之欲一吃了之,皮肤出现过敏事小,一旦被病毒细菌和病毒体影响到身体健康,出现相应的疾病就得不偿失了。

非洲大蜗牛,是中大型的陆栖蜗牛。通常体长7-8厘米,最大可超20厘米,体重可达32克。贝壳狭窄、锥形,长宽比约为二比一。壳质稍厚,有光泽,呈长卵圆形。壳高130mm,宽54mm,螺层为7-9个,螺旋部呈圆锥形。体螺层膨大,其高度约为壳高的3/4。壳顶尖,缝合线深。壳面为黄或深黄底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胚壳一般呈玉白色。其他各螺层有断读的棕色条纹。生长线粗而明显,壳内为淡紫色或蓝白色,体螺层上的螺纹不明显,中部各螺层的螺层与生长线交错。壳口呈卵圆形,口缘简单,完整。外唇薄而锋利,易碎。内唇贴缩于体螺层上,形成“S”形的蓝白色的胼胝部,轴缘外折,无脐孔。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黑色,背面呈灰黄色,其粘液无色。

夜行性,杂食性,大多是在潮湿环境中活动,喜欢在下雨及夜间出没。平时躲在阴凉的地方,且在壳口上做一层白膜,只余一个小孔来呼吸,将螺肉缩入壳内以防脱水,等到环境转好后再出来。

非洲大蜗牛的侵害对象包括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花卉等植物,饥饿时也取食纸张和同伴尸体,甚至能啃食和消化水泥,可危害500多种作物。“非洲大蜗牛”是许多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尤其是传播结核病和嗜酸性脑膜炎,食用则危害极大。

非洲大蜗牛是农作物的主要害虫,会吃各种作物,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是一些病原体和寄生虫的病媒体,会传播鼠肺线虫,感染人类造成一种脑膜炎。

非洲大蜗牛的寄生虫包括:深奥猫圆线虫、广州管圆线虫-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脑炎、脊形管圆线虫-导致胃肠管圆线虫病、血吸虫-血吸虫病的原因,在粪便中检测到、鞭虫-在粪便中检测到、膜壳绦虫-在粪便中检测到、粪类圆线虫-粪便和粘液分泌检测到。

非洲大蜗牛是鼠肺虫的中间宿主,由于这种寄生虫最早是在我国广东的老鼠身上发现的,所以,又被称为广东住血线虫。一旦这种寄生虫到了人体内,极容易引发脑膜炎,早在1985年,台湾的一位企业家就与家人生吃非洲大蜗牛,最终导致一家5口死亡,唯一幸存的是他远在美国的第三个儿子。

非洲大蜗牛身上除了有寄生虫外,还有许多的病原菌,比如结核杆菌,它能够直接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并且,并不是说不生吃非洲大蜗牛就没事。科学家从非洲大蜗牛爬过的地面和植物上也检测出了各种的病原菌和寄生虫,也就是说,非洲大蜗牛的体表都可能存在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因此,当我们人用手碰了之后,如果再与嘴接触,那么就极可能会感染。这就是非洲大蜗牛不能碰的原因,这个说法并非谣言。

非洲大蜗牛早已经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中,而且相比于其他的入侵物种,它入侵后,不但会对本土的蜗牛不利(抢夺生存空间),还会对植物产生极坏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它是许多病原菌和寄生虫的中间宿主,而这些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都是可以传染人的。因此,如果你在野外见到非洲大蜗牛,不要好奇的上手,更不要嘴馋的拿回家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