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牛甲虫怎么养殖的

  1. 古代的弓箭有多厉害?射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一个人吗

古代的弓箭有多厉害?射一箭真的就能杀死一个人吗

要说在冷兵器时代,弓箭有多厉害,这显然是有些夸张了。事实上,弓箭在古代打仗的时候有很多弱点:一是瞄不准,二射不死,三是易消耗。

说瞄不准,是因为弓箭很难在很远的距离处,真正的射中你想要射中的目标。古代神箭手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射箭很难射准。要是都射得准的话,神箭手也不足为奇了。

说瞄不准,是因为弓箭很难在很远的距离处,真正的射中你想要射中的目标。古代神箭手的故事,为什么广为流传?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射箭很难射准。要是都射得准的话,神箭手也不足为奇了。

铁骨牛甲虫怎么养殖的 - 中国养殖网

(神箭手,图取其意)

我们看现在的射箭比赛,能够射中十环,而且箭箭都能够射中这种环数的,那就是世界上最顶级的高手了。而古人射箭比现代人更难。因为古人射的是人,目标更小一点。而且人还是活动的,会躲避。所以古代射箭,很多时候都不用瞄,瞄了也射不准。常常就是碰运气,射到什么算什么。

说射不死,首先是因为古代射过来的箭,在经过长途奔袭后,其实速度已经很小了,差不多都是一种强弩之末的姿态。“强弩之末,不能入鲁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古代的人都披坚执锐。因为有铠甲,所以铠甲挡住的地方很难射进去。同时因为手里拿着武器盾牌,还很容易把射过来的箭挡住。真正暴露在外的区域是很小的,但这样的区域,很难射到。

再次,箭毕竟是冷兵器,很难一箭射中要害的地方,所以一般都不怎么杀得死人。

说易消耗。是指箭不同于手中的兵器,手中的兵器是一直拿在手中的。但箭射出去就没了。射光了,你就没办法打仗了。虽说箭造起来并不复杂,但也得有个造的过程。

《三国演义》里面写“草船借箭”。实际上,这么容易搞到箭的方式,在古代战场上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草船借箭)

不过,虽然弓箭的杀伤力非常有限,不容易杀死人,但为什么古代的战场上,常常把它作为打仗的第一选择呢?有两个原因。

一、弓箭的打击面大。

弓箭和砲石一样,在古代都属于远程武器。远程武器最大的特点,就是打击面大。不需要走近了肉搏,就能完成打击。

古代很多战争,都是只有弓箭才能发挥作用的。

比如城市攻防战,城上和城下,只能通过弓箭砲石这样的东西来比拼。要是能够爬上城墙的时候,就已经能把一座城市给攻下来了。

比如渡河阻击战,所谓“半渡而击之”,就是敌军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就赶紧射箭阻击。宋襄公当年一定要等楚军渡过河,摆好阵势才和他们打,不知道是不是他手中没有弓箭的缘故。

再比如山地埋伏战,把敌人引进一个峡谷中,等敌人进入了包围圈以后,两边的弓箭手立刻发动射击。要是没有箭的话,这仗还不知道该怎么打?

事实上,古代的战争,大多是这样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弓箭肯定是第一选择。只有最笨的打法,才是士兵们摆在旷野上,捉对厮杀。

(宋襄公剧照)

二、弓箭的致死率高。

有人会问,你刚才不是说弓箭不容易致死吗?为什么又说弓箭的致死率高了?

不错,弓箭因为瞄不准,射不死。但是弓箭又容易给人带来创伤。毕竟人体不可能全部包裹起来,战场上人员又密集。因此,虽然瞄不准,射不中这个,说不定就能射中那个。胳膊腿这些虽然不是致命的地方,但射中了也比较麻烦。被射中了,疼痛难忍,又流血过多,肯定不可能继续打仗了。

还有,古代的医药水平很低。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那种,在伤口上撒上立刻能愈合的药粉,是很难找到的。古代又没有消炎的药物,而且古代还没有护士。因此,士兵在战场上一旦被射中了以后,伤口就很容易感染。而一旦伤口感染以后很容易就化脓,最后死掉。

所以也许当时射不死,但是接下来的致死率,其实是很高的。

还有,古人为了提高弓箭的致死率,常常会在箭头上想些花招。比如在箭头上搞出倒勾,把箭头淬上毒液等等。这样的话,当弓箭射到对方士兵的时候,就很容易引发并发症。致死率就更高了。

因此,不管怎么说,弓箭还是古代战场上的第一选择。

(参考资料:《中国古代兵器图说》)

弓箭的拉力(现在叫做磅数)是决定威力的直接因素,所以理论上只要磅数足够大,射死大象都不在话下,问题是这样的弓箭是否有人可以拉得动。秦汉时期弓箭和弩箭发展迅猛,但是材料不佳,所以为了增加威力,弓箭都做得非常巨大,弓的磅数一旦过大就会影响精度,所以在秦汉时期,弓箭都是用于集体作战,几千人同时射出几千只箭对付来袭的军队有很好的作用,秦汉时期的箭如果对付没有护具的士兵来说是可以致命的,然而一般士兵都会有护甲,这会使得威力大打折扣,但是他们想出来个办法,在作战之前都把箭插进粪池里面三天三夜,让上面沾满破伤风菌,这样敌人中箭之后受伤,将在几天后发作死亡。

真正让弓箭成为单兵作战武器的还是蒙古人,他们的弓箭拉力较小,但是及其精准,和秦始皇的箭雨战术是两种概念,蒙古人是将弓箭作为主站武器的,一般是单兵独立作战使用,蒙古人的骑射也是让人闻风丧胆的。但是他们的箭威力较小,只能近距离厮杀使用,远距离是无能为力。

让弓箭成为高精度的刺杀武器是在明朝,在宫中便有进行专一训练的神箭手,他们类似现代的狙击手,此时的制弓材料已经比较先进,弓箭拉力小威力大,并且精准。用作刺杀敌军头目非常合适。

现代弓箭使用的现代材料,特别是复合弓,拉力可能不及古代弓箭的三分之一,威力确实它们的好几倍,复合弓的威力之大难以想象,60磅的复合弓能猎杀棕熊,90磅的复合弓可以猎杀大象,更别说人了

很多人都曾在影视剧中看到过这样的镜头,一个箭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对着楼下敌军的头领只一箭,就将其射于马下,堪称一箭封喉。也正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情节,就让观众产生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弓箭完全可以达到枪支的杀伤力,甚至在某些方面上还能超越枪支。

但就事实而言,这个想法肯定有误。 因为,我们要知道现代枪支在很多情况下都做不到一枪毙命,必须是射中人体重要器官,或者是射中会大量出血的动脉,才能导致死亡。

其实箭头和子弹一样,都有金属部分,并且有克服空气阻力的设计。尽管我们都知道箭的威力比不上子弹,但是作为一种沿用了几千年的工具,它的真实威力到底有多大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箭和枪有哪些不同。

弓箭,顾名思义是由两部分组成。弓大体分为三种,三种弓各有优劣。

比如说第一种传统弓是射速最快的,有记录显示最快为4.9秒射10箭。第二种复合弓结构复杂一些,这造就了它精准度高的优势。同时,它也是三种弓中精度最高的。最后是反曲弓,它的末梢向外弯曲,这是它的独特特征。而它的优势就在于即使它没有其他弓那么长,它依旧可以射出同等距离的箭。

说完弓,接下来就是它的搭档——箭。

箭的种类很多,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猎箭,战箭,破甲箭等等。

箭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箭头,比如说猎箭一般是木箭头,战箭则是铁箭头。 说完弓箭,就该说枪支了。关于它的具体分类就不再多说,大家都熟悉。主要说说它的射程。

许多朋友认为枪一定比箭射的远,其实这也要分情况来说。比如说手枪的有效市场一般在50米之内,是枪支中最短的。其次是冲锋枪,范围150-200米。目前最远的是一些大口径狙击步枪,能达到2000米以上。在这一点上,除去一些口径较大的枪械,弓箭和它相差并不多。

普通弓箭的射程能达到50-100米,越重的弓(需要拉力越大)射程越远,100磅的弓射程大概在150米。单看数据来说两种武器射程相差不远。 那么,为什么在威力上却有那么大差异呢?

这是因为造成伤害的方式不同。弓箭造成伤害的方式和二战时的步枪相似,是靠贯穿来造成伤害。也就说,在距离合理,力量足够的情况下,箭手将箭射中目标穿透或者射入人体。步枪也是这样,射出子弹后会贯穿人体,造成伤害。一般来说这样倒不至于丧命,容易致死的是另一种方式,那就是手枪的方式。

因为手枪弹头短,较步枪来说穿透力弱,射中人体后受到骨骼肌肉的阻碍会改变方向,造成更大创面。而且它本身是翻滚的,这也会造成更大伤害。而箭头伤人没有这种作用,因此杀伤力更小。

古代的箭真的能一箭致死吗?

文章到现在,我罗列了许多数据,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将敌军做目标,从远处射一箭,那么一箭致死有可能,但必须射中重要部位并且穿透力够强,这样才可能迅速致死。

但在战场上,很多时候射箭是为了对冲锋的兵士造成漫射打击,而弓兵不可能人人都能指哪射哪,因此单凭箭头的威力,致死有些难。

但这对于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想到了箭头淬毒这种方法来提高中箭者的死亡率。他们用过的不止一种毒,但长时间的作战中,他们用的最多的还是乌头碱。有趣的是,他们甚至还用过粪水。其作用不是熏人,而是使创口迅速感染,进而致死。

可以说,相比中箭而言,被这种毒箭所伤更为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