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鸭养殖技术

  1. 南方鸭和北方鸭谁好吃
  2. 元明清为何建都北京

南方鸭和北方鸭谁好吃

南方鸭和北方鸭谁好吃

北京鸭养殖技术 - 中国养殖网

禽畜之中,雄性的肉质比不上雌性,老的比不上小的,就像母鸡比公鸡好吃,小鸡比老鸡好吃。但是,世事无绝对。鸭子把这条定律打破了。鸭子不但雄的比雌的好吃,而且老的比嫩的好吃。

即便遇上誉满全球的北京烤鸭,广东人也认为它远不如粤式烧鹅美味。“全聚德”开到广州,初时食客如云,候位排到100多号,大家争看师傅“片鸭子”的刀功:一只鸭片上百刀,块块有皮有肉,有肥有瘦,大小均匀如丁香叶,再配上荷叶饼、甜面酱、葱段和黄瓜条,起承转合,吃到嘴里,本应是声色齐全的一道菜,但是挑剔的食客却看到鸭肉的纤维夹杂着白色的脂肪,肉多膘厚,便叫起来:太肥腻啦!而且贵,一食二食下来,光此一味就一百多元,得个肥腻和“热气”,怎么跟咱的烧鹅比!“全聚德”终因“水土不服”而偃旗息鼓。

广东也有烤鸭,从前叫火鸭,现在新推一款“烤乳鸭”——烤小雄鸭,竟受欢迎,每只不到30元。无论从前还是现在,好吃的鸭只有一个标准——瘦,脆皮包着瘦肉,中间没有白色的脂肪层,但肉质酥香,入口易化。真是环肥燕瘦,各鸭入各嘴。

如果上天只给人类留下一种可以吃的动物,我会坚定不移地选鸭子。而且必须是南方的鸭。

不是我歧视北方的鸭鸭们,北京烤鸭偶尔吃吃我也是喜欢的,但是……除了烤鸭,你们吃过北方鸭的其他做法吗?或者说,你们见过北方人用其他方式烹饪鸭子吗?基本没有对不对!这也足以从侧面说明,北方鸭子不烤着吃真的没法吃啊……即使打包一只鸭架子回家煲汤,从那已经烤过的肥膘厚皮中重新激活的鸭毛味儿,也依然坚挺如钢,挥之不去。

我妈曾经不信邪地从北京超市买回一只鸭子,给我做啤酒鸭。作为一个资深湘菜烹饪高手,她用酒烹、油炸、多加香料等重重煎熬大法,让那只鸭子减了大半的膻气,然后兴高采烈地呼唤我去吃,可惜口感还是跟正宗南方啤酒鸭差了一大截。所以,我在北京呆了11年了,至今没敢在这边菜场或者超市买过一只鸭腿,按耐不住思鸭情绪的时候直接向淘宝求救。

那么,南方鸭到底有多好吃呢?中秋前,我和同事去福建出差,随便找家饭馆点了个干锅鸭,跟他说到了南方一定要珍惜这边的鸭。然后,这个平时部门一聚餐就嚷嚷要吃阳坊涮肉、连海底捞都高度鄙视的东北爷们,吃得两眼放光心花怒放,并马上决定:咱们晚上再找个地方接着吃鸭子吧!

在我们那,最好吃的鸭有两种:夏天新鸭(嫩鸭)炒的血鸭,冬天老鸭炖的啤酒鸭。啤酒鸭并不难做,只要取得正宗老鸭,按部就班就能烹出美味。但是血鸭就不同了,需要从宰杀鸭的过程就开始介入,把抹脖子滴下的还冒着热气的血,加入一定比例盐迅速搅拌,以阻止鸭血凝固,保持液态。由于新鸭骨肉很嫩,惯常都会切得很碎入锅,然后在炒制过程中,把鸭血作为天然芡汁倒入混炒,让每颗骨肉周身都裹满这浓郁鲜汁,入嘴销魂,回味无穷,嚼碎骨头直接下肚,不添上两大碗白饭都觉得对不起这么好的口福。

正是因为需要从杀鸭之际就介入其间,所以很遗憾,我这种连禽类整尸都惧怕的人(每次买鸡鸭都要求去头去爪碎尸相见),是注定此生无法学会做血鸭了。好在我有个无敌能干贤惠美丽可爱的妈——就算是在个个嘴刁得要命、我妈厨子地位常常不保的我家,她也能靠血鸭这道菜挺直腰板傲视群雄。

所以我多么幸福,打小就能吃着这么美味的血鸭长大。约摸还在五六岁的年纪,我就能自己一顿干掉一整只鸭子——由于这种嫩鸭体格太瘦,我妈每次还要额外往里加很多猪肉丁来满足我的胃口。如今我的小侄子也已成为新一代接班人,举着鸭腿啃得满头满脸地跟他姨奶奶表白说愿意每天都吃血鸭。

我到北京后,我妈为了让馋嘴的女儿也能吃上血鸭,曾在火车站安检还不那么严的年代,雄赳赳气昂昂地赶着5只活鸭进京。再晚两年,她发明了把搅拌好的鸭血置入冷冻鸭腹中保鲜的方法,又携手外婆带着7只鸭子来塞爆了我的冰箱。

可惜我手机没有存图,所以只能百度来一张和我妈手艺很像的图片,让你们凑合感受一下血鸭的光辉伟大。虽然湖南名声在外的血鸭归属永州,但经过我亲尝评测,wuli攸县血鸭才是正统!

那,既然血鸭这么好吃,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啤酒鸭的做法吧!

食材如图(八角和桂皮没放进去;配菜推荐魔芋、笋干,特别吸汁入味)

划两个重点:一是正宗老鸭(前两天发现北方栗毛鸭独善其身,可与南方水鸭媲美);二是雪花啤酒(一定要雪花,不然会苦)。

具体做法:

    具体做法:

大火少油爆香八角桂皮和姜片,然后下鸭块不停翻炒,炒到鸭皮微微焦黄滋油的地步,加一勺郫县豆瓣酱炒出红油。

倒入一整罐啤酒,把八角桂皮挑出来(不小心吃到这些东西会不开心),煮开后转小火,半小时后开盖。

把其他配菜统统倒进去,同时加开水(敲黑板:开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

加调料:生抽、盐、冰糖,汤汁要有一点咸,不然最后鸭子和配菜味道不够。

小煮一会儿后可以试味,调整到喜欢的口味,然后安安心心煮1个小时(如果是两年以上的老鸭,需要更长时间),就可以开盖吃啦!

    小煮一会儿后可以试味,调整到喜欢的口味,然后安安心心煮1个小时(如果是两年以上的老鸭,需要更长时间),就可以开盖吃啦!

贴心提示:当你吭哧吭哧消灭精光之后,千万不要把汤汁倒了,因为明早你还可以给自己下一碗好吃到流泪的面条/米粉。不用谢。

谢邀!作为一个北方人,我当然觉得:南方鸭好吃。

首先肯定提问者的一点:南方鸭子和北方鸭子生活环境不同。总体而言,南方鸭子生活环境好于北方!毕竟鸭子是杂食性水禽,河湖鱼虾密布的地方,鸭子才能长得肥。北方寒冷且降水少,鸭子只能在有限的湿地附近生长,而且北方冬天河流封冻,鸭子不能下水,除了集成喂养之外只能饿着。南方普遍水网密布,鱼虾众多,鸭子吃喝不愁。所以,自然环境决定了南方鸭好于北方。

正因为南方鸭子质量好,南方人长期以来自然也更擅长吃鸭,我们数一下,徐州板鸭,湖北周黑鸭,南京盐水鸭,广东烧鸭,四川樟茶鸭/甜皮鸭,这些都是南方名鸭。北方呢?只有一个北京烤鸭,还是古代南方官员上贡给皇上的时候引进的。相对应地,同为禽类,鸡在北方就成了鸭的良好替代品:符离集烧鸡,沟帮子熏鸡,德州扒鸡等驰名全国的鸡,都是北方的(当然南方也有不少好鸡比如叫花鸡)。

总之,南方鸭比北方鸭更好吃。

北方人不怎么喜欢吃鸭子,市场上很少能碰到,只有北京全聚德能做出驰名中外的烤鸭来,其它地方即使能买到好像也不怎么会烹饪。

南方就不同,各个市场都有卖,各个地区的做法也各有千秋,淮阳地区喜欢做风干鸭,广东广西人喜欢煲老鸭汤,五杯鸭等

元明清为何建都北京

北京的风水我就不说了,肯定是好地方。

除了风水方面的原因,就是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地形特点了。

蒙元看重的更多的是北京的地理位置

在元朝定都北京之前,春秋战国时候的燕国最早将北京定为都城,后来五胡乱华的时候慕容鲜卑的前燕国也曾将北京作为自己的都城。再后来就是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之后,契丹将北京作为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府,后来金国将其作为的都城中都。

蒙古南征灭金后,又着手对南宋的战争,结果蒙哥大汗在攻宋之战中战死。蒙古大汗最后被忽必烈夺取后,受到汉文化影响的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将北京改为大都,而将原来的上都作为陪都。对于蒙元来说,北京的位置正好处于传统的胡汉交界处,元朝统治者可以坐镇北京控制长城内外,既可以直接对传统汉地的控制,同时可以对草原老家施加影响,一旦有事回家十分方便。

元末,朱元璋命令徐达北伐元朝,元顺帝看事不妙,直接直接溜回自己草原的老家去也。

明朝更看重的则是北京的地形特点

北京被燕山山脉包围之中,处于长城防线的中心位置。朱元璋建立明朝时定都南京,朱棣靖难之役获胜活,一度也在南京办案,但是朱棣的根基更多在北方,更重要的是北京对于防范蒙古的重新崛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朱棣迁都北京(当时称为北平),将南京作为明朝的陪都。

朱棣迁都后,明朝的政治中心全面北移,同时明朝的军事力量也大规模的集中在北京附近,这极大的增强了对北方蒙古人的防御力量,这就是那些喜爱明朝的人眼中的“天子守国门,天子死社稷”。

明朝迁都确实大大的增强了北方的防御力量,否则在“土木堡之变”之后,明朝丢失北方国土,成为南宋的翻版绝对是有可能的。

满清迁都北京则对地理和地形都兼而有之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杀,此时满清也在蠢蠢欲动,摄政王多尔衮在洪承畴等汉奸的建议下陈兵在长城以外,随时准备进入关内。而明朝灭亡后,由于李自成过早的对明朝权贵们进行清算,结果终于和已经混成军阀的吴三桂闹掰,吴三桂权衡之下投降清朝,然后调转马头。有抗击清军的著名将领,转而成为清军入关的带路党。

此后李自成的大顺军与吴军的一片石大战失败,狼狈逃回北京,而吴三桂引着清军在背后尾随一进入北京,随后就将都城从盛京迁到北京。

北京特殊的地理位置,让满清可以控制汉地十八省,同时可以控制长城以北的草原上的蒙古人,还有重要的一点,如果有什么变故,满清可以从北京快速的逃回东北老家。

满清虽然号称不修长城,而且通过联姻巩固和蒙古人的关系,但是满清实际上对于蒙古人还是警惕和防范的,而北京的处于燕山群山峻岭之间的特殊地形就是最好的天然防线。而满清警惕蒙古人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康熙时期的卫拉特蒙古中准噶尔汗国一度率军进攻到乌兰布统附近;而三藩之乱之时,漠南蒙古中的察哈尔部叛乱,也一度进攻到张北草原。

满清一度将东北作为自己的私产,不允许汉人迁入,但是随着沙俄和日本对日本的疯狂侵略,满清也不得开放东北,允许汉人迁入,于是就兴起了轰轰烈烈的闯关东,大批汉人的迁入,极大巩固了内东北的安全。但是也让满清没有了最后的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