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养殖技术

  1. 田螺养殖技术
  2. 田螺养殖新技术

田螺养殖技术

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溪滩、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

田螺养殖技术 - 中国养殖网

在高密度精养情况下,则必须投人工饵料。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

田螺养殖新技术

1、池塘选择

养殖田螺最好在选择在室外的土池进行,面积一般不超过300㎡,土壤需要软泥底,且腐殖质越多越好。水深一般在40-50cm左右,以微流的水状态为最佳。

2、繁殖要点

田螺为胎生动物,南方每年4-5月和9-11月是繁殖期,雌螺一般是分批产子,每只田螺每次可产20-30个仔螺,母螺产仔后需要14-16个月才能够再次进行繁殖,刚产出的仔螺一般重0.5-1.5g,大约养殖6个月左右就可达3-5g以上,9个月左右就可以达9g左右。

3、投料饲养

田螺为杂食性动物,米糠、菜屑、瓜叶、动物尸体及商品饲料都可进行投喂,一般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在肥沃的水田,鱼螺混养或者水面放养红萍、绿萍、水葫芦等洼地,也可以少投或者不投饲料。

4、日常管理

养殖户要视天气的变化调节好水质、水温,控制好水位,保证水中有足够的含氧量。夏季田螺摄食较为旺盛,气温高,除了提前在水中种植水生植物以遮荫避暑外,还要采用半流水式的养殖方式,降低水温,增加氧气。

在养殖田螺的过程中,养殖户们还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鸟、猫、鼠类等天敌伤害田螺,以免降低养殖效益。田螺在捕捞的时候,要有选择的捞取成螺,多留母螺,可以分批进行收获。

3

种螺的饲养管理:种螺应选择淡褐色、壳厚薄适中且完整、体圆顶钝且张合有力的种螺,规格以60~80只/kg为宜。首次放养密度以100~150kg/667m2为宜,有经验之后可提高到200kg/667m2以上1。投喂食物包括青菜、米糠、鱼内脏、菜饼等剁碎混匀后进行饲喂2。母螺需要间隔25-30天排卵一次,直到10月份,少的几十粒,多则两千粒3。

田螺养殖的新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养殖效率、产量以及田螺的质量。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养殖新技术:

种螺选择:首先,选择色泽淡褐、壳薄、体圆尾钝的鲜活螺作为种螺。这样的种螺通常具有更好的生长潜力和繁殖能力。

水质管理:田螺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应确保水源清洁、无污染。同时,定期检测水质,保持适宜的pH值和充足的溶解氧,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饲料管理:田螺是杂食性动物,以水生植物类、土壤腐殖类、蔬菜瓜皮等为主食。为了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减少浪费,可以采用定时、定量投喂的方式,并根据田螺的生长阶段和摄食习性调整饲料配方。

繁殖技术:田螺的繁殖期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为了提高繁殖率,可以采用人工控制繁殖条件的方法,如调节水温、光照等。此外,还可以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等,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田螺品种。

疾病防控:田螺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疾病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可以定期使用生物制剂或消毒剂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智能养殖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智能养殖技术被应用于田螺养殖中。例如,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养殖环境的远程监控和自动化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养殖数据,优化养殖策略;利用生物传感器实时监测田螺的生长状态和健康状况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新技术,可以提高田螺养殖的效率和产量,同时保证田螺的品质和安全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