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经典

  1. 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经典

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经典

您既然提出问题邀答,出于礼貌简单说几句,这两天心情有些不好,说的不妥敬请海涵,像这样的问题最容易引起争论,有个老歌唱啦“谁不说俺家乡好”。说到方言,也叫家乡话,都有它的区域性,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特点,听惯了都好听。比如:北京话里儿话韵较浓,河南话里爱说“中!”东北人哪儿不说哪儿,“那疙瘩”,唐山话最后总是拉个勾儿,还有河北有些地方说话舌根发硬 ………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都是说的过去,现在全国实行普通话,也就是国语,尤其在我国北方这些地区,普通话都说的挺好,南方一般有文化的人人也早已说普通话,所以普通话不久将来会在全国普及的。说到这儿大家肯定已经心知肚明,普通话肯定将成为经典的。就说这些,不喜勿喷!

肯定是我们兰州方言最经典。

我是兰州的老师,由于有普通话的要求。全国的老师都有硬性要求: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所以,从师专毕业至今,我已在兰州生活29年了,马上就是2023年了,到明年,我在兰州生活整30年了。我虽然不说兰州话,但是完全听懂兰州话,如果放开让我说,我也会说比较流利的兰州话。

你觉得哪里的方言最经典 - 中国养殖网

据我多年观察,兰州话最典型的是:把sh 音读成f 音,这点非常别致。比如,“读书”,兰州人读成“读父”,“喝水”说成“喝肥”;“数学”读成“父穴”。

兰州方言中,叫小孩名字(多用于小名,也就是乳名),习惯上在名字最后加个子字。比如:小孩的小名叫吉辰,兰州话就是吉辰子,再比如,小姑娘的乳名叫靓妹,兰州话就叫靓妹子

兰州话还有个特点,在小孩名字前加个“尕”,一来,尕表示小的意思,如,尕哥,尕姐,尕舅,尕娘等;但在小孩名字前加一尕字,表示亲近、可爱等,如:尕中子、尕江子等。

兰州人在形容事物的颜色时,特喜欢用叠词。比如,形容人的脸白时,就说:“这尕娃的脸白生生的,兰州话里白,不读白,读薄”,说绿颜色时,用,绿莹莹,绿,不读绿,读录。说黄色时,常用的词是黄聪聪的,说黑色时,用词很独特:黑啾啾的,此时,黑不读黑,读喝。有意思吧!!!

兰州话在吃的方面,最有特色:吃牛肉面不叫吃,叫咥(die);吃好了,叫“满福”。喝酒时,不叫喝,叫“挖到”。好,不叫好,叫“沃野”。

兰州话还有一种合音现象,非常精炼,比如,问:“你做啥去了?”用兰州话“zua qi ni?”因为没有相应的汉字,只好用拼音。兰州话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段子,说的是两个人晚上,一人起夜上厕所,另一人问是谁,干什么,他们的对话如下:

费?(谁?)

我。

zua?(读四声,做啥?)

随。(尿尿)

这里的zua 就是做啥的合音,类似于文言文里的焉字。

兰州话在表示距离远近时,一般用拉长声音来表示,十分有趣。比如,有人问一老太太家住哪里,老太太说:“在那——那——那——那 塌里”,老太太同时用手指着远处的庄子说。由于语言无法表达出这种语言的魅力,建议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听一听西北笑星张保和的快板,比相声还要精彩,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由于本人不是地道的兰州人,无法全面的描述兰州话的经典魅力,敬请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批评指正!

广东汕尾的方言最经典。汕尾语言属闽南语系,但至今仍保持着最原始、经典的河洛语。因谐音,把河洛话慢慢讲成了“福老话”。你说经典不?卖菜汕尾方言叫卖配,即卖肉卖鱼卖青菜……配成一桌佳肴。古汉语亦注,配,菜也。做爱汕尾方言叫“相补”。形象、准确、科学,互敬互爱,美不美!汕尾方言的家叫厝,古汉语注,厝即棺椁。饱受战乱、盗贼之苦的东晋南迁居民入赣入闽入粤后,很希望生活像入土以后那么平平安安,故到了汕尾的中原祖先可能就刻意把家叫厝。至于唐传中程咬金叫过的“没瞅没睬”等语言,更是至今仍十分普及。

中国的方言唯有河南的方言千年不变,高度保持了古汉语的本真。天天吹捧的广东话跟河南话完全没有可比性,例如广东人将父亲叫做“老豆”,你翻遍中国正经的古书和正经的古汉语,从来没有把父亲当个豆子的。下面我们来说说河南话对古汉语原本词汇和语义保留得有多纯!

河南人见面喜欢使用发语词,而发语词在古汉语中非常常见,是虚词的重要功能之一。例如古汉语中的“夫”、“盖”、“嗟呼”等。河南人见面喜欢说:“噫,你去弄啥勒”?这个“噫”字,在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有“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你以为这个“噫”字只能追溯到北宋吗?那证明你真不了解河南话,更不了解中国文化。成书于魏晋时期的《三国志》,其中的《蜀书-张飞传》中有这么一句话:“飞营都督表报先主,先主闻飞都督之有表也,曰:[噫!飞死矣。]”。试问一下,各地方言还有哪的方言把这个”噫“字挂在嘴边在日常生活中 随时随地的说着,且保持着古汉语的原义的,请站出来举个手?

河南话中,保持着古汉语原义的词汇多如牛毛。例如”“字。河南人日常生活中离不开这个好字。例如”那个娘们好吃好喝好买衣裳“。据我了解,除了河南话,北方方言中多有保留这个好字且生活中常用,例如北京话”好这口“。这个好字,在古汉语中比比皆是。例如春秋时期”楚王好细腰“、”卫懿公好仙鹤“,”叶公好龙“等等。敲黑板,注意了:这里的好和现代汉语用词解字义甚至用句子翻译字义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我们今天常常用喜欢来代替好字,这是极其错误的。因为好不是一般的喜欢,而是带有痴迷的意味。所以,楚王好细腰、卫懿公好仙鹤,卫懿公能把仙鹤封为大将军,敌军都打到都城了,卫懿公命都不要也要保护自己的仙鹤,这就不是一般的喜欢了。

河南话中,直接使用古汉语到现在都没有任何变化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例如古汉语中名词动用,看清楚了,我把这个名词动用加黑加下划线,是想提醒大家”名词动用是现代汉语对古汉语的瞎总结,古汉语根本就没有名词动用一说“。咱们将错就错,回到河南话保留的古汉语原汁原味的名词动用,例如”“字,河南人说”你别(河南话读作呗(be))坑我“。坑啥意思呢?我们在《史记》中找找,《史记-赵世家》中说到秦赵长平之战赵国战败时”卒四十余万皆坑之“。秦始皇时代的成语”焚书坑儒“,这里的坑字就是坑杀、活埋的意思。河南话在生活中使用坑字来表达欺骗、带有欺骗性质的坑害别人或者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比如河南人说”跟他一块做生意,他老坑我“。河南人用这个坑字,既形象又能够表达出比欺骗更严重的味道。

河南方言中原汁原味的古汉语保留,是生活中一直在用且常用的鲜活的语言。这一点是其他方言无法比拟的,因为在其他方言中有古汉语词汇,要么意义了,要么不那么常用。例如河南话中的“腌臜”,“你把书都弄腌臜了”、“你看你腌臜勒”。在元末明初小说《水浒传》描写北宋时代普通人的口语中,常常有“腌臜泼才”这类口头常用语,在很多地方的方言中都不存在。

如果你跟河南人说话,河南话中的古汉语词汇随时随地崩到你眼前耳中。例如“俺”字,《三国演义》中张飞、关于都说俺。“那孩孬勒很”、“你别詓(quo)我”。不懂河南话,你很可能无法读懂古代汉语在生活中的真正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