鲈鱼的养殖环境

  1. 鲈鱼的养殖环境
  2. 北方淡水鲈鱼养殖方法

鲈鱼的养殖环境

1、鱼苗培养。选用优质的鱼种来饲养,并喂食浮游动物,红虫等。将新鲜的饲料混合搭配喂食,经过20多天的繁殖到4-6厘米,就可以进入大水池。

鲈鱼的养殖环境 - 中国养殖网

2、池塘建设。选择池塘的面积不宜过大,按养殖户的需求来定大小面积。砂质壤土质量低,淤泥少,池底平坦,水略向出水口倾斜,水深1.54米,灌溉排水系统完善,水源足够,清新无污染,水质好。池塘暴晒一下。在放养前10至15天将水排出约10厘米。洒上生石灰并消毒。

3、水质调整。它是一种底栖鱼类。它更喜欢生活在干净的水,应根据水的颜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地补充新水。在早期阶段,由于鱼的体积小,温度低,水质易于控制,水和水的交换时间可能更长。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塘的生物量的增加,多加勤勉地巡逻池塘,经常注入新水,并合理的增加氧气,并投放维诺众养菌对水质进行活水,调水,保持池塘水体的清洁,从而,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

4、种苗放养。将幼苗生长至约10cm的深度并放置在池中用于成鱼养殖。存活率高,存放规格整齐排列,避免相互暴食。放养密度优选为每亩1000-1500尾。充分利用水体,调节水质,增加产量。

5、饲养管理。根据池的大小筛选鲈鱼苗,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亩,水深1.5米以上,保持池水适宜施肥,每天喂两次,主要饲料是碎鱼鳃和漂浮颗粒,并且拌料维诺鱼用高维补充多种维生素,促进生长发育,满足多种营养需求,提高消化吸收率,增强采食量,抗各种应激,将维诺复合益生菌添加喂食,补充活性酶益生菌,调控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吸收率。降低肠道负担,正常发挥肠道功能,提高适口性,帮助其生长,提高抵抗能力,阻止有害菌的繁殖,保证宿主肠道健康。

北方淡水鲈鱼养殖方法

鲈鱼生活在浅海河口,适盐广,幼苗在22‰左右盐度的海水中孵出,再溯河而上到咸淡水交汇的河口生活,并可进入淡水水域觅食生长,但成鱼多数在咸淡水中栖息。鲈鱼是凶猛的肉食性鱼类,食量大,一次摄食量可达体重的5%― 12%,捕食强度在春夏季节最强裂,鱼苗以挠足类和糠虾为饵,长至10厘米体长后则捕食小鱼虾。鲈鱼生长速度较快,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1月,鱼苗长至年底体长25厘米、重0?5市斤,6龄鱼体长达0?8米,最大的个体长达1米、重15―20公斤。人工养殖的鲈鱼长速更快,通常养殖280天可达一市斤以上。鲈鱼在14℃的水温以上就可正常觅食生长,在本地区可自然越冬。

鲈鱼可在淡水中生长,但根据其天然习性,条件选择在有海潮到达的咸淡水水域更好,以河海口的鱼和围垦区最佳,水质盐度可在5‰以下,在盐度过高的水域养殖生长速度反而缓慢。

将鲈苗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

放养密度一般为2500~3500尾/亩。

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搅碎的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要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6%。

每月还要将土霉毒、红霉素、维生素药物拌饵投喂2 次,每次连服3 天。

鲈鱼的饲料管理及投喂养殖技术应用时,应该采用鲈鱼专用的膨化饲料进行投喂,而在投喂期间,应该提前搭设好相应的投喂饲料台,首先确定位置,保持适中,然后采用竹制或是木质的跳板将其深入饲养池塘的水面中;

在进行饲料投喂时,应该做好喂养时间的控制,实现定量、定质、定时,比较常见的喂养时间会控制在2次/d,投喂时间段为早晨日出一次、晚上日落一次。

投喂的饲料食量具体需要控制在鱼平均体重的2-4%之间。另一方面,在进行加州鲈鱼的饲料投喂过程之中,还需要特点注意投喂的范围和保持适当的节奏,保持“慢-快-慢”的投喂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