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老虎抓兔子的故事

  1. 兔子效应
  2. 小老虎抓兔子的故事
  3. 曾红极一时的“包山头”养殖,现在却销声匿迹,怎么回事

兔子效应

兔子不是不会叫,是很少叫。记得以前见过一人不小心踩到了兔子,他就叫了,声音和幼狗差不多。兔子一般使用肢体语言,如向同伴警告有危险就会后腿不断地踏地,很高兴就会添对方等等

在山野,我们常等到兔子满山乱跑,路线千变万化,看似灵动飞扬,可最终都还是要跑回到通往巢穴的老路上来。熟悉兔子这一底细的村民们常常用下套的方法捕获它们,这个套往往由一根细铁丝拴成两股,圈出一个比兔子头稍大一点的活套,拴在木橛子上钉在野兔的必经之路上,再调整铁丝套的高度使它离地四五厘米。兔子快速跑过去的时候,耳朵一旦挡在圈上整个脑袋就会被套住,被套住的兔子只知道使劲往前窜,并不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结果越挣扎就套得越紧。

  社会学上于是把这种不能有效利用其优点与特长的自毙行为称之为“兔子效应”。“兔子效应”的最大悲哀在于,不是自己没技巧,而在于没有将技巧与能力用在应对现实困境之中。自以为聪明、智慧,而不善于观察、辨识现实环境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那当然会死路一条。

小老虎抓兔子的故事

关于小老虎与小白兔的故事

有一天,大灰狼正在抓小白兔,眼看小白兔就要被抓到了,突然,一阵风从小白兔身边瞬间刮过,原来是小老虎跑来了,它勇敢地向大灰狼扑去,它掐住大灰狼的脖子,大灰狼一会就窒息了。小白兔为了感谢小老虎,就和它交了朋友

曾红极一时的“包山头”养殖,现在却销声匿迹,怎么回事

说一下我们汉中西乡两户村民的“包山头”养殖经历,记得当时是2011年前后的事,那时候鼓励包山头养殖,养殖政策也好,有补贴和无息贷款,所以很多人纷纷投入包山头养殖,养山羊的,养牛的,养猪的,养土鸡的全都有,我们汉中这边最不缺的就是山头了。

而且汉中的山上最不缺的就是山泉,所以养殖鸡鸭这类消耗水量较大的动物时,没有水源问题的烦恼,养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汉中的山头四季常青,不缺少养殖家畜的食物,最需要担心的就是其他野生动物偷吃你养的家畜,多个心眼,一般也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

小老虎抓兔子的故事 - 中国养殖网

(1)第一户养殖野山鸡,第一年做到保本,第二年趁着“包山头”养殖热度赚了不少钱,第三年之后持续下坡路……

第一户养殖户野山鸡的,确实是有养殖技术,对野山鸡也了解,他们家男人以前就是城里大饭店的大厨,所以对野山鸡的销路也有一定的门路,但即便如此,第三年开始也养不去了。

刚开始做的时候,因为国家鼓励包山头养殖,既综合利用了山林土地,又为农民谋取创收,好处多多。当时这户人家向银行申请了20多万的无息贷款,一次买了几千只野山鸡小鸡仔,然后还买了大量牲畜围栏,在山脚或者山腰处围起来,防止山鸡跑下山,跑下山的山鸡特别难抓。

因为是山头半散养的,山鸡长得很慢,第一年的时候是下半年养的,整整养了一年,第二年夏天才达到出栏标准,养殖周期相对还是比较长的,错过了野山鸡销售的最佳时间,所以第一年养殖下来能够保本。

第二年养殖技术更熟练了,出栏时间把握的也比较好,再加上自己在县城的人脉,很多大饭店的熟客捧场,进了不少他家的山鸡货,可以说是大赚了一笔。

可是第三年开始,来村里拉山鸡的车辆明显减少了许多,因为路途太难走了,那时候县城到我们村的路还不像现在全是柏油路,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山路十八弯的特别难走,有时候单程来一趟村子都要七八个小时,很多司机不愿意来,饭店觉得山鸡做的菜价格贵,吃的人毕竟是少数,运输的问题没办法解决,也就不打算费劲去山里拉货了。

第四年之后,包山头养殖的弊端越来越凸显,最主要的是运输和销路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了,养殖技术再好,也没办法,所以在第五年这户人家就放弃了养殖山鸡,家里男人在镇上开了个小餐馆,踏踏实实做菜过生活了。

(2)第二户人家申报的是养殖黄牛,但对方申请了贷款之后,一直都没有落实养殖任务。

这户人家说起来比较奇葩,是兄弟两个人一起做的,两兄弟平时也没个正经工作,不过好在人缘好,很多消息知道的比别人早。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开始进行了“包山头”养殖的申请,也成功从银行申请到了几十万元无息贷款。期间上面有人来调查,他们就把山头周围用铁丝网围起来,还有专门的门卫,山上也放养着十几头牛。

那时候政策刚出来,审查也不像现在这么严格,所以他们兄弟两人顺利拿下项目,拿着无息贷款的钱干了其他的事,山头倒是一直空着。后来上面的人知道了这种情况,但也没有更好地办法,只能在以后对类似项目加大审查力度。

所以正是由于这样的“骗子”多了,骗补贴,骗贷款的人多了,才使得后来审查越来越严格,很多人不能达标,自己资金又不足,就没办法搞了。

(3)其他情况。

还有些比较普遍的情况,就是很多人盲目跟风包山头养殖,看到先入局的人赚了钱,觉得自己也可以,就跟风搞养殖,结果不是自己技术不成熟,就是没搞好因地制宜,不适合养鸡的山头养鸡,不适合养牛的山头养牛等等。更多人是因为自己资金跟不上,包山头养殖的投入大,产出周期长,很多人坚持不下去也就“死”在了半路上。

总之在我们汉中,除了需要解决运输问题和销路问题外,其他情况下还是非常适合包山头养殖的,即便如此,这几年也几乎销声匿迹了。其实养的好的,销路比较固定,现在也还在养,只不过报道的失败者太多,很多人归于理性,考虑的多了也就没办法搞了。

所以,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撑,没有成熟的养殖技术,没有办法解决运输问题,或者完全没有销路的人是不适合搞包山头养殖的。你们那里包山头养殖的人还有没有?

(文/李阿冰)

这个我可太有发言权了,我小舅就被坑惨了。

为什么“包山头”养殖方式现在基本没有了,原因很简单,村镇这个级别,除非你在当地有关部门有实在亲戚,不然的话,做不起来还好,做起来了,村里,乡里根本不管合同不合同,直接就要收回来。

我小舅去“包山头”的地方说起来也算是有关系,因为我外公曾经做过那个县的一把手;虽然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好歹我外公还有几个关系在当地,至少可以保证我小舅不会被“欺负”。

然后我小舅当时看好某一个项目,还专门找到我外公一个老部下的儿子,当时某镇镇长牵线搭桥,包了某一个山头,当时签的合同是20年。

开始真的是要什么没什么,我小舅正经投入了好几十万才搞交通水电什么的。

前两年完全是净投入,到了第三年才开始赚钱。

结果这一赚钱,什么事情都出来了。

开始是镇上要我小舅缴纳各种费用,这个时候我外公老部下的儿子已经到中心镇当一把手,还是县里班子成员,但是因为不是现管,所以就算打了招呼也没什么用,最多是少收点,但是不交不行。

然后就是山下面村里有人提出要我小舅转让,我小舅肯定不愿意,结果人家天天派人捣乱,发展到最高潮,山下面我小舅本来挖了一个鱼塘养鱼,结果被人下药,全部毒死了。

那人就是在县里有点能量,有一帮小兄弟,他们捣乱也不是说打砸抢,就是那种恶心人,故意威胁我小舅请的工人啊,故意挑事扇一耳光什么的。

报警吧,警察肯定会出动,人家也不跑,但是犯的事情也不大,最多治安拘留;人家也知道我外公曾经是本县一把手,我小舅和中心镇一把手有点关系,但是人家就是这么骚扰你,发展到最后,我小舅派来拉货的车挡风玻璃都被砸了,而且厉害在于人家砸完不跑,就说我小舅如何破坏了他们村的风水,他看不惯。

最后我小舅实在奉陪不起,基本上平价把这山头转让了,算起来包山头四年,就第三年赚了些钱。

有人问为什么不找我外公部下的儿子,毕竟我外公早退休八百年了,人家看在老一辈面子上出面沟通几次不错了,人家又不想占干股,也不想要什么好处,凭什么天天帮你平事?

更何况对方找人犯得事情也不大,最多治安拘留,真要给人判一两年,那才叫违反纪律呢。

人家总不能为了我小舅承包的这山头,专门安排一派出所吧。

所以,为什么“包山头”这种形式逐渐没有了,原因就在这儿。

曾红极一时的“包山头”养殖,现在却销声匿迹,怎么回事?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赔跑了。

前几天,碰上多年前认识的一个朋友,不到50岁,满脸沧桑,满头白发,穿了一身迷彩服,骑着电动三轮车,正要去批发市场批发水果卖。见到他我大吃一惊,想当年,他可是我们这里远近闻名的大款,从20多岁的时候跟着他爹“打洞子”(开金矿)挣了好几百万,私家车还不盛行的时候,他就开上了奥迪轿车。他见我一脸诧异,苦笑了一声说:“兄弟这几年倒庄了,家贫如洗了,只能靠贩卖点水果混日子了。”我问他不是承包了一个山头搞养殖去了吗?他长叹一口气说:“唉,别提了,我差点si在那个山头上。”经过细聊,我慢慢了解了他的经历。

2013年的春天,他拿着父亲给他的300万元,到一个山区承包了一个山头,山头统共有2000多亩地,承包费一年是8万元,一次性交了20年,300万元一下子去了160万,他找人围着大山头转了好几天,初步规划设计了养殖区、种植区、采摘区、娱乐区和垂钓区。由于规划的项目太多,他剩下的140万元远远不够投入,最后,把他老爹也拉了进来,先进行大规模养殖,主要养殖跑山鸡、黑猪、鹅鸭等,雇佣了五对老两口,每家年工资是8万元,开挖了一个面积8000多平方的小水库,依山傍水盖上了饲养舍、办公室、客厅、餐厅等,养殖了3000多只鸡、2000多只鸭子、2000多只大鹅子,800多头黑猪,当年累计投进资金600多万元。

当年的中秋节,他开始销售跑山鸡,3000多只鸡基本上卖完了,回来本钱30多万,他除去了成本,一算账能挣将近20万元,这让他吃到了甜头,感觉前景广阔,市场无限。紧接着,又购买了5000多只鸡苗。到年底,卖掉一批黑猪又赚了40多万元,第二年又增加黑猪500头,雇工也增加到了16个人。那时候,他坐在办公室,天天邀请朋友去喝茶吃饭,过上了神仙日子。

谁知道,第二年一开春,他养殖的鸡鸭鹅猪不是病死就是被偷,数量锐减,他只好又加大投资增补数量,投入越来越大,开始出现“无底洞”。更为严重的是,他所建设的房屋、饲养舍等都属于违建,有关部门天天上山催促他拆掉违建,他动用了所有关系,天天请客送礼想补办手续,结果根本就不可能补办下手续,无奈之下,他只好又投入资金拆掉违建,只留下了几个小板房。

养殖的鸡鹅鸭猪没有了饲养舍,更是无法控制死亡率,夏天热死、冬天冻死的不计其数,截止到第三年年底,他投进去了将近1000万几乎血本无亏。第四年,为了维持下去,在家里积蓄全部掏空的情况下,为了筹集资金,他开始变卖房产和车辆,后来还贷了一笔高利贷,这下子他终于掉进了万丈深涯。第四年年底,他彻底放弃了山头,两手空空的回了家,老父亲因为生气上火,一病不起,最后撒手人寰,最终他落了个家破人亡的结局,为了生计,他借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早晨早早去批发水果,沿街叫卖。

这几年,他为自己总结了失败的十大原因。一是追求高大上,一上手就做了大规模,投资过大。二是盲目扩张,刚见到赚钱就开始膨胀发展,管理不配套。三是不懂技术,养殖出现问题束手无策。四是规划不合理,养殖不科学,顾头不顾尾。五是不掌握国家政策,乱建房屋,为违法付出了代价。六是雇工成本过高,超出预算费用。七是安全措施不到位,造成诸多无为浪费。八是当甩手掌柜,不能靠上亲自干,不掌握实际情况。九是不善经营,不会运作,不懂销售,管理混乱。十是抵御风险能力太差,无提前预防措施,最后连“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

朋友说:他认识了几个跟他一样投资包山头的,全部都是赔钱,赔钱的原因都包括这十个方面。最后他说:“门外汉搞养殖是死路一条。”

这个故事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知道您身边包山头因赔钱而销声匿迹的是不是这个原因。欢迎大家关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