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巴沙鱼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 巴沙鱼的养殖方法
  2. 越南巴沙鱼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巴沙鱼的养殖方法

(1)养殖池塘环境

越南巴沙鱼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 中国养殖网

养殖巴沙鱼的池塘环境最好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周围环境也没有被污染,保证水质清洁干净,池水的清澈度要很好,便于我们观察巴沙鱼的生长情况,养殖池水最好在两米以上,不可低于两米,池塘要有比较好的灌水排水功能,池水PH值要根据养殖数量跟面积决定,要将池塘周边环境建造出与大自然差不多的环境,这样更便于巴沙鱼生长。

巴沙鱼品种归属于热带气温,所以对水温有一定的要求,水温如果低于十五度一下时,会使巴沙鱼没有想进食的欲望,不利于它生长,最好将水温控制在不低于二十二度,最适合巴沙鱼生长的温度就是二十五度到二十九度,这个温度可以一定的促进它的生长速度。水中温度这一点就需要大家额外注意。

(2)清池增加肥力

巴沙鱼生长的水质需要一定的肥力,在对鱼池进行放水灌溉之前,要先将池塘原有池水抽干,让池塘底部充分暴晒,以达到物理消毒目的,接着就在池塘里灌入二十五厘米高的水,同时播撒生石灰进行车彻底消毒,撒完生石灰七天之后把池水高度增加到六十厘米左右,加入适当的养殖菌液。我们也要根据养殖池的面积加入适当的豆浆或者有机肥,等到池水中有不同浮游生物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放养了,这是要把池水增加到一米五到两米之间。放养后也要时刻观察池塘水中的肥力,适当的追加有机肥。

(3)养殖密度

巴沙鱼的成长跟最后存活的数量都跟养殖密度有很大的关系,这时要根据养殖面积的大小,巴沙鱼种的大小以及当地市场的供求量等多种条件综合考虑。要注意养殖密度如果过小,会导致巴沙鱼产量不足,并且繁殖能力也会变得差,影响最后的收成;密度过大会导致鱼群缺氧,成长空间过小,造成鱼群抢食食物无法均匀分配导致无法健康生长。所以普通养殖密度应该在一亩四千八百尾到五千一百尾左右就可以了。在养殖池中也可以适当的与其他鱼种进行少量的混养。

(4)养殖管理

一切工作完毕后,日常的池塘管理也非常重要,时刻观察水中氧气是否充足,发现缺氧要立即增氧,配养的鱼种数食草类最为合适,当池水透明度不好时,要抽取一定的池水进行更换,时刻注意池水温度,防止温度过低影响它的成长,当发现鱼群有不爱进食的现象出现时,要及时打捞部分关注检查是否产生了疾病,及时预防。

越南巴沙鱼行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这几年,巴沙鱼在我国的消费终端需求快速增长,但国内的养殖、加工前端没有发展起来,产品基本依靠从越南进口。

1.行业重视力度尚浅

国内行业对巴沙鱼重视不够,对市场终端消费架构了解不够,营销模式比较传统。前几年越南巴沙鱼在国内改头换面悄悄上市推广的时候,国内加工厂还在千方百计做国外的罗非鱼市场,不觉间越南巴沙鱼把中国的市场打开,准确的说是越南巴沙鱼带动了中国的冷鲜鱼消费市场。越南巴沙鱼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用了一个比较好的名字——龙利鱼,刚开始国内水产行业人都不大清楚可以成功开发中国市场的这种鱼是什么鱼,也不大清楚主要终端消费是哪里,后来才清楚原是越南巴沙鱼,其终端消费主要在餐饮店。

2.越南巴沙鱼有价格优势

巴沙鱼之前在国内没有发展时机。在巴沙鱼加工出口方面,越南做得比较早。起初,越南巴沙鱼是用低价竞争的战术占领市场的,主要出口到欧美。2011年,出口美国的巴沙鱼已经达到12万吨左右、欧洲20万吨左右。当时国内主要做罗非鱼加工出口,巴沙鱼价格优势明显,市场越做越大,慢慢挤占了很多原本为中国罗非鱼的市场。

之前越南巴沙鱼出塘价为3元/斤左右,这个价格在国内按标准模式养是没有利润的,所以国内推动巴沙鱼发展的人不多。广东也有种苗场从越南引进巴沙鱼进行种苗生产推广养殖,但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也有少数人去尝试养殖,但商品鱼主要是进入鲜活市场,市场反应一般。

(二)巴沙鱼成为中国水产养殖市场异军突起的品种

1.加工厂要转型

加工厂从事罗非鱼加工已有十多年,产品主要外销,目前竞争越来越大。竞争包括国家间出口竞争和不同品种间竞争,利润越来越低,因此,加工厂不断寻求其它可以代替罗非鱼的品种。现在,中国市场巴沙鱼的进口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2017年进口统计在册的约30万吨,另有一些其他渠道流入国内市场,中国的进口总量远远超过30万吨。

这几年巴沙鱼国内进口量年递增30%~40%以上,加工厂根据进口趋势分析,认为巴沙鱼发展有潜力,内销更容易做,预估更容易产生效益,所以今年加工厂成为推动巴沙鱼产业的主角。加工厂将联合种苗场、饲料公司一起推动巴沙鱼在国内的养殖发展。

2.消费终端需求大

巴沙鱼市场目前是供不应求状态。一个是餐饮店消费终端,目前国内餐饮店的消费模式中开始植入吃文化,鱼文化、鱼特色的消费观逐渐凸显。当前以吃烤鱼、水煮鱼、酸菜鱼为特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