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总养殖牛场

  1. 如何改良盐碱地

如何改良盐碱地

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徐总养殖牛场 - 中国养殖网

  盐碱地具体的改良方法是:一、常规治理: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耐盐碱植物,培肥改良,平整土地。二、微生物改良法。

  常规治理方法

  洗盐

  洗盐就是把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可溶性盐碱排到深层土中或淋洗出去,侧渗入排水沟加以排除。可以将土地深翻、耙平,然后将定量如金土壤改良剂加水稀释(稀释倍数不限,以省时、省力为宜),均匀喷于地表后再灌水,并且防止跑水、串灌。

  平整土地

  平整土地可使水分均匀下渗,提高降雨淋盐和灌溉洗盐的效果,防止土壤斑状盐渍化。深耕深翻。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情况为地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耕层下边,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翻耕能疏松耕作层,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弱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地控制土壤返盐。

  适时耙地

  耙地可疏松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起到防止返盐的作用。耙地要适时,要浅春耕,抢伏耕,早秋耕,耕干不耕湿。

  增施有机肥

  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能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并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

  微生物改良方法

  使用微生物土壤改良剂高效治理

  1、浸种、蘸根:生长期间,在开花期前期,膨大期,着色期,结合浇水用如金菌原液激活液分别进行一次灌根每亩每次用量为4-5公斤原液激活液。

  2、叶面喷洒:在植物生长的各个时期,用300-500倍如金菌原激活液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喷施量以叶片正反面均匀喷施为宜。

  3、滴灌:直接将微生物土地改良剂加入施肥罐中随水滴施。先滴清水3小时左右,再加入如金菌随水滴施。

  4、喷灌:有贮水池的,可以将如金菌加入其中;没有贮水池的,可以将如金菌先喷于地表,再喷灌。喷灌的时间要适当延长,至少湿润耕层30厘米以上,湿润层越深越好。

  这不仅大大缩短改良时间,节约了大量的灌溉水及人力、物力,而且真正实现当年改良,当年种植,当年丰收。该产品显著提高盐碱地产量,明显改善农产品品质。盐碱地施用如金菌一般增产20%以上,有时甚至达到100%或更高,真正实现增产又增收。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 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

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使机井达到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来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

三、合理施用化肥

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避免施用氯化铵和碳铵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铵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

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避免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墒,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肥、气、热,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

1.种植绿肥作物。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高0.11%~0.29%。

2.植树造林。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巩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良

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矾和磷石膏等化学改良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全部

我国盐碱地分布广泛,是盐碱地大国,在盐碱地面积排前10名的国家中位居第三。

中国的盐碱地主要包括:东北松嫩平原盐土和碱土,半漠境内陆盐土和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东部滨海盐土与滩涂、黄淮海平原盐渍土。

根据农业部组织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在不包括滨海滩涂的前提下,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87万公顷。

要利用盐碱地,先要了解一下盐碱地的改造技术。目前,我国对盐碱地采用水利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综合治理利用技术,在各盐碱区已经形成了区域特色明显的治理模式:东北盐碱区的种稻洗盐改碱技术、西北盐碱区的膜下滴灌技术、滨海盐碱区的“上覆下改”控盐培肥技术、中北部盐碱区的生物节水农艺技术等,目前,我国主要形成了8大体系40多项适用于盐碱地治理与农业高效利用的实用技术。

其次,在改造之外,盐碱地的农业利用可包括:畜牧业养殖、耐盐碱作物种植、利用抗盐碱农艺开展作物种植。具体采用哪种方式,需要结合本地气候、光照、降水等具体要素分析。一般来说,盐碱地的形成是由于地下水位高、含盐量高、水分蒸发大,那么种植传统大田作物,要么就是滴灌保持根系盐分冲淡,要么就是换土,而在缺水地区,这两种方式成本都比较高。从政府层面来看,将盐碱地改造成耕地以作为储备应用,是更好的选择,从个人层面来看,投资盐碱地并进行改造一般需要在3年以上才能达到基本排碱,时间、精力、金钱投入成本较高。

盐碱地治理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一是工程措施,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二是灌溉措施,利用淡水灌溉压盐,采用滴灌渗灌技术,避免大水漫灌。三是农业措施。起垄种植,地面覆草,育苗移栽,培育种植耐盐碱作物和作物品种。四是改良土壤,夏季深翻晒垡,掺土改土,漫淤压碱,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有下面三个治理方法

第一 深耕治理

这是很简单的一种方法,将需要进行改良的盐碱地进行深耕,大概要深耕30-40公分。要求是土地里没有很大的土块,土壤尽可能的细一些。在深耕的时候应尽量是纵横多次的进行,而且深耕的深度和土的细度都应满足。

第二生物治理

可以在盐碱地的栽种一些耐盐的植物,比如月季、枸杞、白腊等等。在种植的时候,可以施加一些菌肥,能很好的提高土地的肥力,从而能减少水分的很好蒸发,这样也能起到好的效果。

第三泡田治理

应该建立一个将灌水和排水能分开的系统,要很好的控制底下的水位。在向土地里进行灌水,浸泡大概两天的时间再进行排水,重复两三次之后晾干。这个时候检查一下土里是否有盐分结晶,要是有的话还应该继续用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