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羊口养殖海蛎子扇贝的

  1. 老妈说70年代海里的小海鲜有的是,人们都不喜欢吃,是真的吗

老妈说70年代海里的小海鲜有的是,人们都不喜欢吃,是真的吗

我老家不是海边的,离最近的海有一百多里路。

记的七十年代,有一年生产队里来了不少小乌贼,是公社里分下来的,当肥料用。不过,生产队里也没有当肥料用,而是按人口分到户里了,让人们吃。但是,很多人家不知道什么原因不吃都扔了。我父母也要扔,我不同意,我就挑了一些大的,到河里洗干净了,回家炒了吃,很好吃。那时我第一次吃乌贼鱼。不过村里不少人笑话我,他们说那东西也吃,看起来就瘆人。

我们那里叫皮皮虾叫虾爬,有时候北乡的人到村里换虾酱时,也带着一些皮皮虾,也有专门来换皮皮虾的。那时的皮皮虾很大,一拃长,很便宜,可是,很少有人要。那时的人们觉着皮皮虾就是一张皮,去了皮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还有蛤蜊,到村里来卖的蛤蜊一个个像小孩的拳头那么大,六七分钱一斤,不过村里也很少有人要的。

那时候,村里的人不是不吃海里的东西,但是,像蛤蜊、皮皮虾、螃蟹之类的很少有人吃。那时候吃的比较多的主要有三样,一是咸带鱼,二是狗杠子鱼,三是虾酱。虾酱最喜欢的是白虾子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坐标烟台:我亲身见证过用对虾头、螃蟹(梭子蟹)、海鱼沤肥的。当时,那螃蟹大的能有半斤一只,海鱼能有两三斤一条。我有一个朋友,他家住烟台山下,当时在海边的烟台八中上学,家与学校的距离约500多米。放学后,赶上退潮,顺路就去海边的礁石区捉螃蟹(赤甲红或花盖子),每次都能捉十余只带回家解馋。我说的是“顺路而为”,而不是专门的“赶海”,您说当时海里的海鲜多不多?

70年代海鲜的确丰富。

我们这儿的渔船刚刚从帆船往机器船过渡。渔民用的是定置网具~~坛子网。是用木桩定置在海里的网,像一个口袋,利用潮汐的作用,让网在水中兜取海鲜。就像一个捞兜在水中捞渔。

那时候鱼虾很多,每到汛期,大量的迴游鱼虾被捕捞上来。每段时间,捕捞不同的渔货。

渔满舱的时候,渔民会在桅杆上挂上红旗。

定置网那时离海岸并不很远,渔民在海里工作,岸上的人能看的见。

那时候渔满舱并不代表发财了。大量的渔货同时上岸,岸上不能在短时间内消化。~~那时没有先进的保鲜技术,只能做干加工,而且加工部门又少。生产模式是集体所有制。遇上雨天只能腌制,一系列问题造成产品积压。大量的渔货因不能及时加工被浪费了。利用价值就是生产队用来沤肥。在海边大量变质的海鲜弄得臭气熏天。

但离海远的人们,餐桌上是不会有丰盛的海鲜的。一是没钱买,一是不流通。

在海边不稀罕吃的海鲜是有的。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那时候的生活真的没有现在好。

潍坊羊口养殖海蛎子扇贝的 - 中国养殖网

是真的。依我们这里为例,三面靠海,一面是山,自古以来人们靠海吃海。

小时候,由于经济不发达,交通运输不方便,加上陈旧老化的捕捞工具,使这里丰富多产的海产品难以消售出去,很多东西白白浪费,严重影响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你看见把皮皮虾用干面杖将虾肉挤出来,合上面剁丸子吃吗?你见过用大肥蟹的大腿肉拌凉菜吃吗?大黄蚬当咸菜吃,大鲅鱼肉蒸饭团,对虾晒干当小食品………

半斤重黄化鱼二角钱一斤,一斤重刀鱼二角五分,对虾一角钱一斤,至于小鱼小虾,隔流不新鲜的全部送去做粪料。

那时候海产品有多丰富,记得有一天空阴云密布,我和二姐去海边捡海螺,看见一池水湾里上下翻腾,象开了锅似的,我们用网兜兜水,就那么一间房子大小地方,网上来几十斤乌鱼,活蹦乱跳。

到了冬腊月,冰天雪地,渔船出不了海,盐渍的海货吃够了,想弄点新鲜货过年,有办法,用酒瓶子灌满炮药,塞紧不透水,插上导火索,点燃后扔进海里,十几秒钟后,只听海底轰隆一声,泡沫上下直翻,转眼,一片一片的鱼肚白露出海面,说出来你不相信,梭鱼,黄鱼不稀罕,单捞鲈鱼,黑鱼,一斤以上的,每次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后来听说炸鱼危险,上级三令五申才禁止住了。

我给你讲几件真事。

1.1977年,我父亲贩过螃蟹,纯北海野生海捕梭子蟹,八分钱一斤,我父亲推着地排子车,走街串巷两天,没人买,最后都臭了,气的全倒在路边沟里,现在市场卖的都是养殖蟹,比野生的差的太远了。

2.我一个姨在寿光羊口,那里都是盐碱地,不种庄稼,就是出海捕鱼,年轻的时候生产组出海捕鱼,捞上来螃蟹,煮熟了只吃蟹划,就是螃蟹那条后腿,拧一下拽出一块肉,只吃一口,剩下的随手扔海里,因为太多了,天天吃,嫌剥螃蟹费劲,做梦都想吃熬大白菜。

3.我姑给我讲,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我们那农村大集上,有小摊卖煮熟的海捕对虾,成年人巴掌大的对虾,一毛钱一对,早上起来赶集,一毛钱就能吃饱,现在的纯野生海捕对虾,一个大概要60——80,而且有钱还不一定能买到。

4.99年和同学跟着他父亲去央子玩儿,不大的石蟹子,只能腌着吃或者做蟹酱,5块钱一水泥袋子,买回来三家分了分,吃了一个多月。

5.七八十年代,在潍坊,皮皮虾都是扔货,没人稀罕吃,买海蜇买鱼有时候搭着送皮皮虾。海虹更是没人要,最不值钱的海货,谁家穷疯了才吃海虹。

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人们生活水平不高,尽管已经能吃饱饭,但是肚子里没油水,海鲜性凉,又不能充饥,所以人们那时候嘴巴还是馋肉,有钱割块肥肉炼一炼,大油留着炒菜,油渣卷饼夹馒头。即便是想吃海货,也是鲅鱼,刀鱼,鲈鱼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