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本是猛兽,为何进化成卖萌求生的国宝

  1. 熊猫本是猛兽,为何进化成卖萌求生的国宝

熊猫本是猛兽,为何进化成卖萌求生的国宝

熊猫本神兽又名食铁兽

自从恐龙凶残却死得快

吓得本家也要立地成佛

每日吃斋打坐还在修竹

与人为善只好见面卖萌

久而久之兽性全无得逞

人见人爱且出口转内销

唯有台湾叫我猫熊是也

由于数量少而萌是宝贝

现在全世界还有2060只这样卖萌的野生国宝~

让我们一起来快速看看熊猫进化的过程吧。

熊猫本是猛兽,为何进化成卖萌求生的国宝 - 中国养殖网

从吃肉到吃竹子

800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就在我们这片国土上生活。这时,它还是一种以肉食为主的动物,外形类似小个的黑熊。无忧无虑活动在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边缘。亚洲欧洲都有他们胖胖的身影。

到了距今2,300万年时,第四纪冰河期来临。地球南北极的冰盖迅速扩大,全球气温下降。

熊猫的好日子慢慢结束,欧洲匈牙利和法国等地的熊猫分支已在稍早灭绝。我国中南部的始熊猫则不得不继续演化。外形变得只有现代大熊猫一半大小的模样,像只大狗。这当然是出于食物减少的原因,为了活命,熊猫们不得不找到什么吃什么,变成了杂食动物。而且由于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熊猫们失去了对肉类鲜味的感知。吃肉和啃木头居然变成了差不多的事情。

一口好牙没处可用。于是,遍地可寻的竹子成了熊猫的主食。某一天,熊猫们可能突然发现,坐在竹林里安安稳稳的吃竹子,也是一件惬意的事情啊。


为什么长成这造型

冰河期来临以后,我国各地都冰雪覆盖。一眼望去,除了满目皑皑白雪,就是树林石块。这样的环境里,熊猫一代一代的适应。通过基因继承,逐渐形成了黑白相间的保护色。在冰雪石块中间,黑白两色极好的把熊猫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至少避免了巨鬣狗,花豹和剑齿虎的侵袭。偶尔,还能用这一身伪装吃上点鸟类和啮齿类,就算是送的福利吧。

黑眼圈和黑耳朵的明显识别特征,也在这时期形成。黑眼圈能防止过多的阳光反射进眼睛,保护了本来视力就不怎么好的双眼,犹如一双气派的墨镜。黑耳朵则可以多吸收太阳热量,保持耳朵内部的温度,不至于冻伤。


留在我国历史上的光辉印记

传说中的“食铁兽”,“貘豹”到现代竟然被说成卖萌,实在是冤枉......

《尔雅》云:“貘,白豹。”郭璞注:“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节。”
《山海经·中山经·崃山》晋人郭弘农注:“山有九折坂,出狛,狛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

人类产生以后,当然和熊猫有了一定接触。我们的古人见到过熊猫。看它长的像熊,却脑袋小脚也短,黑白相间,能吃铜铁和竹子。据说熊猫有过下山冲到城门口咬铁钉铁皮的事迹,还闯进村民家里添铁锅铁犁锄头之类。这可能都是缺乏食盐和其他矿物质的缘故,需要从人类社会设法补充。

传说中黄帝就是靠饲养的各种猛兽——虎、豹、熊、貔貅,一起冲锋陷阵,打败了炎帝。有人说貔貅就是熊猫,难道我们的卖萌大熊猫在古时候还有过参加战争的履历?经过查证,这只是网络上流传的谣言而已,貔貅始终还是传说中神龙的孩子,威严霸气,不至于变成黑黑白白这么可爱的熊猫。

(熊猫你一出现就把严肃的场景搞乱了......)

根据1975年陕西考古发现,西汉南陵,即薄太后的墓地中出土了很多陪葬的陶俑,也有一些猫,狗骨头,估计都是太后的宠物。最让人吃惊的在于,旁边还有一具完整的熊猫颅骨。关于汉代皇家园林的名著《上林赋》中提到了园中有貘,很可能这只大熊猫就是薄太后最喜欢的宠物


卖萌背后的实力

说了这么些,难道大熊猫就只会卖萌讨食吃吗?

让我们看看陆地上现存哺乳动物的咬合力排名前十位:

嗯,第五名!也就比老虎狮子差一点点。看来天天啃竹子还顺便锻炼了牙口,之前也有游客不小心被咬伤抓伤的例子,伤口看着十分凶险。去熊猫基地和这位萌宠近距离接触的朋友们,大家真要感谢不杀之恩啊!(笑)


无论如何,大熊猫进化到现代的结果,就是这个看起来呆呆萌萌的样子。只是那副憨厚尊容的背后,可是800万年风吹雨打的沧桑经历啊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点一下赞,谢谢)

人工养殖的大熊猫自然非常萌,但熊猫可不都是以卖萌为生,野生大熊猫见人就跑了,不会抱住腿要吃的,在一些危急时刻甚至会攻击潜在的威胁。

在一些富人家庭,养宠物也与一般人不同,有养老虎的,有养豹子的,还有养熊的,都是从小被养起,甚至从几代前就开始养,被好吃好喝的供着,最终被磨去野性。历史上狗的驯化也类似,本来是与人类争夺食物的狼,经过一万多年终于变成了冲人摇尾乞怜的狗。

掰开熊猫的嘴,一口大尖牙,咬合力在哺乳动物中排第五,成年大熊猫最大可以长到体长1.5米,前后肢强健,由于前肢的分化,虽然可以用来握持,但却影响奔跑,跑起来屁股一扭一扭的,加上那一身黑白皮,天生黑眼圈,确实看起来挺可爱的。但除了吃竹子外,大熊猫可是也会吃肉的。

大熊猫以其可爱的外表,又因为国家的重视和宣传,成为了人见人爱的国宝。人工饲养繁殖大熊猫的目的是,在它们成年后通过野化训练,恢复一定的野生能力后送回自然,恢复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虽然这些年的努力使大熊猫数量得到一定恢复,但它们仍然还是濒危物种。

熊猫成为国宝这不是建国以来这几十年的事,而这几十年,在熊猫上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微不足道不值得一提,这短短的时间内,演化虽然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但无法被我们直观的发现。

大熊猫也并没有必要通过卖萌来求生,熊猫是一种拥有非常强悍的生存能力的动物,即便是生活在环境严酷的西南山地,不光不困难,熊猫还很好的适应了这样的生存环境,另外,熊猫选择活动在这么陡峭的山地,选择以竹子为主的食物为食,我觉得这才是这种动物演化道路上的成功,它们躲避了其它动物的竞争,选择来到了人类活动困难的大山中,这也是属于熊猫的世外桃源。

曾经,人们担心竹子开花后的大面积灭亡会导致熊猫的灭绝,但通过后来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这对于熊猫的生存根本就不是问题,熊猫会采食多种的竹子,所以也不会受到什么毁灭性的打击。后来人们在圈养中发现熊猫的繁殖有问题,而后有了熊猫繁殖困难是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但通过野外研究,发现熊猫在野外从发情到求偶交配繁殖育幼直到熊猫长大,都没有任何问题,所以问题出在圈养,野生熊猫没问题。只要我们不破坏它们的栖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