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1. 沙牛虫养殖技术
  2.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沙牛虫养殖技术

1、沙牛学名是蚁狮,是生命力很顽强的一种昆虫,不吃不喝可以在沙子里活一年的时间,沙牛的入药价值非常高。

2、沙牛生性凶猛好斗,对领地意识比较强,不能不间隔开的放在一起饲养,会导致互残食用。

3、单独饲养沙牛可以使用高5厘米,低径4厘米,口径5厘米的塑料杯或者茶杯的容器进行饲养。

4、群饲沙牛可以使用塑料盘或者搪瓷盘装上隔板条,从横交错,每个隔板条的间距需要在5厘米左右,区格开一个个5x5的小格子,一个格子饲养一头沙牛。

5、每个容器内都需铺垫上2.5厘米厚的干燥的细沙进行饲养。

6、一龄的沙牛饲养到结茧需要疏散更换容器进行饲养。

7、二龄的沙牛需要保持每头有30平方厘米的活动空间。

8、三龄的沙牛则需要保持每头有40厘米的活动空间。

9、日常可以在沙土的表面放置蚂蚁让沙牛进行自由采食。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在沙土堆上找到一种小虫子,它的头部有一个“大钳”,喜欢倒退着行走,并且想要找到这种小虫子也很简单,如果你在一个沙堆上看到一个规整的小漏斗状的陷阱,那就是它的窝了。那么,这种小虫子到底是什么昆虫呢?它有什么功效和用途呢?我们简单的来了解这种小虫子。

农村土堆上常见的挖坑支陷阱的小虫子叫什么?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 中国养殖网

神秘的“陷阱大师”

如果你在野外仔细的观察,你会在一些沙土地中发现如上图那样的小漩涡,表面上看,这个小漩涡风平浪静,但是,一旦有小型的昆虫从这里经过,一不小心掉进去,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爬上来了。尤其是蚂蚁这样的昆虫,这个小窝对于蚂蚁来说简直就像地狱了,因此,这个漩涡又被称为“蚁之地狱”。

看到这里,有些小伙伴会问,不就是一个深不超过5公分的沙窝吗?为什么蚂蚁进去很难出来?

导致蚂蚁进去很难出来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就是细小的沙粒形成了漏斗状之后,一旦有小昆虫进入,就会自然的向下流动,这使得蚂蚁很难逃出升天。第二,在沙窝的最底端的沙土下,藏着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昆虫,它就是蚁蛉的幼虫,一个体长2公分左右,全身呈灰色且头部有一个大钳的昆虫,它的学名就是蚁狮,传说中的“神秘的陷阱大师”。

蚁狮

蚁狮是蚁蛉的幼虫,而蚁蛉是昆虫纲膜翅目蚁蛉科下所有昆虫的总称,全世界已知的蚁蛉超过了2000种,而仅在我国就有超过200种,最常见的就是中华东蚁蛉。从外观上看,蚁蛉就是迷你版的蜻蜓一样,拥有两对细长的翅膀,翅膀上有淡黑色的斑点,一个细长的腹部几乎占了体长的3/4。不过,它与蜻蜓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除了体型小以外(3公分左右),它的头部和胸部和融合在一起,而蜻蜓的头和胸则是分开的。

蚁蛉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它的一生要经历四种完全不同的形态:卵、幼虫、蛹、成虫。成虫一般在夏季交配之后,产下卵,之后卵孵化为幼虫。蚁蛉的幼虫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蚁狮。

蚁狮与成虫从外观上看毫无相似之处,蚁狮看起来像一只胖胖的甲虫,不过它没有“甲”,头部有一个大颚,通常它们都潜藏在沙土之下,有穴居的习性。不同的是蚁狮的“洞穴”与其他昆虫的洞穴不同,它的洞穴是一个敞开式的漏斗状的沙窝。在袖箭洞穴时,蚁狮是通过倒走的方式来进行挖掘的,它的腹部的末端和后足(开掘足)负责挖沙,头部的大颚负责将沙抛到外面,就这样一层层的向下挖,直到洞穴的深度达到平均3公分,开口直径达到5公分左右之后,它就会进入洞穴的最底部,用沙土将自己掩盖起来,静静的等待猎物上钩。此时,这既是蚁狮的栖息之地,又是它的捕猎陷阱。

当有昆虫落入陷阱后,不断向下滚动的沙粒会体型蚁狮有猎物上门了,此时,蚁狮会从底层爬出,用自己的大颚牢牢的将猎物夹住,之后用自己的下颚在猎物的体内注射毒液和消化液,之后,猎物首先失去反抗能力,随即体内变成液体状,最后被蚁狮吸空。

而正是有这个大颚和毒液,才让蚁狮有了捕猎比自己体型大的动物的能力。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蚁狮作为蚁蛉的幼虫是没有肛门的,也就是说蚁狮是只进不出的,而这恰恰也是它拥有一个庞大的腹部的原因。食物产生的垃圾会在体内堆积,直到它进入下一个阶段:蛹。蚁狮需要“作茧自缚”,所以在体内堆积的垃圾此时就会变成茧丝的原材料。

蚁狮有什么功效和用途?

蚁狮虽然看起来只是一种不起眼的小昆虫的幼虫,但其实它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本草纲目》中蚁狮被称为“沙挼子”,在《全国中草药汇编》中蚁狮被称为“地牯牛”,将蚁狮自然晾干或者烘干研磨后可以入药,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主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倒敛(来自于《中华本草》)。

正是因为这些功效,在我国的许多地方,尤其是在春秋两季有专门去野外挖蚁狮的人,造成了蚁狮已经越来越少了。现在,如果我们去到野外的沙土里,已经很难发现它们的踪迹了。因此,蚁狮虽好,但也不要过度的采集。

总结

在沙土地里做漏斗状陷阱的是蚁蛉的幼虫蚁狮,它是一种只吃不排泄的昆虫,而且由于头部的大颚和毒液,它有着捕猎比自己体型大猎物的能力。不过,小小的蚁狮也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由于人们的过度采集和对一些沙土地的挖掘,蚁狮已经越来越少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