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不务正业”的皇帝

  1. 在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不务正业”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不务正业”的皇帝

今天讲的不不务正业,主要是指没有做好皇帝,但是却促进了文化艺术发展,从这个角度来主要介绍两位这样“无心插柳柳成荫”的皇帝。

在中国古代,都有哪些“不务正业”的皇帝 - 中国养殖网

我们首先要讲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是南唐的,第三位国君。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他留下了千古杰作有《虞美人》和《浪淘沙》等。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非凡。在政治上不得意、失败的李煜,在文学上却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有人说李煜本无心争夺政权,一心向往归隐生活,当皇帝完全是个意外。做皇帝虽失职,但却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佳句。

《芙蓉锦鸡图》

我们今天要讲的另外一位皇帝是,推动了中国绘画事业发展的,宋徽宗赵佶。他在位25年,虽然是一个无能的昏君,但他的绘画上的成就却不可抹灭。赵佶有着极高的艺术修养,音乐、书画、诗词歌赋,无不精通,书法上更是创立了瘦劲锋利的瘦金体。他在位期间还扩充了翰林书画院,并编辑了《宣和画谱》等大量书籍。赵佶的作品以花鸟画见长,重视写生,主要以宫廷里的奇花异草,珍禽怪兽为题材。他的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和《瑞鹤图》等。赵佶画中的落款非常有趣,自己设计的提款是一个小小的符号,仔细辨识是“天下一人”四个字。估计也只有当皇帝的他才称得上这样的提款。

宋徽宗赵佶的业余爱好是书画。他曾在宫里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画院,并亲自给学员们上课和批改“作业”。他的书法艺术更是出类拔萃,所创造的“宋体”字一直流传到今天,印刷体中的“仿宋字”就是仿宋徽宗的字体。赵佶在位期间,极尽享乐的生活,整年在寿山艮岳、九成诸宫中写字、做诗、画画、听歌、看舞,对治国理财用人之道既无能为力,且漠不关心,将政治大权错托佞臣。靖康之难,国祚中断,赵佶生活的浮华侈靡亦毁于一旦。但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以及为推进中国美术发展所作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

明熹宗朱由校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髹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装饰五彩,精巧绝伦,出人意料,为当时的工匠所叹服。明熹宗还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态,惟妙惟肖。他让内监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价购买。熹宗潜心于制作木器房屋,把公务一概交给了奸佞魏忠贤,魏忠贤借机排斥异己,专权误国,而熹宗却无暇过问。魏忠贤常趁熹宗引绳削墨,兴趣最浓时,拿上公文请熹宗批示,熹宗觉着影响了自己的兴致,便随口说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尽心照章办理就是了。” 明熹宗是一名出色的匠工,却荒废朝政,听信佞臣,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哪来不务正业皇帝呢?你想说明朝的那些“昏君”?

皇帝大多终其一生都在夺权、用人、跟臣子作斗争,还有闲心思不务正业?

你以为做了皇帝就能一言九鼎?就能拥有权力?每个皇帝都想权利最大化,而不想有臣子能分权。

当上皇帝只是给了他拥有权力的法律依据,但能不能拥有权力看他的能力了。

明朝皇帝更是如此,文官集团抱团对抗皇权,所以皇帝不得不昏庸,不得不不务正业,让宦官打压文官集团。

明朝还算是官僚系统比较完善的朝代,而唐之前呢?皇帝被架空、被杀、被废的多了去了,哪来时间不务正业?

如果不务正业是指因为某个爱好在历史留下响亮名号的就简单的多了。

一、爱踢球和爱写书法的宋徽宗

宋徽宗想必大家都清楚的,这个皇帝在水浒传露脸次数就多了,本身就喜欢踢球,就连任命的太尉也是精于蹴鞠(古代足球)的市井无赖的高俅,更厉害的是自己还创造了书法字体的一种-瘦金体,现在还是书法里较为著名的一种书法,不过么,虽然在书法方面那么牛逼,在执政方面只能呵呵了,靖康耻也是这位大仙创造的。

二、明熹宗

明熹宗是著名的木匠皇帝,盖房子做木艺,做雕刻,亲自操作斧头凿锯,打造家居,史料记载他的寝宫里常常堆满了各种木料。他打造家具甚至还媲美各种工匠大师的手艺。自己不愿处理军政大事,一切都让太监魏忠贤去主持操办(也造成了阉党乱政的局面),还好魏公公和明朝的内阁制度还算可以,不然估计也要像宋徽宗一样亡国了。

三、李存勖

这个皇帝就是传说中的戏迷皇帝,后唐的建立者,前半生可谓奖励辉煌,灭梁灭蜀,不过这个皇帝的从小喜欢看戏、唱戏,登基后认为自己已经完成父亲交代的使命,就常常涂脂抹粉穿上戏服,亲自登台演出。还给自己取了个艺名叫“李天下”,每日专专心心在后宫经营起副业来,丝毫不管前朝之事,导致吏治腐败,多地病变,最终也被手下戏子出卖遭乱箭射杀而死,也是死于自己的兴趣啊。

四、乾隆

这个皇帝大家就非常熟悉了,号称“十全老人”,爱好作诗,还自比李杜,一生作诗据说高达四万首,还给自己出了诗集,无奈实在作诗水平太烂,虽然也有几句好诗(据说作者还有争议)不过其诗的水平实在太烂,即便有几万首也没人承认他是诗人,简直成了笑柄。

说到皇帝这个词,作为国人定不陌生。皇帝为一国之君,一言九鼎,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纵观中国历史,那些皇上各具特色,有擅长治国理政的,有成天沉迷美色的,有流连山水田园的,也有痴迷诗词歌赋的……至于说“不务正业”, 那要看各人的理解了。当他们把爱好架于国事之上,不理朝政或者说敷衍政事,这样就是误国误民、不务正业了。

今天小编来说一位皇帝,他的兴趣爱好真的是特别广泛。他就是唐僖宗,可能大家对他很陌生。下面来介绍一下。

唐僖宗李儇(862年6月8日―888年4月20日),初名李俨,唐懿宗李凗第五子,母惠安皇后王氏,唐朝第十八位皇帝(武则天除外),873年至888年在位,在位15年。是唐朝即位年龄最小的皇帝。

唐僖宗可谓是另类到了极点,除了不喜欢朝政外,爱好十分广泛。僖宗生于深宫之中,长在宦官之手,宫中生活场景能够带给他的就是可以肆无忌惮地游乐。事实上,他也的确是一个热衷游乐的皇帝。他喜欢斗鸡(《唐语林》说是“斗鸭”)、赌鹅,喜欢骑射、剑槊、法算、音乐、围棋、赌博,游玩的营生他几乎无不精妙。

唐僖宗对打马球不仅十分迷恋,而且技艺高超。他曾经很自负地对身边的优伶石野猪说:“朕若参加击球进士科考试,应该中个状元。”

僖宗生于深宫,宦官拥立为帝,虽其天资禀赋高超,然并无治国之道,光启之后虽打算励精图治,摆脱宦官,重振唐威,但为时已晚,唐王朝已经支离破碎。文德元年(888)三月六日,27岁的僖宗终于在颠沛流离之后离开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