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1. 贵州都有哪些古驿道?具体怎么分布的
  2.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贵州都有哪些古驿道?具体怎么分布的

1.长坡岭古道

  位于白云区长坡岭森林公园内,现存路段始建于元代,重修于明代,青石砌筑,在贵遵公路通车之前,一直是贵阳通往遵义、四川方向的主干道。

2.蜈蚣坡古道

  位于修文县洒坪乡蜈蚣桥村与谷堡乡哨上村之间的大峡谷内,是连接贵阳与水西地区(今黔西、大方一带)的唯一通道。

3.黑泥哨古道及石牌坊

  位于清镇市黑泥哨村西侧的烟灯坡上,明洪武年间建成,是从贵阳通往清镇、安顺、云南方向主要通道中的一段,青石砌筑。黑泥哨熊刘氏节孝坊建于清道光十六年,白绵石建造。

4.青岩古道(南道)

  位于花溪区青岩镇周边,保存较完好的有北街村苦蒜坡、龙井村上关口、思潜村蒙贡寨等处,以及青岩城南门定广门前的一小段,曾是惠水通往贵阳的粮道要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

除了以上几段比较有名的茶马古道已列为国保,贵阳境内还有多处古驿道遗迹。

1.贵阳汤巴关古道

在贵阳老城区的油榨街到汤巴关之间,也有一段保存比较完好的古道。

2.贵阳六冲关古道

六冲关的母猪龙等几个山冲里也残留了几段比较短的古道遗迹

3.修文木阁箐古道

  朱官坡是贵阳市白云区与修文县的界山,曾有一条木阁箐古驿道经过朱官坡山垭口处的“贵阳市界”碑,王阳明先生曾多次走过这条路,并留下了《木阁道中雪》《元夕木阁山火》这两首诗。

4.贵安新区古道

  位于黔中大道狗场村(贵澳农业产业园)北面的山上,南北向,卫星图上清晰可见的部分约一公里长。如果沿着这个峡谷一直往北走可以抵达高峰山脚下,不过北面的路段都已经变成水泥路。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我是五十年代的农民子女,也经历了生产队时期,对此问题有一定的发言权。

五六七零后的农民朋友,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 - 中国养殖网

农村

生产队时,队里的经济收入靠什么?不能千篇一律地回答。因为中国之大,地域辽阔,资源不一样,所以收入来源也就不一样,就拿我所在的生产队是以大队为单位核算,相当于一个大队就是一个小队。由于我们大队有丰富的水资源,就发挥水资源优势建起了水电站,装机70千瓦,一个村的照明没问题。由于有水,又有毛竹资源,还办起了,共办三个土纸加工厂,每个纸厂每年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由于有茶叶,还办起了茶叶加工厂,建起了茶场。每年收入有几万块钱。所以农民的收入还是比较高的,当时我们生产大队的每十分工分收入(又叫分值)是0.68元。在全太平溪区是很高的了。算上是富裕村。

农村造纸厂

那个时候,只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为老百姓办实事,农民的生活还是可以的。我记得,当时还办有养猪场,除了上交国家一定的猪子外(一般是够头留半,意思就是交国家一头,可以吃一头),每年生产队还可以按工分和人头为农民分猪肉,多得一个户可以分百斤左右,少的也只有几十斤(人口少,劳办少的)。

农村养猪

我是五零后,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各地土地特点不同,气候条件不同,生产队种植的农作物也就不同。总起来讲都是集体化经营,按计划种植,不是想种啥就种啥,也不是什么赚钱就种什么。严格说,主要是种粮食,种棉花,种油料,其它被认为是副业,副业不得占用梁田,不得随意扩大。在当时如果把挣钱放在第一位,无限扩大副业,就会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而被割掉。

生产队不讲盈利,只讲完成任务,按上级规定的指标和种植计划进行生产。社员们基本上是吃自己生产队种的粮食和蔬菜,到时候队里按人头和工分分给社员家庭,基本满足口粮需求,其它副食有时候也能分得一些,因为队里也养猪,养牛,养羊等。所以生产对平时不需要给社员支付工资,只是年种结算后把国家给的各项钱款按工分分给大家就可以了。生产队的收入来源是交给国家农产品时所给的报酬,还有就副业收入。社员们一年口粮是必保的,有了粮食吃他们心里踏实了,其它收入的高低就是第二位的事情了。

我是五六年出生的农村人,一九七六年七月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当时生产队有三分之二种棉花,三分之一种水稻,那时产量很低,生产队养些猪,也没有什么其他收入。到年底收入好的每十分工也是五至六毛钱的收入分配,如果遇有自然灾害也有苦l的工分越多收入越少,原因是要扣除各种费用,所以那时农村人的生活真正的很苦。

我是上世纪六六年出生的,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前,生产队几乎没有经济收入。

粉碎“四人帮”后生活有了好转,生产队可以试着搞经济作物种植,我们队每年种几亩向日葵、大蒜卖给国家搞创收。

到改革开放前这段时间比1976年之前生产队经济略有好转,但还是穷的叮当响。

我是七三年高中毕业,回乡参加集体生产队劳动的,一回到村里就被社员们选举推荐为生产队队长。那时候,正赶上学大寨运动掀起高潮的时刻。以粮为纲,以阶级斗争为纲,割资本主义的尾巴。那时有极左思潮的人,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一段时期,生产队的田地中,是不允许种植经济作物的,像糖菜、向日葵等非粮食作物是严格控制种植的作物。记得我们队有一年,部分土地因播种后缺苗,我带领社员们补种了一些向日葵,被下乡来的工作队发现,在全村大会上对我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让学校教师领上学生全部拔掉了。

那时候,生产队里的所有收入,完全靠所种植的各种粮食的收入。那时粮食由国家统一定价,我们这里主产的玉米、高粱等每斤只值八九分钱。那时候,生产队社员参加劳动,赚的是工分,工分值就是这些粮食收入的价值,年底时分红,我所在的生产队,一个工分值只有2毛多3毛钱左右,一个强劳动力,一年最多也就可赚一百多元,除去全家人的领粮钱支出,收入实在少的可怜。这就是当时那个年代,农村农民贫穷的真正原因。那个年代,机械化水平差,化肥、种子都比较落后,一个生产队产的粮食,还不如现在一户农民收获的全部。那时我村共有六个生产队,全村粮食最高总产量不到一百万斤,现在全村总产玉米达到了六百多万斤。

我讲的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因为我既当过生产队队长,也担任过生产队会计,我亲身经历过那个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