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圈养殖花鱼怎么养殖的

  1. 小时候农村鱼塘、稻田里的美食,现在吃的人还多吗,你怎么认为呢

小时候农村鱼塘、稻田里的美食,现在吃的人还多吗,你怎么认为呢

小时候农村鱼塘稻田能吃的除了鱼还有蚌、石螺、泥鳅、黄鳝、田螺、青蛙、石蛙。现在还吃的人应该也挺多的。

鱼塘也会长福寿螺、蟾蜍,但在我这乡下我们不吃。

我记得小时候姑姑家起鱼时,姑姑总会带几个蚌过来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又疼他们的男孙――我哥哥,所以哥哥也能跟着尝肉。而好几次开出来的珍珠,也全进了哥哥的肚子。我当时应该在外公外婆家住,所以都是听我妈妈说的。

铁圈养殖花鱼怎么养殖的 - 中国养殖网




泥鳅

泥鳅虽小那也是肉,小时候每到夏收秋收时,我爸爸也会趁月黑风高去田里挖泥鳅。煮上一锅粥放上几条泥鳅打牙祭。

黄鳝

我最喜欢蒸黄鳝了。小时候我爸、叔叔去田地挖了黄鳝回来后,总愿意蒸上好几条给馋猫的我和哥哥吃。当时我爸妈可能都没吃过,留着给孩子吃,现在想想都觉得父母真是疼孩子们啊。

田螺、石螺

田螺的壳稍薄稍软,一敲就烂壳了。石螺也是螺,但壳却硬硬的,需要剪尾才能吸着肉。

那个年代我鲜少吃田螺和石螺。因为老人说吃了螺就容易不会说话。

现在这个年代,田螺炖汤可是美味佳肴。爆炒石螺可是让我回味无穷。

青蛙、石蛙

我小时候很瘦小。我妈怕我养不大,总让我爸去捉些青蛙蒸给我和哥哥吃。我哥哥知道那是青蛙不爱吃,于是乎肉全进了我的肚子。石蛙外表看上去麻点,我妈自己都说丑,一直都不吃。正好我外公外婆家靠山,也能捉到石蛙。每次外婆拿着石蛙来,都是进了我的肚子。玩具全是我哥的,吃的都让我捞着好处了。

福寿螺和蟾蜍,我家一家人都不吃,但也有人煮来吃。

至于那些稻田里的昆虫,我乡下的人都是不吃的。

谢谢邀请回答了,小时候农村鱼塘稻田里的,美味,现在吃的人还多吗?你怎么认为呢?看到你的问题引起我小时候的美好回忆,我是临汾市襄汾县人,自幼生长在汾河岸边,临汾这一带有北国江南之称,汾河沿岸有大面积的水稻莲菜种植稻田里,藕地里有很多的鱼和虾,有黄鳝,泥鳅,田螺等,每次在稻田里,藕地里干活都要捉一些回来,泥鳅和小鱼及虾可以用网兜网住,黄鳝需要一定的技术,因为黄鳝有窝,一般都在小河边上和稻田及藕地里的田埂上,它很狡猾,有进的口,还有气眼,要用手慢慢进去摸?另一只手堵住气眼,稍不注意他就可从你的手下溜过去,逃之夭夭,偶尔也能捉到鳖。

从前汾河里爱发大水,我们经常在汾河里玩,在我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渡过几百米的汾河,大水退了以后,可在汾河滩捡到几斤甚至十几斤的大鱼,不用花钱就可以吃到大自然施给我们的美味,现在由于水资源的贫乏,加之人们对大自然的破坏,有时候汾河里几乎断流,那来的美味,想吃也吃不到。我爱家乡的山河水,以后要多植树,保护大自然树木,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树木能调节气候,树木吸入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新鲜氧气,可以人为的改造气候环境,要节约用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以促进人类的繁荣与健康发展。

少之又少了

60年代至70年代,草民还是小学生、中学生、高中生,那个时候的生活经历十分值得回忆。那个时候还是真正的农村,那个时候的称呼是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公社(乡镇)→新莲大队(村委会)→高坝生产队(村小组)(丹霞山景区“毛公山”最佳瞻仰地点)→社员(村民)。社员都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种水稻多使用石灰粉(杀虫),使用家栏肥做肥料,没有化肥和农药使用,水稻产量是亩产300至600斤。由于水质和水田没有遭到化肥农药破坏,经常能够在水田和沟渠抓到很多东西。如,草鱼、鲫鱼、青蛙、泥鳅、黄膳、甲鱼、田螺等等。那个年代物质不丰富,经济收入也不高,能够在水田和沟渠里弄点鱼回来,对解决家里的肉食可以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很奇怪,那时并没有建农田水渠,也并没有缺水影响种田,反而是水沟的各种杂草有利于鱼类和青蛙的繁殖。小时候,早晨6点多钟就去秧田或稻田边钓小青蛙了,待9点多钟已是满满一泥龙袋,拿回家里用来喂养小鸭。多年来都如此,并没有看到青蛙绝种。可以说那个年代的生态环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