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种场景还有吗?可能在哪里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种场景还有吗?可能在哪里?

过去的六,七十年代,到秋天稻田地往除放水的时侯,池梗边小壕里,泥鳅,鲶鱼,小杂鱼多很,放尽水可以用手抓,多的时侯,用网接。几乎家家晾干泥鳅。

现在,用化肥,除草剂的量大又多,泥鳅,杂鱼很少了!

欢迎支持国家提倡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山青水秀,生物多样化,回归大自然,持继发展。

“田边的稀泥田到处是泥鳅”,这是一段儿童时美好的回忆!

现在却在我们70、80后的眼中逐渐消失了,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为什么会消失呢!我一直在寻找合理的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被我找到了。下面我来分析下我的看法:

1、90年代前至90年代初,农村种田都是自己育肥,用的都是纯天然发酵肥料(如:牛粪、猪粪、鸡粪、羊粪等窝在田里发酵后再均匀的洒在田里);再一种就是废弃的稻草、菜叶、菜根丢在田里用水泡烂发酵当肥料用。

2、以前田里生长的杂草都是纯人工除草,不使用除草济!

3、近二十几年农村种田为了高产量、省人工工作量,滥用人工化肥、除草济等农药,所以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稻田里重金属严重超标,所以国家台政策轮留停种休耕三年养田。

以上这些都是导致泥覆灭主要原因。

我们村休耕三年已满,今年第四又开始种田了。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现在哪里还有呢?我来告诉你,那就是成遍的莲子田里有,因为它是生态种植不需打农药和过多的肥料,所以这里是泥鳅的天堂。这是我亲眼所见,绝对纯野生的这就是生态环境好的情况。下面分享些照片给大家看看。


“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种场景还有吗?可能在哪里 - 中国养殖网

我是陈火火,坐标江苏如皋。我们这边是一季麦子一季稻子。田边的稀泥里到处是泥鳅,是我们小时候夏天种水稻时候的场景,小时候一到夏天就撅着屁股在灌溉渠里抓鱼抓泥鳅,晚上出来挖螃其,听得到脚边的蛇在穿梭。如今二三十年过去,化肥农药过度捕捉化工厂已经把泥鳅癞蛤蟆,灰蛙青蛙蛇弄得差不多绝种了。

视频加载中...

农村田里稀泥里到处是泥鳅。这种场景因地而定。人民公社时大干快上,学大寨。平整土地,把些底哇地区,和高底不平地区都加于平整。北方农村基本是汗地农业为主。因此改变了稀泥地的条件。泥鳅就很少见。这和农村目前由土木结构的房屋生存大量老鼠一样。目前农村己都盖成砖水泥结构楼房。老鼠失去了生存的条件。老鼠也基本灭完。

泥鳅和鲫鱼一样生命力都非常强,轻易都是不能够就让它们灭种的,不过相比小时候,确实数量少了很多,以前在农田里面抽干水的时候,确实可以看见淤泥里面满是泥鳅的场景。

记得以前下大雨的时候,水稻田里面涨水过后,将水稻田抽干之后,里面的泥鳅非常多,真的就是在淤泥里面直接用手捡,一会就可以捡大半桶。尤其是在插秧之前,放水晒田的时候,稻田里随处可见的泥鳅,抓都抓不完。

现在虽然沟渠和稻田里面也有泥鳅,但是在水面上几乎看不到了,除非是用虾推或者地笼捕捞才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原因如下:

1.环境变化: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农药化肥使用比较多,稻田里面的生态环境恶化,大量的农药残留物能够毒死很多泥鳅,所以现在的野生泥鳅比较少。其次,由于现在在稻田养虾的人比较多,所以野生环境尤其是野生沟渠比较少。因此野生泥鳅自然也就比较少了。

2.泥鳅的价值升高:90年代农村的野生泥鳅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那时候吃的人多。卖的人少,不像现在泥鳅市场这么成熟,不像现在这么多人养泥鳅,现在泥鳅价格还不错,在我们这里专门收购泥鳅的市场价格普遍在10块左右,有的地方更好,甚至超过了20块钱一斤。而以前根本就每人收购泥鳅,所以现在的野生泥鳅比以前少了很多。

补充说明:

虽然顺由于以上两种原因导致了泥鳅尤其是野生泥鳅的数量明显减少,但是数量依然很多,只不过野生泥鳅越来越小,这是因为虽然环境恶化捕捞的人越来越炖,但是由于泥鳅生命力强,繁殖能力强。所以自然有很多泥鳅,不过由于捕捞的人多了,这些小泥鳅往往还没有长大就被人捕捞上来了。所以才出现了小泥鳅泛滥的现象比如稻虾田里面养殖小龙虾每年都要清杂,但是每年过后依然有很多小泥鳅,原因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