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集约化养殖牛蛙?有何特点

如何集约化养殖牛蛙?有何特点?

集约化养殖牛蛙具有养殖周期短、高产稳产、节地、节水、节省劳力等优势,同常规养殖有实质性的区别,并可以有效地排除不利的自然因素的影响,在改变牛蛙只食活饵的条件下,经5个月的饲养,每平方米可产成品牛蛙10千克左右。


如何集约化养殖牛蛙?有何特点 - 中国养殖网



一、集约化养殖的条件要求

(1)蛙池大小:集约化养殖的蛙池面积宜小不宜大,一般面积与成活成反比,每个池面积以3~6平方米较适合,蛙池以水泥砖混结构,池高0.6~0.8米,并具备有排灌水设备和防逃措施。

(2)蛙池样式:池中有悬浮式的饲料台居中,饲料台面积约占池子面积的50%以上,可供蛙活动或摄食,以利于高密度养殖。

(3)超常的浅水饲养:蛙池内正常水位一般为0.2米,如果开展立体养殖,可在池上搭设葡萄架,既给牛蛙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又可利用空间差增加效益,在有遮阴条件下夏季的水位也不必提高。

(4)强化投饲:强化投饲是加快生长,满足牛蛙营养需求的重要措施。

(5)水质要求:集约化养殖牛蛙的水质要求不太严格,一般酸碱度为6.5~8.5均能适应,水体含有轻微的氯气也不会影响牛蛙的生长,所以可以直接加注自来水。使用池水时应有过滤装置,防止病菌和敌害的侵入。并且应有阳光照进池中,阳光是保证牛蛙骨骼正常发育的重要途径,如果没有阳光照入也可采用白炽灯补充。

(6)蛙种要求:集约化养殖牛蛙宜投放20克以上的蛙种,20克以下的幼蛙可在常规池中培育,如采取接力式的养殖方式,也可在集约化池中投放蝌蚪,采用这种方法,每平方放养蝌蚪不应超过200尾,而且不宜过多投喂动物性饵料,以免变态幼蛙个体太小。

二、集约化养殖的管理

(1)在集约化养蛙池中,采用定时、定位、定时、定人的方法,使群集于高密度环境中的牛蛙,别无选择地接受人工投饲:根据试验得出的结果,驯化牛蛙摄食死饵,不受个体大小的影响,而只是受饲料适口性的制约。20克以上的牛蛙适口饲料比较易得,故驯化牛蛙以20克以上幼蛙为宜。

(2)幼蛙投入池的初期,因对新的密集环境暂时性不适应,入池后一两天可不投食,到第三天开始驯化:驯化时可选用新鲜小杂鱼为饲料,饲料鱼的大小,以长度(从嘴尖至尾尖)不超过牛蛙蹲伏状体长的1/2,其宽度小于蛙的口裂为限。饲料台上保持1~2厘米的浅水,使投入的小杂鱼稍显浮动,驯食的头两天饲喂量不宜多,可掺杂部分活鱼虾加以引诱,然后循序渐进地减少活饵量增加死饵量,直到形成激烈的集团争食效果,全部摄食死饵,驯化时间一般为1周左右。

(3)驯化摄食死饵必须在高密度放养状态下才能显现效果:初期投放体重20克幼蛙密度为每平方米200只左右,个体达到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120只左右,个体达到150克时,密度为每平方米60只左右,个体达到300克以上时,密度则不超过35只,基本达到饱和密度。密度太稀,不利于驯化摄食,密度过大又会减少蛙的正常活动空间,造成蛙与蛙之间相互侵扰,影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