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山上的水池,时间一久就会出现鱼类,原因为何

位于高山上的水池,时间一久就会出现鱼类,原因为何?

位于高山上的水池,时间一久就会出现鱼类,这是为何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也来引入一个问题:为何地里的杂草除得非很干净为何第二年还会冒出很多杂草来,即便新开辟出的耕地,也还是会有杂草出现呢?

位于高山上的水池,时间一久就会出现鱼类,原因为何 - 中国养殖网

其实这个两个问题的核心就是与“千年草籽,万年鱼籽”有着直接的关系。下面跟着小地来了解一下吧

在课堂上,我们学到了种子的萌发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种子萌发的内因是种子必须是活的并且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外因则是包括适宜的温度、氧气、水分等,只有当这些条件同时具备时,种子才能正常的发芽。

与种子的萌发条件基本相似,鱼卵的孵化同样需要受精卵(如同鸡蛋的种蛋),但是对水温、水质、含氧量以及饵料要求相对较为苛刻,一般而言水温需要在15~25度比较适宜,温度过低很难达到孵化的温度环境,而温度过高则容易破坏鱼卵内部组织。

就正常情况而言,从鱼产卵再到鱼卵孵化整个过程都从未离开过水,无论是作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鲩鱼)、白鲢(鲢鱼)、胖头鱼(鳙鱼),还是洄游鱼类的大马哈鱼、金枪鱼、沙丁鱼等,要么栖息水域与产卵水域相同,还么就会顺水而上到另外一片区域产卵。

如果细心的朋友就会发现,每年的春末夏初,经常会看到鱼儿在水面活动的现象,除了靠近水面一层水的含氧量高以外,大部分鱼是为了产卵,这些鱼或跳跃或尾部打水等,甚至有些鱼为了“扳子”跳到了岸边上成为了鸟的食物。

非正常情况下的鱼种的传播就有些让人惊讶,让人无不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大到江河的改道、湖泊的干涸,小到鸟类的捕食、蚂蚁搬家、老鼠藏食等等,再在风吹雨淋的作用下都有可能成为鱼种从一个地方被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因为鱼籽在离开水源之后其表面有一次膜能有效保护内部胚胎免受外部环境的破坏。

因此高山上水池里的鱼很有可能是动物搬来的,或者是风吹来的,亦有可能是水流冲进去的,而如果水里没有鱼种是不可能无中生有的出现鱼的。

以上内容,欢迎评论补充!

高山上的水池为什么不放鱼,时间一久也会出现鱼呢?它们究竟是从何而来的?难道鱼真的会凭空出现?或者真的像民间流传的说法“千年的草籽,万年的鱼子”一样,它们是万年之前,沧海桑田后留存下来的鱼卵,然后现在遇水苏醒了过来?

首先,鱼肯定不会凭空出现,地球上的生命诞生于38亿年前,而鱼类的祖先出现在地球上大约是距今5.3亿年前。从单细胞到鱼类足足用了二十多亿多年。空荡荡的池塘往往只需要1-2年就能够出现小鱼,这绝对不会是新诞生的,而是从现有环境引入的。

至于万年的鱼子,这也是不可能的,鱼的卵不可能在没有水的环境存活如此之久,就算鱼类中的特例鳉鱼,它们的休眠卵也不可能活万年,最多能够在干燥的土壤里存活1-2年,再久那也只能是走向死亡。

当然,上面还有提到千年的草籽。草籽确实有些是可以存活千年之久的,1951年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就曾出土过不少古莲的种子,这些种子在经过精心培育后,最终长出了嫩芽并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而古莲的年限经过碳14测定有一千多年。

1、鸟及其它动物

不可否认的是,鸟是鱼类从一个环境到达另一个环境的主要因素,比如说美国死亡谷中著名的沙漠鱼,十分有可能就是鸟类带进沙漠的。央视播出的科普纪录片《隐秘的天堂》也有明确的说明,鱼类是怎样从莱茵河以及周围的其它水池一点点来到这些新的废弃水坑。

风力拉开生命的序章。风的作用带来了各种植物的种子,并在水坑里生根发芽,久而久之水中各种植物越来越繁盛,而植物的到来为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