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帮”川菜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资料中常用“怪异”来形容

“小河帮”川菜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资料中常用“怪异”来形容?

之前我在武汉江汉路吃过一家小河帮川菜,记得桌子上摆了40多个小盘,而且做法完全不同于我平日见到的川菜,我真的是惊呆了,那时我晓得川菜原来是有很多流派的。虽然武汉的自贡菜有其形无其魂,我还是被惊艳了一番。

“小河帮”川菜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资料中常用“怪异”来形容 - 中国养殖网

自贡菜,可以说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地级市命名的菜系。

为何说怪异,我认为,首先是有别于大众,包括我所熟悉的“上河帮”与“下河帮”“。

什么是上河帮、下河帮与小河帮?

上河帮,成都和乐山菜为主,主要是小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很亲民。

下河帮,重庆和达州菜为代表,亲民、麻辣、多创新。

小河帮,即自贡盐帮菜,流行于自贡和内江地区,精致、怪异、奢华、鲜香。

“上河帮”菜风靡全国,我们所熟悉的川菜其实都是上河帮与下河帮,诡异的是小河帮一直不出川,很奇怪。

具体来说,自贡出产井盐,是四川井盐的中心,在明清时期执四川盐业之牛耳,盐商大盛。盐帮菜分为盐商菜、盐工菜、会馆菜三大派系,以麻辣味、辛辣味、甜酸味为三大类别,尤其擅长水煮和活度。

为何怪?还要体现在具体的菜品上,自贡菜以水煮牛肉、火边子牛肉为代表。而且,有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吃法!那真是盐商穷奢极侈到了极点啊!

有网友跟我说起他们自贡的盐帮菜,“盐帮菜的冷吃兔,豆花,冷吃牛肉,一看那个配料和颜色就让人垂涎欲滴。”在武汉常吃到的肉糕,在自贡则叫做粑粑肉,真形象呢。

这还只是小碟子菜呢!

像露水菌、猪血泡、退泥鳅、泡青蛙,其他地方均没有呀!

以露水菌为例,冬季时将稀释的牛粪泼在裸露的山岩上,等到来年的春天,这里生长出的青草茂盛,且不被虫伤。暮春时节,就会发现草丛中有一种杆短、白色的小菌,形同口外蘑菇。每颗露水菌,个头有中指头大小,产量呢,不用说极少,而且价格昂贵。

不仅是不时不食,而且是在盐商们宴请重要宾客时候,才会上席的。这时候,无论什么山珍海味,都是浮云了啊!

据说,这种露水菌在贡井太平山与玛瑙洞质量最佳,希望有机会见一见哈!

所以,不管是怪异也好,惊艳也罢!“吃在四川,味在自贡。”真的是名不虚传呀。

自贡的小伙伴,真真羡慕!写到这里,我都想马上飞到自贡去吃盐帮菜了!

作者:舒怀

自贡,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除了众所皆知的特产——盐,还是《小时代》郭敬明的故乡😁这座"因盐设市"的古城,曾经有数十万头劳作的耕牛,而以牛肉为主打的菜品,也构成了自贡菜之中最核心的部分。

自贡菜,在川菜派系中被称为“小河帮”,因为其盐业的因素,又被称为“盐帮菜”。它与成都菜的“上河帮”、以及重庆菜的“下河帮”,并称为川菜“三大菜系”。

如果要问身为“小河帮”的自贡菜有什么特别之处,壹周君倒是不觉得。毕竟,自古以来以麻辣、辛辣、甜酸为卖点的自贡菜,“味厚香浓、辣鲜刺激”这些特点,在现如今也已经不稀奇啦。而聊到“怪异”这个说法,就更不存在的。至少,十个人里面有九个人就爱吃自贡冷吃兔😁

而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自贡美食:水煮牛肉、跳水蛙、大安烧牛肉以及富顺豆花,都是好吃得不要不要的,能称得上“怪异”吗?

当然啦,如果非要追根溯源,时间倒转个几百年,还是有点道道可以讲的。

那些资料里记载的“怪异”菜品,其实很多源于民间传说和老一辈人的口述。

首先,壹周君听一个四川朋友讲述的"泡青蛙",算是曾经“小河帮”诸多怪异美食的代表。

先用大缸装上卤水,放入各种香料,再在水面放几块木头漂浮,然后将青蛙们丢入,将缸口封死。几个月后打开,会发现青蛙全部死在木块上!

因为青蛙吸收了卤水和香料的精华,所以清蒸或红烧味道都是极好的!

其实是非常残忍,有没有?

下面还有:

猪血泡——给大肥猪灌入滚烫的粥水,然后立马杀掉,取出其烫熟的血泡来爆炒。

炙鹅掌——把大鹅放在烧着了的糠壳上面,鹅会口干,就用醋来喂它,等到鹅掌上背火烫出血泡时,砍下来直接吃。

兔肺羹——用上百个兔子的肺来烹制,配料则是兔脑、香獐肉和各种配料,这种菜品是极为珍异的。

还有,壹周君不多说了,大家都能感受到“怪异”在哪里👌

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的街边美食吗?

民以食为天,人活着就离不开吃,在我小的时候,食物还不是很丰富,能吃饱就不错了,那时,觉得吃什么都是香的,偶尔吃一下街边的美食,会让人心满意足,回味无穷。

那个年代,人们都很贫穷,街边食物不多,能拿出来卖的都是美食,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么说了。例如,街边的土灶烧饼,绝对堪称美食,烧饼经过炉火的慢慢烤灼,开始慢慢变大,变酥,变香,烤到一定程度香气就飘出来了,里面夹杂着葱花和芝麻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外酥内香,满满的幸福感顿时涌上心头。还有一种油炸的绿豆糍粑,绿豆蒸熟做成甜的包在糯米糍粑里面,然后油炸,经过油炸后,糍粑金黄金黄的,非常诱人,吃上一口,醇香软糯,外酥内软,香甜可口。一口气能吃好几个。那时条件有限,只能偶尔吃上一两个,解解馋。其他的街边美食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食物丰盛,多种多样,觉得这不好吃,那不好吃,人就是这样,有东西吃的时候什么都不好吃,没东西吃的时候什么都是香的。

从小最爱吃的街边美食就是大连焖子,把焖子在油锅里煎,煎出焦香的“哥儿”,放入蒜水、酱油、芝麻酱,太香了!小时候天津街那儿总有奶奶们摆的小摊儿,吃焖子不是用勺子或筷子,而是用铁丝拧成的小叉子。后来大连人又创造了一道三鲜焖子,在焖子里放上各种海鲜,虽然很好吃,可是还是更喜欢朴素的煎焖子。再后来,又有了新的做法:放辣椒、放香菜的,尝了2次,感觉是把大连焖子带偏了。2019年夏天回家的时候特意跑去一家很火的焖子铺吃了一回,真的是小时候的味儿,好吃!


还记得你小时候吃过的街边美食吗?

身为一个80后广州小吃货的我,记忆中小时候喜欢的街边美食真的好多,现在想想也流口水。排名不分先后:

  1. 钵仔糕。小时候校门口总会有那么一家钵仔糕店铺,记得当时超便宜的5块钱有3个,口味任选,有红豆、绿豆、西米、菠萝、玉米、椰丝......不过都是水晶钵仔糕,不是很传统的那种,虽然只有甜味,但吃起来好烟韧、Q弹。
  2. 鸡蛋仔。记忆中卖鸡蛋仔的是一个老婆婆,因为做一饼鸡蛋仔要好久,而且还要稍微放凉才有外脆内软的无敌口感。所以老婆婆总会提前制作好3-5块的鸡蛋仔,并且用风扇吹着,等我们一放学就可以买来直接吃不用等。老婆婆人超级好,知道我们零钱不多,可以只买1/2块,大概5块钱左右就有交易了。
  3. 格仔饼。我一直觉得格仔饼是鸡蛋仔的升级版,整一块都是软绵绵的,最开心的是可以自己选择配料夹在里面,炼奶、花生酱、巧克力酱、草莓酱......我喜欢放好多好多的酱在里面,一口下去,酱料从饼的四周溢出来,这是我最初记忆的爆酱滋味。
  4. 萝卜牛杂。这个就不用多介绍了,牛杂档就是街边美食的经典,现在与小时候的区别是现在是一碗一碗买,小时候没钱是一串一串买来吃,记忆中当时最爱就是买鱼丸、牛丸、面筋、牛肠、牛脆骨,反正买几串加起来也就3、4块钱,挺过瘾的。
  5. 水果炒冰。这是夏天必吃的街边小吃,一般水果炒冰档都是跟水果档在一起的,所以水果很新鲜,随便点好几个水果,看着老板娘榨汁、炒冰,然后放入一个大杯子中,软软沙沙的冰入口即溶,并且带着水果自有的酸甜,真是消暑一流。

以上就是我的童年记忆美食,希望你也喜欢。谢谢。

小时候的街边美食,我记得很清楚的就是羊肉串儿了,因为我是农村人,我们这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吃的,基本上那个时候很少有摆摊儿的。

每次和姐姐坐车到城里去,下了车以后,到处乱逛,这边看看,那边看看。那个时候因为条件都不是很好嘛,所以进了城以后就觉得什么都是稀奇的,甚至有好多东西平时都没见过。说到这里,感觉那个时候的我,就是人家城里人嘴里说的土包子一个,呵呵!

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摊位,有卖衣服的、有卖小零碎的、有卖毛线的、有卖鞋子的,还有就是各种小吃、汽水之类的。总之那个时候就觉得城里就是好,什么都有,人也多车也多,很是热闹。

走着走着,老远就闻到一股烤肉的味道,实在是太香了!然后就能听到那熟悉的声音:“来来来,新疆的烤羊肉串儿!”那是地道的新疆人在卖烤羊肉串儿,用他那不太标准的、生硬的普通话在吆喝着,以此来招揽生意。

每次走到那里我都会停下脚步,不愿意离开,姐姐就会给我买来吃。那个时候好像是两毛钱一串,姐姐总会给我买10串让我吃,而她自己却不吃,她总是说:“你吃吧,我不爱吃。”于是我就欣然接受了。

后来的日子,每次和姐姐一起去城里,她都会给我买羊肉串儿吃,因为她知道我特别爱吃!她看到我吃的高兴,她也会跟着高兴,甚至比她自己吃了还要高兴。

我是后来才知道,原来姐姐不是不爱吃羊肉串儿,她是为了让我多吃点儿,才骗我说自己不爱吃的。毕竟那个时候条件有限,她是为了我自己都舍不得吃,我觉得自己好傻、好自私,竟然都没有发现,我太对不起姐姐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从小我就特别爱吃羊肉串儿,喜欢它烤的油滋滋的声音,喜欢它辣椒夹着孜然的味道,喜欢它独有的香气。直到现在我依然爱它!我也更爱我的姐姐!我想对姐姐说一声:“姐姐,谢谢你!你对我太好了,有你真好,我爱你!”

我是褒河风,以上是我的亲身经历,喜欢我就请点点关注,如果你也有美好的回忆,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