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日落而息和“过午不食”是我中华民族博大精深和传统的理念,普通百姓一天两餐的习惯也就继承和传承了几千年,正所谓“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当然,无论哪个朝代的贵族就不能同日而语了,毕竟阶级成分不同。

据考证,到了明代,特别是万历年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已经相当不错了,稻米十元以及这猪肉等等家禽已经摆上餐桌,上流社会和工商业户,在衣食住行上还是十分讲究的,可民间百姓和前朝元代币已经是人上人。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明朝的日常百姓生活)

我们不妨看明万历末年老百姓生活情景:陈舜《乱离见闻录》回忆明万历时期情景

予生明万历四十六年戍午八月二十六日卯时,父母俱廿三岁。四方乐利,又家海角,鱼米之乡。斗米钱未二十,斤魚钱一二,槟榔十颗钱二文,著十束钱一文,斤内、只鸭钱六七文,斗盐十文,百般平易。

我们可以解释一下他的内容:

我出生在明万历四十六年,也就是明朝的万历末年,父母那时候二十三岁,四方安居乐业,且我家住在靠海的地方,是一个鱼米之乡。购买一斗米不到二十文钱,买一斤鱼才一二文钱,买十颗槟榔只需要二文钱,鸡和鸭六七文,盐十文,有很多交易方式。

从这个解释不难看出,在明朝的万历年间后期,老百姓不但丰衣足食且又安居乐业。物价平稳,农副业十分充足,油盐酱醋柴,可以平等自由交易。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一片欣欣向荣景象)

再看工商业等其它描述:

穷者幸托安生,差差徭省,赋役轻,十米输千钱。每年两熟,耕者鼓腹,士好词章,工贾九流熙熙自适,何乐如之!

明末人表示万历皇帝远胜于汉武唐宗,是为圣君……

穷人生活在这个年代,感到非常的幸福。各种徭役都取消了,缴纳的赋税也很少。一石稻米才一千文钱,每年两次成熟。 农民们都能吃饱饭,文人墨客们能够安心做文章。各行各业三教九流都有自己谋生渠道,非常的幸福。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明代百姓的副业)

通过上面的介绍,无论是上流贵族社会团体,还是工商业的商人,以及普通老百姓,不难看出他们对那时的生活是满意的。

至于明代百姓一日几餐,这个问题也是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没多大区别和差距,根据他们的身份地位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作息时间来确定他们的饮食起居。

当然在明朝的末年,必然由于战乱造成的社会动荡而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也是必然的。

(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相互分享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欢迎期盼网友们评论留言吐槽。

大明王朝一桩曾惹来“国际影响”的话题,正是“吃什么”。

比如在十六至十七世纪,诸多欧洲传教士的笔记里,明朝百姓“吃什么”的话题,就把多少欧洲读者看得流口水:葡萄牙人克鲁士的《中国志》形容明朝老百姓“极好吃喝”,除了大米小麦之类的主食以及蔬菜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肉食,包括猪肉牛肉以及大量水产。城市里到处都有摊贩,随处可以买到食物,所以“中国人是大食客”。

而在“中国通”利玛窦笔下的《利玛窦中国札记》里,当时的明朝南方土地肥沃,生产高度发达,所以“人们都很爱好吃喝声色之乐”。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米麦鱼肉水果的价格都很便宜,特别是大米的种植与生产,简直“远比欧洲富裕得多”。

那么真实的大明百姓饮食,真有这些外国人写得那样?对照下历史背景就知道,这些外国人记录的明代生活,主要集中在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的东南沿海地区。倘若参考中国史料的话,陈舜系《乱离见闻录》里回忆,万历年间的广东地区,斗米只要二十钱,一斤肉不过六七钱,一斤鱼一二钱。确实像利玛窦说的那样“价格便宜”。所以普通老百姓生活也“百般平易”,吃得很丰富。

那是不是在明朝所有时代,各个地区的普通百姓,都能如这些外国人记录的那样,能“爱好吃喝”甚至“做大食客”?

明朝弘治年间的《温州府志》记载,当时温州的普通农民,每年春分起开始劳作,到冬初收割了晚稻,才算稍有农闲。家中的女人却还闲不下来,贫民家即使六七十岁的老妪,也要替人纺织挣钱。就这样辛苦,每天一日三餐,早晚两顿都是喝粥,中午才吃得上干饭。下饭的菜肴,也基本是水产品居多。同时代的《嘉兴府志》,描述的农家生活也差不多,不过端阳节时,大家可以凑钱喝酒,名曰“赛乐会”,小小奢侈一把。

宋朝之前还没有铁锅,那古人是怎么做饭的?

你好。我是中正医学。很高兴为你解答。在宋朝之前是没有铁锅,但是却有铁器。不过这类东西属于珍贵的物品,普通百姓是没有办法使用的。在春秋就已经有了冶铁技术,可是因为条件有限,技术也非常落后的问题。导致铁的生产量极低,只能给皇亲贵族们供应,而平民百姓们就只能看着羡慕。但是没有铁锅就没有办法做饭吗?那肯定不是,人类这么聪明,总会有很多替代方法。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就像现如今,不少人在外面去野炊,即使不带锅,也能想办法煮熟食物。最初原始社会的人们,通常都是用火直接来烧烤肉。随着发展,又开始有了陶器,这些物品也是很耐高温的,所以用来煮东西是完全没有问题。再到后来又开始出了青铜鼎这类物品,这也是可以用来炖肉做饭,不过这类东西也算是比较珍贵的物品,通常都是有钱人家才会使用得起。

到了宋朝之后,铁锅也就出现了。不过这种东西仍然没有被普及使用,很多平民百姓依然是用其他物品来替代铁锅。比如说甑,这就是一种陶制的鼎,不过这种东西通常都是用来煮东西,很少会用来炒菜。除了这种之外还有釜、鬲这类物品,这些也都是陶制物品,都是用来煮东西,很少会用来炒菜。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

不过平民百姓中,能吃得上肉的人很少,油都看不到一两滴,又怎么可能炒菜呢?所以百姓家中用这些陶制的厨具就足以满足日常的生活所需。而那些富贵人家们,肯定是喜欢吃炒菜,喜欢炒肉,所以他们的家中就会备上鼎、铁锅、镬这类厨具。想要做饭烧菜、炒菜都是可以的。

由此看来,即使没有铁锅,聪明的古人们也可以找到替代的物品。不管是能烧制食物的金属,还是只能用于煮汤熬菜的陶器,总之他们是不会让自己看着食物饿肚子的。

在看完了古人们的这些厨具之后,我也是忍不住感叹一下如今的好生活。现在的人们真的是生活在一个很幸福的时代中,有着各种实用性超强的厨具。以前的大铁锅现在都很少有人用,大家都开始用更轻便的不锈钢锅,不粘锅之类的。这些锅重量更轻,炒菜还更方便,导热性还特别强,安全性同样也很高。所以说,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高科技带来便利的时代中,真的是我们所有人的幸运。

明朝百姓一般吃什么?一天有三餐吗 - 中国养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