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粮草

古代有哪些粮草?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想赢得一场战争,必须要有所向披靡的军队,更要有粮草补给。粮草最初是指军队运输的衣服、铠甲、人和马的食物、军械、棉被等物资,后来这个词语开始被广泛应用。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粮草中的食物,行军带着的多为一些干粮,比如小麦和小米,这些粮食容易保存,且能当主食。行军打仗是不能经常吃到蔬菜的,受国力和运输条件影响,顺利的话,能吃饱饭,如果不顺利,被敌人断了粮草,或者国家无力支付军用开支,那么连饭都吃不上。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如果行军顺利,将士们是可以吃到新鲜的蔬菜的,由于蔬菜不容易保存,所以他们只能在行军途中购买。宋朝之前没有炒菜这个说法,他们吃饭只有三种方式,那就是蒸、煮和烤。那个时候,讲究点的人还会吃个没辣椒的火锅驱寒感觉美美哒,因为辣椒明朝时期才传入中国。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他们吃饭,一般是架起几口大陶锅,然后煮粥,煮完里面放点盐,全军将士吃的美滋滋,这是粮草充足的状态,粮草被切断几天不吃饭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当然,军队里的领导和功臣是偶尔能吃顿肉,喝点酒的,普通士兵连闻都闻不到,他们就等着打胜仗后皇上能犒赏三军,让他们吃顿饱饭!

粮草指的是军队的后勤补给。

古代行军中,粮草其实不仅仅是粮食和草料,实际上还包括衣食、武器、医药等诸多方面的军队必需用品。“粮”就是军队吃的粮食,“草”就是战马吃的草料,用时泛指后勤补给!要组织一个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后勤保障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古代用兵 一直强调“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附上古代负责运送粮草的官职

押运官——押运粮草和一些物资

粮草督运——是监督押运方面一路上的行程、日期等,主要起监督作用,和现在的督察差不多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历史上曾有不少因为粮草供给问题而加速战败的重大战争,比如以少胜多的长平之战、官渡之战等。长平之战白起断赵军粮道,官渡之战曹操火烧袁绍粮草,粮草对战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诸葛亮为北伐发明的“木牛流马”,号称载重量为“一岁粮”,也算是运粮神器了。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粮草包括粮食及后勤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狭义上理解,就是行军打仗时,人吃的粮食和马吃的饲料。

军粮来源不单一,唐朝前中原军队军粮以小米为主,小麦为辅。唐中期后,大米才多了起来。盐是必需品,此外还有肉干、酱菜等佐料。战马也不单吃草料,年景好时也有小米、豆类等干粮。当然,这是粮食有保障时,如果遇到乱世粮荒,士兵食树皮、草根甚至人肉都是有的。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从广义上来看,“粮草”应当可以指代打仗所需的后勤物资,除了人畜所需的粮食外,还包括武器、铠甲、衣服、药品、帐篷等必备物资。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可谓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古时兵器不发达,所谓打仗,很多时候就是有生力量的比拼,打仗以人多取胜。人一多,吃饭就是大问题,粮草的运输保障就显得至关重要。

试想一下,古时交通不便,每发动一场大战争都是兴师动众,往往还要长途跋涉。如果打仗前没做好充足准备,行军过程中后勤补给不到位,兵将无粮食可吃,战马无草料裹腹,必要物资稀缺,漫漫征途,兵马疲乏,还指望打什么胜仗呢?

古代有哪些粮草 - 中国养殖网


“粮草”重要性在古代典著中被强调

著名军事家孙子在《孙子兵法·军争篇》写道:“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春秋齐桓公国相管仲在《管子·权修》中指出,“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西汉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明代军事政治家刘基在《百战奇略》中,提出过“粮战”战术思想,“凡与敌对垒,胜负未决,有粮则胜。若我之粮道,必须严加守护,恐为敌人所抄。敌既无粮,其兵必走,击之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