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主要因为中国北方在古代率先进入了农耕文明,以关中为核心的中原文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长安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整个天下的影响举足轻重,只要控制了关中,就等于牢牢地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只要控制了整个中国北方,也就牢牢地控制了整个天下,即是天下分久必合,也都是得关中者得天下。

随着南方经济的崛起和海洋文明的到来,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发生了东移,过去主要由中国北方改变中国历史的情况随之也发生了转变。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 中国养殖网

中国政治权力中心在北方,南方随人口迁徙逐步发展仍然是经济中心

秦汉统一后中国人口的分布格局,大致是十字形分布的核心稠密人口区域,这和中国今天的人口密度分布吻合!

这个十字形 ,沿秦汉时期的交通驰干线铺开,隋唐大运河开发后人口中心逐渐南移,今天仍然以京沪、广线与西安、郑州、洛阳、合肥、长三角、上海一线为核心人口区域。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 中国养殖网

秦汉、唐宋、明清时代,北方综合实力远胜南方,具备统一天下的能力,相反处于劣势的南方很难北伐成功。

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派遣百万秦军南下经略欧越、两广,将瓯江、岭南纳入版图。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 中国养殖网

汉朝北逐匈奴,重新收复南越,一直打到越南河内,设立交趾郡,明末放弃河内。

楚汉相争、朱元璋北伐都是以徐州为中心,解放战争同样围绕徐州一带展开,无不应验“得中原者得天下”的名言。

因此,北方占有天时地利、自然出的皇帝多,南方无力北伐怎么可能造就帝王?

图片来自网络。

东方大地悠悠五千年文化,传承的主要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而在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大地上,除了农业,还有畜牧业、渔业等。

畜牧业按照自然条件又集中在我国北方,游牧民为了适应高寒干旱的气候条件,主要实施的是严密的集体游动放牧的畜牧业经营方式。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 中国养殖网

他们的生活方式注定是要逐水草丰美的草场而生,特别在贫瘠的漠北,这导致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方面非常有限。

在游牧民部落与部落之间经常会发生争斗,袭扰中原也是常有的事。

历史上匈奴、鲜卑、羯、契丹等游牧民族也曾在中原建立了政权,经过历史风雨的洗礼和涤荡,也被强大的中原文化所逐渐同化。

北方地区在常年面对游牧民部落袭扰过程中,形成了勇猛彪悍、富于进攻的性格。尤其善于运用马匹,这在古代战争中能获得极大的优势。

但是相比之下,南方地区以聚族而居、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孕育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

为什么古代中国南方政权常会败于北方政权 - 中国养殖网

当然这种生存方式有着更强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他崇尚耕读生涯,提倡合作包容,而不是掠夺式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是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从风格上讲,是儒雅内敛的,防御保守的性格。

在战乱时期,防御保守的南方地区与勇猛彪悍、富于进攻的北方地区比较,当然会常常处于下风。

说句笑话,马可以千里走单骑,生就是战斗性格,牛则是兢兢业业,工作好榜样。

如今的东方民族,进行了充分的民族融合,既有马的勇敢彪悍和富于进取,又有牛的隐忍和吃苦耐劳,这就是龙的传人,符合今天的和谐发展理念。